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金瓶梅》嗎?其實他叫「勸世書」

你看過《金瓶梅》嗎?

不用急著否認和捂眼睛,《金瓶梅》裡是有很多不可描述的東西,但其實也就那樣,如果你真的喜歡看這些,我更推薦你看大江健三郎的作品,比如《我們的時代》;《個人的體驗》之類,比《金瓶梅》帶勁多了。

我們都知道四大名著,其實這個說法明代就有,那個時候叫“四大奇書”,當然沒有《紅樓夢》,“四大奇書”分別是三國,水滸,西遊,《金瓶梅》。

你看過《金瓶梅》嗎?其實他叫“勸世書”

官方說法,它是我國第一部由文人獨創的率先以市井人物與世俗風情為描寫中心的長篇小說,開啟了文人直接取材於現實社會生活而進行獨立創作長篇小說的先河。

《金瓶梅》寫的是市井,是現實,更是赤裸裸的人性和人生。這種模式,《紅樓夢》基本是照搬過去了。西門府的一生,其實也就是賈府的一生。沒有《金》,不會有《紅》。

東吳弄珠客在《金瓶梅序》中說:“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

你看過《金瓶梅》嗎?其實他叫“勸世書”

所以後世管《金瓶梅》叫“勸世書”,就像曹雪芹的“風月寶鑑”,正面看是鶯歌燕舞,背後看不過白骨一堆。它們終究描寫的是黑暗,社會的黑暗,人性的黑暗。性始終是一種禁忌,它與人心的幽暗之處緊密相連。正常的社會里是不會把性公開展示的,因為它不屬於世界此岸;非要去破解它,只會陷入更深的迷思當中。

《金瓶梅》是一個是非善惡都不分明的世界,準確的說,它認為世界上本是無善無惡的。在之前的時代,人們的想法是言行如一,表裡如一,可是到了明朝就出現了巨大的轉變。一個人變得好並不是他真好,他是裝出來的,出現了大量的偽君子,其實一肚子壞水,可是他偽裝得特別好。所以到明代出現了對新價值的認定。這個已經不是善惡,因為善惡任何人都可以偽裝,而且善惡難辯。

在明朝,利益、功利充滿整個世界,每個人都會為利出賣良心。人和人打交道,突然你插我一刀,才發現這個人是壞人,但已經來不及躲避了。善惡很難判斷。於是出現了對另外一種價值的追求——就是對真的追求,這是中國歷史一次大的飛躍。

這次大飛躍,把人們的觀念從“善惡”導向了“真妄”,也就是佛教。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繁華過後,滿地狼藉。放下執念,方能脫離苦海。

第69回裡,西門慶勾搭上招宣府的林太太,“打扮得狐狸也似”的林太太因為有著“世代簪纓、先朝將相”的世家背景,所以即便和西門慶三言兩語就已經到床上癲狂,卻仍要在下床後保持著禮數,應酬周到,而且仍能說出“誠恐拋頭露面,有失先夫名節”之類的一本正經的話來。“三杯之後,西門慶告辭起身,婦人挽留不已,叮嚀頻囑,西門慶躬身領諾,謝擾不盡。”

兩人告別後,西門慶出門來到街上,看到的是這樣一番場景:“街上已喝號提鈴,更深夜靜;但見一天霜氣,萬籟無聲。”

狂歡之後,才更覺人世間的空虛清冷。這是《金瓶梅》偉大的理由。它深刻地直指人心深處,像燭光一樣,靜靜照著世間所有熱鬧繁華之外,我們心底軟弱的、貪婪的、悲哀的、荒涼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