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金瓶梅》吗?其实他叫“劝世书”

你看过《金瓶梅》吗?

不用急着否认和捂眼睛,《金瓶梅》里是有很多不可描述的东西,但其实也就那样,如果你真的喜欢看这些,我更推荐你看大江健三郎的作品,比如《我们的时代》;《个人的体验》之类,比《金瓶梅》带劲多了。

我们都知道四大名著,其实这个说法明代就有,那个时候叫“四大奇书”,当然没有《红楼梦》,“四大奇书”分别是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

你看过《金瓶梅》吗?其实他叫“劝世书”

官方说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率先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描写中心的长篇小说,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而进行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

《金瓶梅》写的是市井,是现实,更是赤裸裸的人性和人生。这种模式,《红楼梦》基本是照搬过去了。西门府的一生,其实也就是贾府的一生。没有《金》,不会有《红》。

东吴弄珠客在《金瓶梅序》中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你看过《金瓶梅》吗?其实他叫“劝世书”

所以后世管《金瓶梅》叫“劝世书”,就像曹雪芹的“风月宝鉴”,正面看是莺歌燕舞,背后看不过白骨一堆。它们终究描写的是黑暗,社会的黑暗,人性的黑暗。性始终是一种禁忌,它与人心的幽暗之处紧密相连。正常的社会里是不会把性公开展示的,因为它不属于世界此岸;非要去破解它,只会陷入更深的迷思当中。

《金瓶梅》是一个是非善恶都不分明的世界,准确的说,它认为世界上本是无善无恶的。在之前的时代,人们的想法是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可是到了明朝就出现了巨大的转变。一个人变得好并不是他真好,他是装出来的,出现了大量的伪君子,其实一肚子坏水,可是他伪装得特别好。所以到明代出现了对新价值的认定。这个已经不是善恶,因为善恶任何人都可以伪装,而且善恶难辩。

在明朝,利益、功利充满整个世界,每个人都会为利出卖良心。人和人打交道,突然你插我一刀,才发现这个人是坏人,但已经来不及躲避了。善恶很难判断。于是出现了对另外一种价值的追求——就是对真的追求,这是中国历史一次大的飞跃。

这次大飞跃,把人们的观念从“善恶”导向了“真妄”,也就是佛教。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繁华过后,满地狼藉。放下执念,方能脱离苦海。

第69回里,西门庆勾搭上招宣府的林太太,“打扮得狐狸也似”的林太太因为有着“世代簪缨、先朝将相”的世家背景,所以即便和西门庆三言两语就已经到床上癫狂,却仍要在下床后保持着礼数,应酬周到,而且仍能说出“诚恐抛头露面,有失先夫名节”之类的一本正经的话来。“三杯之后,西门庆告辞起身,妇人挽留不已,叮咛频嘱,西门庆躬身领诺,谢扰不尽。”

两人告别后,西门庆出门来到街上,看到的是这样一番场景:“街上已喝号提铃,更深夜静;但见一天霜气,万籁无声。”

狂欢之后,才更觉人世间的空虚清冷。这是《金瓶梅》伟大的理由。它深刻地直指人心深处,像烛光一样,静静照着世间所有热闹繁华之外,我们心底软弱的、贪婪的、悲哀的、荒凉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