「警营党旗红」不负芳华的热血刑警

王昆仑,男,198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柘城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一级警司。入警以来,王昆仑一直战斗在刑侦一线,凭着勤奋踏实、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和知难而进、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先后参与侦破大要案件20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00余名,用行动守护了责任辖区的安全稳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商丘市公安局评为“商丘十大杰出卫士”。

「警营党旗红」不负芳华的热血刑警

“四字”法,锤炼成业务骨干

2011年7月,王昆仑被分配至柘城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四中队工作,由一名准警察身份转变为打击犯罪的刑侦民警,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初入刑侦战线,王昆仑感到有些无从下手,加之当时责任区刑事案件发案量占全县的30%以上,强大的工作压力和职责要求使他明白:要干好这一行,仅凭着一腔热情和一股冲劲是不够的,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谋略。

为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切实担负起工作责任,他决定从零开始,从“看、听、悟、践”四个字做起。“看”,一方面主动跟着刑警大哥大姐们学习,在跟随师傅们开展日常工作中,仔细观察他们如何开展工作的,另一方面向大队档案室的借阅过去的卷宗,仔细看经验丰富的民警记材料;“听”,即在案件侦破过程中,主动担任记录员,多听少说,利用一切机会认真聆听同事间关于案情的讨论、分析查找线索的技巧、抓捕嫌疑人的方法措施、侦查破案的总体思路;“悟”,即在温习相关法律知识的基础上,与自己业务结合起来,揣摩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异性,不断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践”,在前期的基础上,坚持学练结合、知行合一,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案件侦破实践中,注重在实战中锻炼提升自己。

打硬仗,克难攻坚破大案

“破案就是敢于啃硬骨头。”他如是说亦是如是做。自“商丘卫士杯”打防刑事犯罪竞赛活动开展以来,他更是把这次竞赛活动当做守护辖区安宁的具体载体。

2017年12月21日15时许,群众金某驾车从该县起台镇邮政银行取款后被两名男子驾车逼停,抢走了现金10万元。光天化日之下,犯罪分子竟然嚣张作案,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经柘城县公安局专案组指挥部反复权衡,明确了王昆仑是该案的主办侦查员。一时间,王昆仑的压力重重,但是这也激发了他的无穷斗志。他立即调取案发区域和路口的监控视频,经过反复筛查比对梳理,获取了犯罪嫌疑人驾驶车辆的详细图像,但是此车牌是套牌车辆,案件一时陷入了僵局。为尽快找到案件突破口,王昆仑没有放弃,他不分昼夜,扩大视频监控的调取范围,白天开展日常排查走访工作,晚上自己一人看监控,累了困了就眯一会儿,饿了就泡方便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连续高强度工作72个小时下,他在一处超市视频监控中看到犯罪嫌疑人换假牌照的过程,至此案件取得重大突破。王昆仑立即带领民警顺线追踪,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王某某与李某某,后一举抓获,捍卫了法律尊严,为受害人挽回了经济损失。

干事业,同事公认的“拼命三郎”

王昆仑是刑侦战线的一个兵,也是队伍的破案能手,更是同事公认的“拼命三郎”。

2017年初,柘城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多次接到群众报案称,有人冒充电视栏目组以节目中奖为由实施诈骗。获悉此类案件情况后,王昆仑主动请缨加入专案组。为了尽快破获此案,他逐一回访案件当事人、认真研究案情,向周边县市发案件协查通报,寻找破案线索。经过综合研判,所有线索指向海南儋州市。经进一步分析,推定犯罪嫌疑人是儋州市人,出差在所难免,可这时王昆仑凡了难:年满尚不足3岁的儿子因感冒引起的发烧一直高烧不退,妻子外出学习,身边人没法照顾。这时候理智战胜了情感,王昆仑把孩子送回农村老家的父母傍,自己毅然和战友一起出差到海南儋州。后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成功将吴某某、陈某某、符某某等三人抓获归案,破获案件5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60多万元。等王昆仑回来后,他特意给小孩买了一身衣服,拿回家一试,因衣服太大,孩子穿上竟像个唱大戏的。作为一个父亲,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多高多重。

七年激情燃烧的刑警生涯,王昆仑不负青春芳华,活出了精彩。他早已把刑警当成一份事业、一份职责、一种信仰!他认真履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展现了新时代民警的风采。(商丘市公安局新闻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