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答题卡疑“被调包”,你觉得问题出在哪些方面?

游离客677


河南周口苏先生因女儿高考自己估分627,实际分数只有335,怀疑高考答题卡被调包,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日前,河南省招生办官方网站就“高考答题卡疑被调包”一事进行回应:

7月以来,考生家长苏某、杨某以公职人员身份,联名另外两名家长在网络媒体上以实名形式多次发帖,质疑考生答题卡被调包。在此之前,根据考生反映,省招办已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反复核实,结果为:答题卡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与所贴条形码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题卡字迹一致,确认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绩准确无误,核实结果及时书面回复了考生及家长。

苏先生对女儿答题卡被调包深信不疑,并叫女儿默写了作文,将默写后的作文交给了调查组,如果谁的作文与默写作文雷同,则证明谁调了其女儿的包。

说实话,看到这,我感觉有点可笑,事隔这么久,您女儿的默写靠谱吗?反正叫我把两个月前写的东西重写一遍,我只能说大意不差,至于语句、字词,此一时彼一时,怎么可能记得那么牢?

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现在的高考越来越严了,监考时老师是轮流,四科不可能全由相同的老师监考。调包就需要四科监考老师密切协同,这可能吗?交卷时间是有严格限定的,负责考场的巡视人员、监督人员,这得全部买通啊!

苏先生的女儿还声称,作文的字迹是模仿她的,哇靠!这得花费多大的功夫?哪来的时间去模仿她的字迹,还得完成她写的作文?这不比天方夜谭还扯吗?

如果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去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这得有多大的能量,得有多少人甘愿冒着坐牢的风险完成这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协同作战?

综合以上情况,我感觉孩子发挥失常之后撒谎的可能性大,而且撒谎之后收不了场,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撒谎。

于是,这个弥天大谎便越撒越大,越来越没法收场,父母也裹挟进去,这事玩大了。

当然,现在做这个预判有一定风险,因为很多公众宁可相信有人作弊,也不相信是孩子撒谎。

那就叫我们等着真相大白吧!


这事件在昨天有了最新进展,信阳一考生与本文中的小淇昨天一起去省招办核对自己的答题卡,信阳学生当场承认答题卡是本人字迹,放弃笔迹鉴定。

小淇全部否认四科答题卡是本人字迹,并要求作笔迹鉴定。

大家怎么看?

我觉得这个小淇个性偏执,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撒谎成性,并从未为其撒谎付出过足够的代价。

我最佩服的还是小淇的家长苏先生,一定是一个极其出色的好检察官,因为他肯定把全部身心都扑在了工作上,以致对自己的孩子毫不了解,写出那样的作文您也坚信她能考六百多分?

不知道苏先生是否经历了高考,至少也听说过高考,居然能相信调包这样的故事,平时办案也这么偏听偏信,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吗?

孩子已经申请笔迹鉴定了,让我们共同等待鉴定结果。

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民事责任,如果是撒谎,必须承担责任,付出代价,不能不了了之。

等待结果吧。


我把最新结果粘贴到这,好回答评论当中叫我等着的人:



如果答题卡事件成立,我说的是如果,在没有公布真像之前一切都是假设。

如果真像大白之后,答题卡事件成立,那么我觉得问题最有可能出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扫描录入环节。高考结束后,所有试卷都要集中到省级招生办统一封闭阅卷,最开始的准备工作是答题卡和试卷的扫描录入。

在扫描过程中虽然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扫描仪即便是全自动的,但也必须要人工来负责试卷的开封、装入扫描仪等操作,在扫描过程中也要有人看管扫描仪是否有出错的现象,要及时纠错调整。

虽然这只是一少部分人能接触到试卷和答题卡,但在一个相对的环境下,不接触的人谁又知道他们在里面都干些什么,如果是习惯性的团伙作案,视频监控那简直就是形同虚设。

在真像大白之前,我们很难说某些人为了利益,利欲熏心,不惜铤而走险,团伙作案,但也只有在这环节才最隐蔽、时间最充足,他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也就最有可能。

第二种可能就是在同一考场的考试结束后的收卷环节。考试结束后,考生离开考场后,只剩下监考人员进行收卷,在收完卷子到送交主考室封卷这段时间,监考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将试卷掉包。

