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死前,爲何要準備21口棺材,從7個城門擡出,原因簡單明了!

問題:如何才能每天讀到這樣的故事?

包拯,公元999年出生於廬州合肥(今合肥肥東),28歲考中進士,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佑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相當於副宰相。

包拯死前,為何要準備21口棺材,從7個城門抬出,原因簡單明瞭!

包拯於1062年去世,時年64歲。死後,諡號"孝肅",世稱其為"包孝肅",在今天的合肥還有孝肅橋一景。包拯一生,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深受百姓愛戴。

據說,一生正氣的包拯,在下葬時也布了疑陣。傳言,1062年包拯去世前,特別交代,其死後要用多口棺材,要從七個城門同時出殯。這是怎麼回事呢?

包拯死前,為何要準備21口棺材,從7個城門抬出,原因簡單明瞭!

原來,包拯認為自己生前因為為官作為,為百姓撐腰,雖然贏得了百姓口碑,但是卻得罪了無數的權貴。其當官期間,做了一百多次的彈劾案,在朝中樹敵無數,其中不乏有人對其懷恨在心。

為了讓這些人,在其死後不能對其進行報復。包拯便學習諸葛亮進行秘葬,故佈疑陣。在死前,於是他安排家人要準備二十多口口棺材,出殯當天要從家鄉七處城門抬出。其實這二十多口棺材中,只有一口是真實的。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被人挖墓盜掘。

包拯死前,為何要準備21口棺材,從7個城門抬出,原因簡單明瞭!

可以說,當時包拯的入葬迷陣,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致於千年來無人發現真正包公墓。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經過我國考古學家的艱苦努力,才終於挖出了真正的包公墓,解開了包拯千年秘葬之謎。到八十年代,國家又將包公墓保護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