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波:大醫精誠,醫病更醫心

在外人眼中,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甲狀腺外科主任盧秀波的精力彷彿是開了外掛。每天早晨7點鐘到醫院,7點半準時查病房;一年完成大中型手術2000餘臺,平均每天在手術檯前奮戰10小時以上;坐診從來不限號,一天100多個病號是家常便飯……在別人看來近乎瘋狂的工作節奏,他卻樂在其中。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唐代藥王孫思邈《大醫精誠》中的這句話,是盧秀波從醫30多年的座右銘。今年5月1日,盧秀波因其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和時間賽跑的“鐵人”

每天和時間賽跑成為盧秀波工作的真實寫照。“習慣了,哪天不碰手術刀,心裡就不踏實。”盧秀波說,自己就像種了一輩子田的農民,不摸一摸鋤頭、不去田裡轉轉,就會吃不香睡不好。而鄭大一附院甲狀腺外科的手術檯,就是他的“田”。

“盧老師每天早晨7點半準時查房,隨後去門診或手術室。下午,無論時間再晚,都要再次查房,實時瞭解患者每天的情況。”跟隨盧秀波多年的主治醫生劉洋說,對於術後尚在監護室中的病人,他幫每一個病人擠壓引流管,查看引流量,耐心詢問病人感覺。這些在別人看來不起眼的小事,他卻一直堅持,溫暖著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心。

“每天的工作時間遠遠超出8小時,最多時一天做了28臺手術。”在同事們眼中,盧秀波就像“鐵人”一般,永不疲倦。病區護士長說:“令人敬佩的是,盧教授待人風趣幽默,不僅會治病,還很會做病人的心理工作。病人經他的治療,往往是既治癒了身病,又解除了心病。”

在“好大夫在線”的網站上,很多病人留言寫出了自己住院期間的真實感受。一位甲狀腺髓樣癌術後復發的患者這樣寫道:“我是甲狀腺癌復發者,百般周折在別的醫生都不敢接的情況下,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找到盧教授。沒想到盧教授欣然接受,並用精湛的醫術徹底治好我的病。做完手術看他滿頭大汗,我們都被深深感動了。”

類似的感謝信和錦旗,每年科室都會收到很多。“這是患者對我工作的認可,給我的最大鼓勵。”盧秀波說,治好病人的那種滿足感和成就感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

作為一名甲狀腺外科專家,盧秀波對甲狀腺腫瘤、原發甲亢、甲狀旁腺疾病、甲狀舌骨囊腫、梨狀窩瘻等疾病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多年來,他大膽創新,在甲狀腺外科手術領域提出了多項技術改進,並應用於臨床,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手術創傷,降低了病人的治療費用,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大部分成果已在河南省得到推廣。

“沒有一個醫生不想盡心救治病人”

盧秀波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從2009年至今,他每年的手術均在千臺以上,2015年更是創下中大型手術2300臺的新紀錄。更令人驚歎的是,他的手術從未出現過患者投訴、糾紛或差錯事故。

有一次盧秀波做了一天的手術,出手術室的門已經是下午4點了。疲憊的他在去見病人家屬的路上摔倒,這一摔盧秀波差點徹底站不起來了。然而,第二天他依然忍著病痛走上手術檯,無法站立他就坐著進行手術。

無論在同行,還是患者中,“工作狂”盧秀波都擁有眾多粉絲。很多人驚訝於他“永動機”式的工作狀態,而他常常自嘲“這一生,別的事都不會做,只是守著病人,就異常滿足”。在他看來,一名合格的外科醫生應十分珍惜和愛護生命:能用別的辦法就不開刀,能開小口子就絕不多開一分,以免增加患者的疼痛。

幼年時一次機緣巧合,讓盧秀波對醫生這個職業產生了興趣。出生在農村家庭的盧秀波有個行醫的親戚,用醫術為鄉里鄉親解決病痛並獲得鄉親們的愛戴,在年幼的盧秀波心中留下了深深印記。高考那年,他填寫的三個志願都不離一個“醫”字。從本科讀至醫學博士,雖然覺得學醫艱辛,但他從未想過要放棄。“如果時間倒流,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學醫。”盧秀波說。

30多年的兢兢業業,讓盧秀波榮譽加身:鄭州市醫德標兵、河南省科技進步獎、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面對這些榮譽,盧秀波淡然一笑:“我只是做了醫生該做的事。”

最近,社會上熱議醫患關係的極端事件,盧秀波深有感觸:“大家對醫生的信任度在下降,這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問題。現在,我們除了考慮如何診治,還要考慮會不會遇到糾紛甚至暴力襲醫,有點像帶著鐐銬跳舞。但無論如何,從醫既是一種職業選擇,更是一種信仰的抉擇,努力救死扶傷仍是我們的最大信念。”

“其實,沒有一個醫生是不想盡心救治病人的。”盧秀波認為,產生糾紛的原因,除了部分確屬診療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和操作失誤,更多可能是醫患之間沒有建立一種充分的信任。患者和家屬希望早日康復的心情需要被理解和撫慰,但診療過程特別是手術中不可預測的因素太多了,醫生只能盡力降低這些不可預測的因素。如今,盧秀波最大的心願是醫生和病人彼此能夠相互信任。

“快樂其實很簡單”

有時,盧秀波會跟身邊人自嘲,好像一輩子除了做好醫生、做好手術,別的什麼也做不好,比如好父親和好丈夫。多年四處奔波,患者危急就隨時離開一家人的飯桌往醫院趕,盧秀波一週留給家人的時間只有短短半天。

“老爸你好好想想,你有多少時間陪我?”盧秀波回憶說,當年女兒考大學,說什麼也不願意報考醫學院。

1997年至1999年,盧秀波主動報名隨中國衛生部第10批援非醫療隊赴贊比亞,任專家組組長。“在非洲2年零45天的那段經歷,我一輩子都忘不掉。”盧秀波說,非洲的醫療環境差,醫生不僅面臨在極端物資匱乏的情況下進行醫療活動,還要防禦瘧疾等一系列疾病的侵襲。援非的經歷讓他更珍惜在國內相對優越的行醫環境。

有人說醫生看多了生死,會對死亡變得麻木,盧秀波並不同意。“正是因為看多了生死,才會更加擔心病人從我手上經歷死亡。那種感覺太難受了,很久都緩不過來。”甲狀腺外科出現意外的情況比較少,但僅有的幾次經歷讓盧秀波刻骨銘心。

“對於一個醫生來說,幸福和快樂其實很簡單,累到筋疲力盡但救活了病人,這就是快樂。”盧秀波說,“不同時代對好醫生的要求儘管有些許不同,但我仍會努力堅守大醫精誠這個核心。”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