需要说明的是,考生考试的考场是固定的,四场考试下来,考生只是座位上的调整,而监考人员却是每次都要轮换的,也就是说每个考生要经过四次换监考人员。

从这个角度来说,掉包的难度是相当大的,看似是不可能的,能打通和收买这么监考人员为几个考生进行掉包操作,实在难以想象,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是,这种可能你还真就别说没有,或者说不可能。几年来的高考乱像还少吗。

如果掉包事件成立,也只有这两种可能。但不论哪种可能,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对于有些人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至于运输环节基本没有可能,运输都是武警部队押运,司机和小武警谁有这个胆量敢这么做,因此这个可以排除了。

看到了这个事件的报道和图片资料,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种种议论和猜测都有些道理,有质疑的,认为掉包是不可能的,比如根据孩子的笔迹对比是一个人写的,有可能是这个孩子真的没考好,又不敢向家长说,面对查卷一口咬定试卷不是自己的。

关于种种议论虽然都有道理,但反过来想一想,此事非同小可,作为家长不可能不知道如果是诬告那会是个什么后果,特别是还有两个家长是检察官,他们不是不知道诬告是要法律责任的,引起这么大的事绝非儿戏。

如果你是这件事的家长,你应该怎么做?首先必须要把自己的责任全部排除掉,也就是必须保证孩子在没有撒谎的前提下才能考虑举报,如果是孩子自己的原因,到了最后就绝非查卷这么简单了,举报不实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是要负刑事责任的。你觉得呢?


榆树钱77542826


一万个海子

河南高考“替考”新闻传遍朋友圈,起初我也被气昏头脑,认为有可能暗箱操作。现在看了一些图片,反而觉得很大可能是学生撒谎。分析:1.苏小妹的两篇作文看字迹应该就是自己的。那为什么内容不同?时隔这么长时间,一般人哪能记起考场上写了什么?她还能具体写出来这么多,让人怀疑。很可能是瞒不过去了,硬说这不是自己的文章。2.从字迹上看,如果是别人模仿她写,且不说这个时间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就是模仿,没有相同的字做模版,很难保持一个字体,一百字就会露馅。而显示出的高考卷,字体大小、字形没有什么改变。3.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写的都没什么出彩的地方,最多初一学生的水平,很难让人感觉这是考六百多分的人写出来的。苏小妹后来写的作文,估计是临场编出来的,为了显示自己的高大尚,还特意加了——致2035年的你们。以为这样的作文就是学霸写出来的文章。4.关于另一个考生的准考证为什么被篡改了,我认为很显然是他自己改的。第一场语文并没有改,因为第一场他还没有篡改的想法。只是座位号06,考生说是05改成的。他本身就是06号,至于为什么由05改成06,很有可能是第一场紧张,座位号写错也很正常。后三场就改的离谱,理科数学把301153230改成382158136,为什么不是一开始就写成这个号。我个人猜测:开始写准考证号时,监考老师是一个一个考生检查的,他写好了不敢改的。但是交卷前乱改后,监考老师收卷一般是不看的,直接按照座位挨个收卷的。后面两场就把条形码的号给改了,53230改成了58230,和58280。我的揣测是:一种可能是考生希望修改条形码,看能不能把别人的考分移接到自己头上。因为他并不知道机器读卡到底是读条形码还是读取数字。另一种可能就是实在无聊,反正又不会写,大把的时间花不掉,修改条形码的数字,监考老师更看不到。该考生同时在理综试卷把准考证前4位1844改成1841,后五位53230改成58236,估计是看什么数字好改就都改了,需不知代号1844是河南,1841是广东。如果是河南考生替考,没必要改前面的号。估计考生考到理综了,时间长,实在无聊。5.从这个考生的名字和数字的书写,我个人觉得不太像是学霸。6.替换考生的试卷,怎么就知道这些学生成绩的好坏呢?万一遇到一个学渣,岂不划不来?7.如果有这个通天的本领,冒这么大风险替换考生的试卷,还不如直接让考试院把需要关照的考生的考试分数直接修改成高分,又不涉及其他人的利益,不会被他人举报。

综上所述,这几名考生很有可能是平时瞒着家长,说成绩可以,或者利用互联网作弊,致使模考成绩很好。这个听同事说过:模考前花钱进某个微信群,考试时发送答案到手机上。比带手机用作业帮、小猿搜题挣分要来的快。但是高考不会陪你演戏。正是高考的严密,然他们无法作弊,很多考生要见包公了。等成绩下来了,只好糊弄父母说,被人替考了。结果就有父母较真了,实名举报。不知道真相出来后,父母会不会觉得丢了老脸!

