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经第一句话都是“如是我闻”?

为什么佛经第一句话都是“如是我闻”?

为什么佛经第一句话都是“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大家要知道,一部完整的佛经都是这句话开头,当然这部经得完整,比如大家经常念诵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不是“如是我闻”开头,一上来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为什么?因为我们大家现在经常念诵的《心经》的这个译本,是“节本”不是“全本”,全本依然还是“如是我闻”开始。为什么?这是佛陀的教诲。

当年佛陀的弟子阿难,问佛陀说,老师啊您涅槃以后,我们这些个追随着您,亲耳聆听您教诲的我们这些弟子,我们将坐到一起,把您老人家一生的教诲,我们共同的回忆一下,共同的唱诵一下,叫“samgīti”,就是坐在一起共同唱诵,这个词后来我们汉传佛教译为“结集”,“结”就是“结束”的“结”,“集”就是“集合”的“集”,结集。说,我们将把您老人家一生的教诲结集一下,那么您老人家的每一次课,我们就算作一部经,那阿难问老师,我们结集的时候,这每一部经开头这话可怎么说呢?

老师就阿难的这个问题做了回答,释迦牟尼老师回答的这句话用梵文来表达就是“evaṃ mayā śrutam”,三个词组成;“evam”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如此这般的”、“就是这个样子的”,“mayā”就是“被我如何如何的”,“śrutam”这个词的动词词根是śru,śru就是“听”的意思,“śrutam”,“被我曾经听”。那把这三个词串起来,如果用我们现代汉语做个翻译,就是“被我如此这般的听说过的”。“被我如此这般的听说过的”,古人翻的很雅,“如是我闻”。多数都是译成这四个字,译得非常好。

为什么佛经第一句话都是“如是我闻”?

那重要的是,“如是我闻”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法义呢?传达着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呢?

大家要设想一下这个场景,是学生阿难问老师,说老师啊!您涅槃以后,我们这些弟子们,将把您老人家的教诲结集一下,每部经开头这话怎么说呢?这是阿难提的问题,老师是针对阿难的这个问题告诉阿难,说你们以后结集我经的时候,先说这句话“evaṃ mayā śrutam”,“被我如此这般的听说过的”。

你一定要认真设想这个场景,大家想一想什么意思?其实这就是释迦牟尼老师为阿难这些弟子们在日后结集他教诲的时候,制定了一个结集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你们日后结集我经典的时候,要遵照着“被我如此这般地听说过的”这样一个原则去结集。什么意思?你怎么听的就给我怎么结集,你们千万不要在结集我的教诲的时候,肆意地、自作主张地给我补充补充、修改修改、发展发展、提高提高、删节删节。不可以!怎么听的,就怎么结集。可以讲,也就是释迦牟尼老师,没有授权阿难这些弟子们在日后结集他的教诲的时候,对他的教诲进行修改、删节,必须如实地结集。

为什么佛经第一句话都是“如是我闻”?

我想这一点非常地重要,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老师不授权阿难他们在结集的时候可以修改老师的教诲呢?其实很简单,佛陀是个圆满的觉者,形象的讲,佛陀是彻底从梦中醒来的人,而阿难这些弟子们,醒来了吗?还没有。因此没有从梦中醒来的人,对一个彻底地从梦中醒来的人的教诲,你就没有能力去发展、补充、提高、修改、删节,因此老师不授权。

那么大家想一想,老师对阿难这些亲近的弟子都不授权,那我们这些后世的、末法时期的学习佛法的众生,其实更应该遵照老师的教诲,去如实理解佛陀的教诲。我们没有资格,没有能力对老师的教诲去发展、补充、提高,甚至我们可以说,佛陀的教诲,作为这样一个圆满的智者的教诲,他老人家的教诲,自他诞生那天起就是圆满自足的,没有给我们后人留下丝毫的去发展它、补充它、修改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想这就是“如是我闻”这句话的第一个最重要的法义。

第二点,那我们这些后世的佛教徒、佛弟子、学习佛法的人,当打开每一部佛教的经典的时候,当看到“如是我闻”的时候,我们就会联想到,这是阿难这些弟子们当年如实地记载的老师的教诲,那下边这些教诲都是出于佛陀他老人家的亲口所说,因此如果你是一个佛教徒,那么你对下边的教诲要如实的信受,这就是我对如是我闻这句话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