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除夕不賣懶,來年常犯懶-「廣東民俗記」

有一首粵語童謠《賣懶》,有時走在廣州的街邊會聽到孩子們在哼唱:

  • “賣懶!賣懶!

  • 賣到年三十晚,

  • 過咗年就大個仔,

  • 唔好再學懶!

  • 靜靜話你知,

  • 努力讀書點會遲,

  • 發奮圖強懷大志,

  • 八十都未遲!”

賣懶是廣東很多地區的傳統習俗,讓孩子們在除夕夜把身上的懶惰賣掉,希冀來年勤勤懇懇。雖然現在這個傳統已經漸漸地被人遺忘,但仍有些地方仍然堅持讓孩子們在除夕夜賣懶。

據說除夕不賣懶,來年常犯懶-「廣東民俗記」

從“賣冷”到“賣懶”的轉變

據記載,賣懶的習俗在清初已有出現,但當時是不是賣“懶”,而是賣“冷”。《廣東新語》有云:廣州人“以蘇木染雞子食之,以火照路,曰賣冷”那時廣東地區很冷,所以“賣冷”體現了人們對溫暖的祈盼。但因為粵語的“冷”和“懶”音相似,所以在流傳的過程中“冷”逐漸被“懶”所替代,到清末時期廣東就只有“賣懶”的習俗,它真實的來歷也慢慢不為人們所知。從“賣冷”到“賣懶”的轉變其實也體現了廣東人勤勞務實的性格特徵。

據說除夕不賣懶,來年常犯懶-「廣東民俗記」

各地習俗有微別,賣懶要吃紅雞蛋

賣懶的習俗各地區流程都差不多,大致是除夕晚給孩子們每人一個紅雞蛋,孩子們手捧著這個雞蛋和線香(有些地方是拿燈籠)在村內外到處亂跑,跑到村裡的社公(即土地廟)處向土地公許願,以求得到保佑,許完願後,各自將雞蛋剝殼吃掉,以此表示賣去懶惰,來年一定可以做個勤勞的孩子。

據說除夕不賣懶,來年常犯懶-「廣東民俗記」

點燈賣懶有典故

關於“賣懶”的傳說故事也有不少版本。其中一個是相傳古時天上有一個神仙十分懶惰,他犯了錯為了逃避追捕就附在了一個小朋友身上,仙家們為了逼他出來,便教村民點仙燈逼出懶仙。後來這個懶仙被仙家捉回,而民間一傳十,十傳百,於是就成了點燈賣懶的習俗,希望孩子們新一年擺脫懶惰。

據說除夕不賣懶,來年常犯懶-「廣東民俗記」

還有一個是廣州西關的孩子們經常聽的一個故事。據說王母娘娘的果園中有一顆蟠桃樹,樹上長著一條大懶蟲,這隻大懶蟲好吃懶做,一年到頭就在這棵樹上吃花葉、花果,冬天就冬眠。王母娘娘為了保護這棵樹就派大神日夜守護,但大懶蟲依然死性不改想法子往樹裡鑽,所以王母娘娘大怒之下把大懶蟲打落凡間。大懶蟲下到凡間,發現了廣州這塊風水寶地,於是就鑽到了西關一個小朋友的鼻子裡,變成了人人討厭的鼻涕蟲,從此這小朋友天天早上睡懶覺,不願起床上學。為了除掉這討厭的大懶蟲,孩子們在除夕就要點上燈籠,沿街賣懶。

據說除夕不賣懶,來年常犯懶-「廣東民俗記」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賣懶”的傳統習俗已慢慢被新興的事物抹去了舊時的痕跡,但人們對新年懇切的期盼永不會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