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正式「賣身」騰訊 賣場巨頭如何積重難返

近日,家樂福正式宣佈稱,法國總部裁員2000人,並且和騰訊、永輝簽訂了中國潛在投資意向條款,此後,家樂福將會把中心轉向電子商務。這份聲明雖然委婉,但其實已經說明,家樂福最終賣身騰訊,退出中國市場。

家樂福的經營問題早已不是新聞。從2009年開始,這家身處中國的超級大賣場就連年失利,幾乎每年的業績和利潤都在倒退,退步幅度達到10%之多,一直到“賣身”前,家樂福都沒能在中國扭轉這一局面。

成立於1959年的家樂福是歐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零售連鎖集團,更是大賣場業態的首創者。

自1969年開始進入國際市場後,已經在全球30多個國家開了11000家的店,服務超20億人。最巔峰時擁有超過50萬名員工。2004年,家樂福被評為全球500強第22位。

家樂福也曾是中國大賣場行業中的翹楚。1995年,家樂福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短短几年時間,就在上海、北京、江蘇、廣東,以及四川、雲南等地紛紛開店,2006年,家樂福在中國門店數就突破100家。

然而在2009年,家樂福中國在華大賣場領導者地位,被大潤發超過。或許是進入中國的過程太過順利,在中國的同行們努力學習家樂福模式、挖角家樂福人才並不斷創新的時候,家樂福自己卻按兵不動。

很快,家樂福在華門店數,也被長達半世紀的最大競爭對手沃爾瑪超過。此後的每一年,家樂福中國的業績和利潤都在倒退,每年以超過10%左右的幅度下跌,始終不見好轉。

家樂福中國業績的接連下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電商的衝擊。從2010年開始,電商在中國快速發展,大大地打擊了傳統的超市行業。家樂福也曾試圖還擊。

2013年,家樂福中國建立了電商“家樂福網上商城”,聚焦送貨上門。但是家樂福的送貨太慢了,北京地區最快能次日送達,上海極少數區域能夠享受3小時急速送達服務,而且,用戶需購買129元才享受包郵,這與88元包郵的天貓超市和99元包郵的京東超市相比,時間、價格都已經輸了。

後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省時、優質、注重服務的便利店興起,瓜分了一部分大超市的市場,2015年,家樂福首先在上海推出 “Easy家樂福”便利店,用自己大賣場的地價成本優勢,搶佔社區便利店生意。然而,從開出首家店到現在,“家樂福 Easy” 只有30家店。從2017年開始,凡是所有新開的門店,全部縮小自營賣場,同時擴大體驗性業態佔比,想要留住客戶。這個方案去年實行了一年,依然沒能阻止家樂福中國的頹勢。

在供應鏈上,家樂福也做得不足,它沒有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和物流環節,沒有自己的供應系統,主要是由供貨商將貨品直接送達店面。

同時家樂福還面臨員工消極怠工、產品價格偏高、與供應商關係僵化、供貨不足、食品安全等問題。戰略失誤和各種問題頻頻出現,這些都使得家樂福積重難返,因此在中國的業績連年下滑。

到了2017年,家樂福在中國的營業額是480億人民幣,淨利潤只有3200萬人民幣,按照營業額算,家樂福排在第七,落後於華潤萬家、大潤發、沃爾瑪等傳統競爭對手,也落後於永輝超市這個新晉對手。

事實上,不止中國,近幾年家樂福在海外市場頻頻落敗,先後退出日本、俄羅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市場,不得不收縮戰略把經營中心放在歐洲,主要是法國本土市場。

2018年世界五百強榜單顯示,家樂福排在其中第68位,營業額為912.763億美元,純利潤-5.986億美元。

和在全球營業不順一樣,家樂福在亞洲的情況也不樂觀。根據家樂福官網發佈的財務報表數據顯示,2012到2017年六年間,家樂福在亞洲地區的年銷售額分別為72.18億歐元,72.72億歐元,70.56億歐元,74.59億歐元,68.81億歐元及65.57億歐元。5年來,家樂福在亞洲區的銷售額下降了6.61億歐元,摺合人民幣52.07億元。

有媒體分析,家樂福也一直考慮將中國業務徹底賣掉,但是賣給誰卻是一個大難題。在國內,家樂福最初的目標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擁有淘寶、天貓、聚划算等等的網上銷售渠道,一旦結合家樂福的線下超市,那麼做起新零售將會如魚得水,這也是為什麼在家樂福決定出爐前,阿里巴巴一直是最熱門的人選。

然而在7月初,阿里巴巴剛剛和大潤發完成股權交割,因此同期再對家樂福下手的可能性已經很小。這時,家樂福的目標只能變更為京東和騰訊。然而,京東在2016年就已經與沃爾瑪聯合,近期更是推出了京東沃爾瑪會員卡等服務,因此,家樂福一步步走進了騰訊的懷抱。

家樂福作為如今僅存的尚未有歸屬的大賣場,騰訊是抱著巨大的決心去爭搶的。其實早在2015年,騰訊和家樂福就已經有過合作,當時,家樂福的店面全面推廣騰訊旗下的移動支付平臺。因此兩家再次合作肯定是輕車熟路了,如今傳統零售慢慢衰亡,新零售的戰爭已經蓄勢待發。

然而,聯手永輝投資家樂福中國,騰訊面臨的局面是,零售板塊各主體“左右互搏”。目前,騰訊系零售大戰硝煙四起。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分析,騰訊在意的零售生態,亦有著客觀商業利益支撐。著力零售板塊,是騰訊社交流量變現的極佳出口。

有行業高管分析,阿里、騰訊看似在營銷板塊、電商板塊、社交板塊競爭,實則背後是生態博弈。“誰貫穿的場景越多,生態就越完整,未來可能性也越多。謀求精準的大數據,才是各家競爭實質。”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在零售板塊步步為營,阿里在社交板塊也開始反撲。其投資陌陌、控股微博、強推來往和釘釘,都是案例。

劉興亮直言,兩家依舊狀況焦灼。“阿里的商業(流量)圖譜與騰訊生活(流量)圖譜,各有優劣,沒有誰完全領先。”

(綜合自:中國經濟網 鳳凰網財經 極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