这是我个人的分析,不一定和事实相符。但愿真相清清楚楚!

创建于2018.8.8


ABC90406


第一篇是考生所谓自己的作文,第二篇是考生所谓被掉包的答题卡上的作文。(作文图片在文章后面。)

本人一0年就读于省重点高中,语文成绩一直稳定在125至135之间(满分150),作文成绩均为55分以上(满分60),高考语文成绩131,所以我想我有些许资格妄议。

第一篇第一行“正值18年的你们”这表述本来就有问题。先不管她的意思是“18岁的你们”还是“处于2018年的你们”,这样的表述不规范,会产生歧义,属于低级错误。再来看两篇作文的文笔水平,这典型的流水账把胸无点墨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后看这字迹,连最起码的工整都做不到。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两篇作文如果字数够了,能不能达到36分的及格水平还很难说。一个成绩差的人也许能写出好看的字,但一个成绩好的人写的字一定不会难看,起码能做到基本的工整。

下面只是个人猜测分析,只是一种可能的假设。

我的母校每年都会有类似的人出现,平时月考、段考、期考成绩都很好,但高考成绩却很差,大家都很诧异。原因很简单,这些人平时考试基本靠作弊,高考就原形毕露了。至于这些人为何做出自欺欺人的行为,不做讨论。

以上观点仅仅属于一种可能性假设,但我觉得这位考生如果再做一套相同难度的考题,总分顶破天400分。如果这位考生能够看到,希望可以在权威机构认证下证明自己能考出五六百分的实力。

总结起来就一句白话:你说你能考五百多六百分我就信你?




藏锋待时


高考答题卡被调包的背后是利益的驱使还是偶然的错误?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偶然错误发生的可能性。高考阅卷是由设计好的试卷扫描系统随机分给阅卷老师的,读卡器是整张答题卡从头到尾扫描的,也就是答题内容和有考生信息的二维码是同一时间扫描存储的,每一个考生和其答题内容是固定程序一对一存储的。如果程序出错那么不会出现人不对题的状况,也不会单独出现一个考生错误。系统出错一般会批量出错。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想一想这次出错的蹊跷之处。

四位考生都是以五百分以上的答题卡被调包成二三百分的答题卡。调包之后自己得到了低分,反之得到五百多分答题卡的那位考生一定获得了高分,这就意味着那位高分考生会进入一所好大学,进入社会的起点将会比同龄人高出许多,起码比自己真正实力考的大学好的多。那么,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上一所好大学许多家长可能会铤而走险也说不定。


关键衔接点就在读卡器读完卡到阅卷老师阅卷之间的那段时间空缺。

机器是人操作的,无论多安全的数据都是储存在由人设计出来的机器里,由人设计的机器也会被人而摆布吧。


无常山海


当然,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一切都是假设。一开始我看到这件事的时候也是义愤填膺,但是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事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从此事目前曝光的问题来看,也有诸多疑点证明学生不一定说了实话:

1.第一张是苏先生女儿高考作文写的题目,第二张图片是苏先生女儿根据回忆自己手写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二者的笔迹,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不、年少。其父亲说有人模仿他女儿的笔迹写的作文。我个人觉得不太可能。因为模仿现在人的笔迹简直太难了。如果模仿笔迹放到古代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过去大家都写毛笔字,都会按照书法家固定格式去临摹。很多人都是学的一个书法家的,笔迹是比较想象的。

但是你现在让100个人去写一段文字,100个人写出来的都不会相同,因为我们小的时候学写字都是比较自由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会按照一定的规则。

我们还需要思考的是,模仿一篇800字的作文需要多长时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还有心情和时间去模仿一篇作文?而且还是一篇新的作文题目和内容?

