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争当两个尖兵

大同争当两个尖兵

已具备通关能力的大同国际陆港

大同争当两个尖兵

云冈机场成功开通多条国际航线

大同争当两个尖兵

加快铺轨的大张高速铁路

大同争当两个尖兵

中德轻型飞机车间内景

大同争当两个尖兵

大同市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

大同争当两个尖兵

大同市民体验氢能源汽车

大同争当两个尖兵

遍布城市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效果图)

御东新景

大同争当两个尖兵

畅家岭风电场

近一年来,大同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将省委赋予大同争当“两个尖兵”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全省打造“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战略部署,勇担重任,善做善成,以对外开放全面开启高速发展新征程,以一大批国际化、高端化、前沿化的重大项目为引领,初步打造出能源革命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大同样板,实现了资源型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和历史性变革

对外开放:全面开启高速发展新征程

去年以来,大同市在对外开放进程中频频出招:与以色列强强合作,建立市政府驻特拉维夫高科技产业项目转移处;在上海、深圳设立招商联络处,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建立了国家级产业项目转移工作推进机制;以中柬建交60周年为契机,与柬埔寨暹粒市签约发展友好城市;加强与芬兰文化交流,全面启动大同中芬启迪冰雪体育中心……

在争当对外开放“尖兵”、全力打造山西对外开放桥头堡的进程中,大同市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加快打造对外开放大平台,推出对外开放大合作,打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全力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以“五大开放工程”构筑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大开放格局,形成“内外联动、双向发力”的区域发展新优势,全面开启了高速发展新征程。

构筑开放新高地,引领发展大跨越

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厚重的自然资源禀赋以及文旅金字招牌,为大同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同市响亮提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深度对接“一带一路”、融入京津冀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为统领,以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为载体,把发展非煤现代产业作为转型发展主攻方向,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争做全省对外开放“尖兵”。

在制定出台的《大同市关于实施“对外开放新高地尖兵”2018·五大开放工程提升行动方案》中提出,通过实施“创建国家产业转移示范区”工程、首届“新经济、促转型”大同产业转型嘉年华品牌工程、“对外开放转型项目承接平台”工程、“千人百企进大同”工程和“走出去、促转型”工程,全力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引领和带动全市经济大发展、大跨越,让大同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大同。

全面实施东西南北开放战略,形成东承首都、西接丝路、南贯中原、北通蒙俄的大开放格局,全力构建国际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国际陆港、云冈国际机场、大呼高速、大西高铁、大张高铁建设,进一步强化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目前,大张高铁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19年年底通车;云冈机场游客吞吐量达到64万人次,国内航线开通8条,国际航线开通5条。预计年内新增国内国际航线5-10条。

用好文旅名片,不断提升国际知名度。充分利用文旅资源优势,大同积极实施“五环联动”和“七个一工程”,推动文旅产业全面振兴。成功举办古都灯会、“影像的力量”中国(大同)国际摄影文化展、礼仪大同·第3届中国——东盟礼仪大赛总决赛、大同国际半程马拉松赛、2018两岸三地城市文化嘉年华、第四届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等活动,大大提升了城市影响力。去年以来,大同市荣获了由新华网评选的“最美中国榜单·目的地城市”,成功入选“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和“丝绸之路十佳特色旅游城市”,上榜中国生态文明论坛“2017美丽山水城市”。今年1-6月份,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3.6万人次,同比增长12.49%;接待国内游客2718.57万人次,同比增长26.04%;旅游外汇收入2215.38万美元,同比增长13.15%;国内旅游收入224.54亿元,同比增长26.79%。此外,大同还在京津冀及其他重点城市和周边客源市场,精心组织一系列精准营销,参加了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大型会议,在全国55个大中城市以及全球4大洲36个国家的236座城市的大型公众媒体宣传大同城市形象,极大地提升了“大同旅游”的国际知名度。

强化区域合作交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紧扣乌大张、对接京津冀、融入环渤海、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和“雄安新区建设”等方案的有效实施,助力大同在对外开放和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内蒙古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成立4年来,三方共签署14项经济发展合作协议。去年以来,大同市与2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对外贸易,进出口市场扩展到世界六大洲6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375家,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8%。中车大同公司研制的中白货运2型电力机车获签“欧亚护照”,正式进入欧亚铁路市场。今年1-6月,大同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1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高于全省整体增速45.1个百分点。

加强科技对接,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结合的示范基地。清华启迪集团全板块入驻大同,联合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样板区。与北京科委合作建立了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大同合作中心,与中关村集团建立了中关村软件园山西基地,初步实现了与首都科技资源的高效对接。

在中银羊毛羊绒生产建设基地、通航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工地,曾经闻名全国的煤炭行业龙头老大,正转型进入节能环保、智能健康、教育与技术服务等领域。信息、环保、健康等八大产业正成长为大同市主导产业。成功引进北京汉能、深圳科陆、雄韬股份、香港正道等大型清洁能源集团,签约落地总投资416.8亿元的转型标杆项目28个。大同移动能源产业园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山西米亚索乐装备集成公司薄膜电池生产线核心设备制造、深圳科陆集团蓄能电池、苏州高迈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重卡等一批能源革命工程,以实实在在的成果使大同能源产业得到浴火重生。

