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大學生當流浪漢十多年,雖衣衫襤褸,但堅持學英語研究古文

7月13日,東莞莞城一座天橋下有一個流浪漢在研究著三國英雄戰鬥力排行。除此之外,還對世界盃的對戰頗感興趣。看著那俊秀的字體,感覺這個流浪漢一定非同一般。

名校大學生當流浪漢十多年,雖衣衫襤褸,但堅持學英語研究古文

附近的人表示,這個流浪漢來到這裡已經有10年了。相比我們印象中的流浪漢,這名流浪漢頗有丐幫幫主的味道。他不但每天都學習英語,還非常講衛生。流浪漢居住的環境,包括整個天橋附近都被他打掃得乾乾淨淨。

名校大學生當流浪漢十多年,雖衣衫襤褸,但堅持學英語研究古文

流浪漢怎麼會有這麼強的學院派氣息呢?瞭解後發現這名流浪漢的經歷果然非常傳奇。他名叫陳穎,今年51歲,是華中師範大學88屆畢業生。那時候的大學生絕對是天之驕子。畢業後就被分配到黃岡師範工作,只是在學校待了沒多久就跟著一些朋友去福建創業。在當時下海風靡之時,陳穎也算得上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但是非常遺憾,陳穎的創業以失敗告終。重新回到學校後被分配到化學系任教,只是此時的陳穎內心的浮躁和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不足。很快,陳穎第二次離開學校,開始了第二次創業。無奈多年來一事無成,最後2002年來到東莞成為一名流浪漢。2008年到了天橋附近安定了下來。

名校大學生當流浪漢十多年,雖衣衫襤褸,但堅持學英語研究古文

除了填飽肚子,陳穎最大的樂趣就是寫英語單詞。沒有錢買筆買紙了,就把樹枝削尖在硬紙板上反覆寫。附近很多學生會跑來和流浪漢交流英語。

名校大學生當流浪漢十多年,雖衣衫襤褸,但堅持學英語研究古文

很多人都陳對穎的學問讚歎不已。非常不明白為何他會變成流浪漢。畢竟他完全有能力獲得衣食無憂的工作,而流浪漢的生活太過艱辛,睡覺時被蚊蟲叮咬,暴雨來襲時,只能用塑料布把自己裹起來。

名校大學生當流浪漢十多年,雖衣衫襤褸,但堅持學英語研究古文

對於名牌大學生當流浪漢,大家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世界各地都有這樣的流浪漢。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可以更多追求內心平靜,相比之下那些每天當牛做馬上下班的人,未必比他幸福多少。”

“這人可能是書呆子吧!智商很高、情商很低,很難和他人協作。”

“看到88年畢業,時間非常敏感。但感覺此人並沒有受到事件波及,應該與性格或精神狀況有關。”

名校大學生當流浪漢十多年,雖衣衫襤褸,但堅持學英語研究古文

你對名校大學生當流浪漢怎麼看?不妨留言處交流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