2.其他几位家长说他们孩子平常都考500多分,但是高考分数出来却只有200多分,有位家长说她女儿的答题卡被涂改了。这个考生去苏先生的女儿并不是在一个地方考试的,也就是说如果真有人调包的话,这是两起事件。平常都只考500多分的成绩,别人要调包最起码要调一个能在高考600多分的人吧?就算考500多分,连重点大学都读不了,花这么大精力冒这么大风险去做这样一件事,调包的人脑子是不是有问题?

3.当然,解决此事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相关部门调出这几位考生的答题卡、以及答题的试卷,公开这几位考生的答题情况,真假一看便知。

关于此事,您是如何看待的?欢迎留言评论说说您的看法。


保险岛岛主


高考答题卡调包如何成为可能?

我从2009年开始监考高考,前后监考了有五次,在江西九江市和湖北武汉市都监考过,还曾参加过2013年湖北省高考阅卷。我现在以我对高考监考和阅卷的经验,模拟一下高考答题卡如何才能调包。

首先,调包答题卡只能在答题卡进扫描设备之前完成。因为一旦答题卡进入扫描设备,考生信息的条码就被使用了,其所有评分直接计入该考生名下,调包答题卡已无可能,再要舞弊只能改计算机数据库。

第二,调包前必须找准调包对象,否则很可能使调到包达没到预期分数,调包也就没有意义了。这就意味着,做调包的人和被调包的人应该很熟悉,或者通过学校、老师获得了被调包对象的相关信息。

第三,你得掌握被调包者的具体考场以便于实施调包作业。这就需要调包者提前知道被调包者准考证上的信息(这并不难),以及被调包者每场考试的监考员。

第四,调包的关键只能在于调考生信息码粘胶,因为这是阅卷设备认可的主信息源。而要想调包考生信息码只有以下可能:

一,考前就换掉条码,而这就需要监考人员的配合,因为被换过的条码太明显了,而且条码上也会有名字,换了之后必然与考室座位上贴的考生信息不符,如果不得到监考人员配合,监考人员必然会举报,问题在于:每场监考员都是随机抽的,而且每组监考员不得监考已经监考过的考场,所以无法在开考前半小时得知被调包者所在考场的监考员,除非买通考点所有监考员。

二,监考过程中调包。这几乎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抢银行。

三,在收卷后调包。每场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会回到考点集中清点题本、答题卡、草稿纸,确认无误后贴封条,如果需要监考员在这一时期调包条形码,困难首先也是你得知道谁监考,当然你可以在开考后或者在贴封条前去考室或考点办公室把条码交给监考员,但开考后除了本考点的监考员、巡视员、主考副主考和上级巡视员外不得进入考场,而亲属当年有直系亲属高考者,必须回避一切高考事宜。

四,一旦试卷封装,再拆开时就要进扫描仪了。答题卡进扫描仪前会验视答题卡袋封条情况,有问题必然会查,更何况在开考后调包考生条码必然要撕下考生自己贴的条码再换上新条码,这在答题卡上太明显了。所以要在考试结束后的某个阶段调包条形码得搞定押送试卷和省考试院监督扫描试卷人员。

也有一种可能是考生条码脏了机器识读不了,需要人工手动输入条码信息,从而实现调包。这里的关键是如何让条码脏而且不让被调包考生发现脏了,否则被调包考生必然要求更换条码。条码是和试卷一起印制的,这就要搞定印刷厂,而想要让考生不发现条码脏了只能在监考员收卷后封装前处理,这里还是有个确定每场监考员的问题。最后就是要搞定省考试院的人帮你输入你想要的条码。

能搞定这些的人,会是什么人?以他们的能力需要调包试卷或者收人钱替人调包试卷吗?做到以上这些得要经过多少人的手,要想瞒住,容易?