去年以来,大同市引进项目109个,总投资1024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占82%,涉及装备制造、医药制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高精尖产业。

未来,大同将通过不懈努力,推动全球最大的增程式清洁能源汽车项目、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全铝汽车制动系统项目、全球最先进的碳纤维汽车车身骨架项目、全球唯一人体重组植物胶原蛋白项目、全国唯一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剥离工艺的石墨烯制造项目等大项目落户大同。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诚邀宾朋投资兴业

为了确保更多大项目、好项目的成功引进和快速落地,大同市从完善机制入手,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全力营造大同环境,创造“大同速度”。先后制定出台了“创新产业券”、高端制造引资、产业壮行引智等激励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形成了大上项目、快上项目的浓厚氛围。在全市大力倡导“送服务、送环境、送效率、送资源、送市场”营商理念,为融入京津冀打下坚实基础。实现“一个大厅服务、一枚公章审批、一支队伍执法”,建立领导包联项目责任制,成立重点项目推进领导组合项目协调服务组,实行限时办结、超时问责制度,实现了从项目申报到开工全过程无缝服务。坚持“放管服效”结合,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为来大同投资创业者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环境。出台出口创汇贴息管理办法,建立出口商品预警机制,配套实施了出口退税等政策。大同市财政列出5亿元对今年开工项目进行大奖励、硬扶持。

组建100余支招商小分队,主动对接大企大校大院大所,与中车、正大、启迪、京能、首农、北控等企业,深化能源领域、新兴产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方面合作,去年9月份以来共签约和引进转型标杆项目42个,总投资额700亿元。

为了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前来投资兴业,大同市吃透用足中央和省里人才政策,推出极具地方特色、配套管用的“大同方案”。先后出台了《大同市产业转型招才引智十条奖励政策》《大同市百名博士研究生引进工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中国工程院余贻鑫院士、邓中翰院士、周丰俊院士和中科院高福院士等四个院士团队,在大同建立院士工作站。去年年底,大同市人才办引进博士研究生4名,今年上半年已经有17名博士研究生进行了入职考核,成为《大同市实施凤凰人才三年发展规划》的首批人才。先后与清华启迪、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1000名科技人才服务大同。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大同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将竭力奋战在以开放促转型的主战场上。到2019年大张高铁开通后,从大同到北京只需100分钟;云冈国际机场建设加速推进,18条国际国内航线从大同通联世界……开放的大同正以崭新的姿态,张开双臂拥抱世界!

本报通讯员 白玉龙马静波

能源革命:多点突破格局迅速形成

去年以来,在省委赋予大同争当两个“尖兵”旗帜下,大同市全面开启了向新能源之都战略转型的奋斗征程。在密集上马一批新能源项目的同时,围绕能源革命,在政策支撑、专家智囊、资金保障、土地规划、园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攻坚,目前,大同市已迅速形成争当“尖兵”多点突破的工作格局,初步搭建起了一个看得见、可操作的能源革命“路径”和“样板”,在争当“尖兵”征程中引领风潮、赢得先机。

实体项目支撑,积蓄转型发展强劲动能

争当能源革命“尖兵”征程中,如何破题答卷、行稳致远?去年以来,大同市高点谋划、勇开新路,举全市之力布局实施了能源高端制造破冰行动、智慧能源先进示范行动、新能源供给提速行动、传统能源能效提高行动、能源革命科技创新行动“五大行动”,并将之体现在一个个项目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2018年4月16日,大同市对包括69个新能源项目在内的上百个项目进行集中开工。其中,能源革命“十大突破工程”尤为引人注目。“十大突破工程”即:大同大昶移动能源有限公司300兆瓦铜铟镓硒薄膜电池项目,山西米亚索乐装备集成科技有限公司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生产线核心设备及核心材料开发、制造、组装项目,西安隆基集团公司800兆瓦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雄韬股份30万套氢燃料电池汽车总成项目,深圳科陆公司年产1000兆瓦时储能系统项目,大同高迈北宇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年产10万辆新能源电动重卡项目,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项目,国家光伏应用示范基地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同忻煤矿1000万吨智能化开采项目,大同市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

这“十大突破工程”,以其重量级体格、“高大上”特征,为大同争当能源革命“尖兵”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撑,激活了能源革命一池春水。到年底,大同大昶移动能源有限公司300兆瓦铜铟镓硒薄膜电池项目、西安隆基集团公司800兆瓦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雄韬股份10万套氢燃料电池汽车总成项目一期、500兆瓦国家光伏应用示范基地项目将陆续达产。到2020年,十大工程将密集完成投资建设任务,陆续达产达效。届时,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新能源研发、装备制造、智慧能源产业链就会形成,大同绿色、多元的能源产业体系将初具雏形。