食鱼不必鲂


河南高考答题卡疑“被调包”,网上舆论一片哗然。

我惊奇的是,竟然有那么多的人相信“被调包”是真的。还有一些人借机起哄,矛头直指社会的“公信力”。

其实,这件事只要冷静的简单分析就会得出客观的结论。

第一,掉包答题卡,并且是精确掉包,包含伪造笔迹,更换作文等等行为,仅仅就在技术层面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且环环相扣,是几乎连“理论上”可能性都没有的事情。其中涉及到的人和事以及过程当中的风险,绝不是600+的高考考分可以等价的。

第二,仅仅就某考生背写的高考作文的开头一段,其生硬的措辞和混乱的逻辑以及幼稚语言,令人对该考生600+的估分心存疑虑。

如果说,考生家长是“当事者迷”的话,那么,那么多推波助澜的旁观者真的就“集体丧失判断力”了吗?

这才是这次事件反映出来的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公信力”正在下降。

恶意的怀疑,甚至是借机诋毁,是严重影响社会公信力体系的一个毒瘤。

众所周知,社会公信力,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这个基石如果动摇了,社会稳定的根本也会动摇。

学生家长质疑甚至投诉,我们更多的理解为“关心则乱”——他们也许很相信自己的宝贝孩子。但是,有公职的家长,身在体制内的公务人员,对社会的公信力的信任度为什么会这么低?为什么会在自己的孩子的诚信度和社会公信力之间选择了宁可相信自己的孩子?

媒体在社会公信力的维护和建设方面,究竟要怎样做?难道为了追求新闻的爆炸性,而迫不及待的进行有偏向性的报到,引领某种宣泄的情绪,就是对社会公信力负责任的态度吗?

河南高考有关部门做出了结论性的答复,很干脆:不存在掉包,答题卡确认是本人所书,高考分数无误。同时鉴于学生家长已经投诉,表示愿意协助调查。

本人认为,这个事件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件,它不仅仅是几个考生的成绩和前途的偶然事件,而是关系到社会公信力形象的大事件。

既然如此,这件事必然不能不了了之,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对于社会公信力来讲,都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国家应该至少从现在开始,认真的重视社会公信力的建设,以此为契机,加强社会公信力建设的顶层设计,使得社会的公共行为更加严谨和透明。拓宽公众对社会公信力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的渠道,对于公众的质疑给出有质量的回复。更好的维护社会公信力的形象。同时对于恶意煽动诋毁社会公信力的人和事,也要旗帜鲜明的拿起法律的武器有力打击。

估计,这几个孩子可能是“玩笑开大了”。家长为这几个“极品熊孩子”将要付出的代价不是一般的大。


步武堂


今天晚上我仔细了分析了这个问题,总感觉这件事情非常的蹊跷。据我所了解的情况看,不管是体制内的人,还是体制外的,想通过这种换答题卡的方式来作弊,一是机会不大,二是成本太高,风险太大,牵扯人员太多,得不偿失。

从这位家长发的图片来看。两张(英语,综合)条形码上的数字部分是修改了的(典型的学生不爱做题,闲着无聊,给改的),但是它的条码部分,应该还是没有改过,属于同一条形码(但是两张条形码最后边黑的那么宽,不知道改过没有,有了解条形码的,帮忙分析一下)。

从作文的笔迹上来看,也非常像同一个人的。换答题卡的话也没有必要给你把作文再抄一篇。

所以我感觉这件事情更像一个闹剧,应该是学生在撒谎。 最后我想说的,不管是闹剧也好,还是里边真有能人也好,希望能给大家一个真相。








物之理2011


个人观点:问题应该出在学生。但我也希望能够公开考试试卷,让大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如果真的存在答题卡调包,那就必须彻查严惩;如果是学生在撒谎,最起码需要一个公开道歉!

参加过许多次国家级省级正规考试监考,考试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规范严格的,更何况高考这种全国特大型的考试!如果真要调包答题卡,还要模仿字迹,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

通过公布的信息来看,几位考生的会考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 而会考是非常简单的一个考试,只有极少数同学考不过去,所以从这方面来说,那几位考生的平时成绩应该比较差的。高考即使超常发挥,也不可能成绩翻倍!

其实这个时候,学生的平时成绩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确实平时次次成绩都非常优秀,那么一定得公布试卷,还学生一个清白,还公众一个清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