在积极上马新项目的同时,大同市注重把解决传统支柱产业衰退与扶植新能源产业成长结合起来。一年来,大同市政府与同煤集团共同确定10座煤矿为转型升级试点矿,全面开展智能化、洁净化改造并承接新技术成果;积极帮助同煤引进中科院大化所煤制乙醇项目、延伸煤炭产业链;引进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科研转化成果,建设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七大平台,布局抢占未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市场;帮助华电集团大同一电厂发展燃气储能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助力企业走出无电可发困境;帮助新成新材料成功争取到全省两个之一的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扶持资金;提速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为项目年内开工做好各项准备;多方争取第三批国家光伏示范基地和晋北风电基地,为大同市“十三五”末千万风光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在今后的工业产业布局中,大同新上项目将集中规划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智能电网、氢能、储能、节能7个领域,预计到2020年,大同市新能源占总能源比重将从现在的13%提升到50%并继续跃升,彻底改变“一煤独大”格局,新能源之都将名至实归。

前沿技术引领,形成科技创新集聚效应

今年6月1日,全省首台10.5米氢燃料公交车运抵大同,邀请市民乘坐体验,与其紧密相连的,是雄韬氢能大同产业园打造氢能应用全产业链,助力大同建设“氢能之都”。7月8日,大同平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媒体见面会,将共享电动汽车带到市民面前,并宣布年底前在大同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40座……

随着这些活动的进行,“新能源”“薄膜电池”“氢燃料”等概念,已然成为大同这座曾经的“煤老大”城市新的流行词汇,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大同追踪前沿技术、加速能源革命的不懈努力。

为推动能源科技创新成果迅速转化落地,大同设立了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大同站点,分享北京科技成果资源与成果转化服务资源;设立了大同企业北京离岸创新研发中心,链接共享北京研发资源;设立了中关村智造大街公共服务中心大同服务站,引进中关村智造大街一站式北斗七星服务生态,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加速技术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特别是重磅打造的大同市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将承担新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企业孵化和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三大功能,成为大同市能源革命的重要载体、创新要素的集聚平台。

科创园东临大同市委,西邻大同大学,地处市区核心,占地1000亩,规划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预计投资140亿元。

为强化科创园示范引领作用,大同市聘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高端智库参与园区顶层设计,聘请中规院、全科盟研究院、德国施耐德等专业设计机构参与园区规划,聘请中关村智造大街运营团队参与管理运营,制定全国首部智慧能源系统规程和建筑节能规程,从设计源头最大限度控制能源主动和被动消费,打造新的建筑节能和能源系统国家标准示范,形成全国第一家智能零碳科创园“3+4+5”建设体系,即全系统、全过程、全参与,零碳园区、绿色园区、海绵园区、智慧园区,零碳排、零外排、零废弃、零换乘、灵活办公。

目前,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大同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中以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协鑫未来能源馆、清华启迪能源科技中心等一批项目已落地科创园。特别是聘请中科院12名院士、1名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47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加入的大同市新能源战略咨询委员会,将多层次参与科创园及全市的能源技术创新工作,直接把大同能源革命战略决策和技术应用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并形成科技创新集聚效应,推动大同加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题、以“高精尖”产业生态为核心的创新型生态示范区。

政产学研互动,凝聚能源革命强大合力

为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大同争当能源革命“尖兵”,大同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大同大学、同煤集团主要领导共同担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大同大学副校长、同煤集团副总经理任副组长的能源革命领导小组,团结一心结成最强领导班子。创建了以“大同市新能源战略咨询委员会”为指导,“中科院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支撑,“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为示范,“大同市新能源产业局”为服务,“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大同基地”为平台的“六个一”共建共进落实机制。市考核办对标能源革命工程,为各县区设置了推进能源革命体制改革、能源革命十大工程、人才引进等深改指标,对全市转型项目进行有效考核,把市发展改革委、经信、商务、人社、招商等部门的考核标准,纳入全市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为将政策优势最大释放,大同市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列出10亿元新能源产业扶持资金,重兵重器支持能源革命。同时,大抓“放管服效”改革,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行限时办结、超时问责制;凡来大同的投资项目,一个半小时办理工商注册手续,一个工作日完成注册和税务登记。

对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的新能源项目,实行“挂图作战、跑表计时、到点验收”工作法,要求相关部门入驻现场,以办理前期手续为核心,以推动项目建设为重点,全程服务、跟进、监督,从设计方案的确定,到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实现项目建设的快速、高效推进。

为形成能源革命深厚氛围,大同市策划了百名科学家百家讲坛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能源革命、对外开放”科技周大型科普活动,邀请领域专家、企业家开展“氢时代、掀起能源革命新风潮”讲座活动。从6月9日起,每周两次能源革命讲座持续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全民参与热潮。

政府政策优势、科研院所技术优势、行业领军企业产业优势和全民参与优势组合,凝聚成一支有力的能源革命生力军,形成了大同市推动能源革命的强大优势。

本报记者 贺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