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0多人齐聚市区人民公园,只为寻找自己的亲人……

N晚报记者 龙 凌 摄影记者 田建明

寻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且不说过程多么艰难,能不能找到也是无法预料的,它让人既期待又迷茫,既向往又畏惧。

昨天,200多名来自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等地的寻亲者齐聚嘉兴人民公园,来参加首届寻亲大会,他们有的手里拿着幼时物件、有的举着牌子、有的拉着横幅、有的拿着写有自己信息的纸张……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找到自己的亲人。

姜宝锋,1969年6月在苏州吴江和嘉兴交界处的一个乡镇被抱养到山东临沂,手中是他被抱养时穿的衣服。

昨天,200多人齐聚市区人民公园,只为寻找自己的亲人……

昨天,200多人齐聚市区人民公园,只为寻找自己的亲人……

寻亲之切

在寻亲活动现场,来自桐乡的刘建华和二弟只要碰到来自山东的人,都会上前仔细打听一番,一旦听到跟三弟的信息有点吻合,就跟人家继续聊下去,当发现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刘彦雷跟三弟长得有点像时,立即就去跟刘彦雷比对信息……

昨天,200多人齐聚市区人民公园,只为寻找自己的亲人……

“不是的不是的,刘彦雷是在毛纺厂被抱走的,我弟弟不是。”发现信息不对,刘建华和二弟一脸失望。为了寻找弟弟,兄弟俩什么方式都尝试过。

1971年,因为家里穷,刘建华的父母将几个月大的三弟通过姑姑牵线,经当年嘉兴自来水厂的党委书记(来自山东)介绍,送给了山东的一户人家。

十几年后,刘建华的父亲向刘建华的姑姑提出要去看看三儿子,刘建华的姑姑却说:“他在好好读书,不要去打扰他。”七八年前,刘建华的姑姑一家来看望刘建华的父母,刘建华又提起找弟弟的事,但年迈的姑姑已经记不起很多事情,和中间人也断了联系。

后来,刘建华托表哥去嘉兴自来水厂查资料,得到的回复是档案已经没有了,找不到他们说的党委书记。再后来,刘建华的父亲去世,母亲什么事都记不起来了。

“妈妈老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她经常哭着叫弟弟的名字,希望在有生之年再见上弟弟一面,一家人团聚。”看到记者肯帮忙,刘建华兄弟似乎又看到了一丝希望。

与刘家兄弟现场寻亲的方式不一样,来自河南郑州的王莹声情并茂的寻亲演讲感动了很多人。

昨天,200多人齐聚市区人民公园,只为寻找自己的亲人……

王莹出生于1964年12月30日,11个月大时被养母从嘉兴福利院抱走,户口签发地是当时的嘉兴县派出所,在福利院的名字为元丽。

“我一到家乡,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掉下来,心里十分难受,但看到家乡的美丽风光时,又感到十分亲切,仿佛父母和家就在眼前。”“养父母相继去世,我再次成为一个孤单的人,思念之心倍增。”“希望当年不管什么原因送走孩子的父母,放下思想包袱,来认领这个孩子。”“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我想你们!”

说着说着,王莹流下了眼泪,引得众人也红了眼眶。

“我叫史红亮,出生于1972年2月14日,今年46岁,也许这个年龄是嘉兴福利院给写的。”轮到来自河南安阳的史红亮讲述自己的寻亲故事时,这个河南汉子多次因为激动流泪而中断。

昨天,200多人齐聚市区人民公园,只为寻找自己的亲人……

“如果找不到,那将是我一生的遗憾。”“希望亲生父母能来现场,看看有没有你们要找的孩子。”

与王莹一样,当年史红亮也是被人从嘉兴福利院抱走的,当时大概7个月大。

这么多年来,王莹和史红亮不知花了多少精力来寻找自己的生身父母,他们都表示,无论花多大代价,都要在有生之年找到自己的家乡,找到自己的亲人。

寻子之痛

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走到台上,拿出一张纸,开始念自己的寻亲信息,声音虽然不洪亮,但却很用心。因为对他来说,任何一次机会都充满了希望。

这位“老人”姓仇,外貌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得多,而这与他的女儿失踪有关。

仇师傅的寻亲历程充满了苦痛和创伤,听罢不由叫人潸然泪下。他与妻子长期被失女之痛折磨得痛不欲生。

1978年8月8日,夫妻俩喜得千金,取名仇金芳。孩子乖巧可爱,被他们视为掌上明珠。然而,1980年5月24日上午9点30分左右,一场浩劫突降在这个家庭。

“就半个小时,就半个小时呀,孩子就被偷走了!”想起那个不堪回首的时刻,仇师傅的妻子杨女士泣不成声。

原来,当天上午,孩子在门口玩耍,杨女士在家里干活,半个小时后再找孩子,孩子竟不知去向。

发现孩子失踪后,仇家发动了很多人来帮忙寻找。然而,孩子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一丁点儿消息。

一开始,仇师傅总认为慢慢寻找的话,女儿会回到自己身边的。然而,一个月过去,一年过去……38年依然没有任何消息。38年来,他们不但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还经常被人欺骗。有一次,有个陌生人说知道仇金芳的消息,但要好处费,寻女心切的仇师傅一口就答应了,结果当然是上当受骗。

从别人那里得知8月2日嘉兴要在人民公园举办大型寻亲活动后,仇师傅激动不已,一大早就与妻子从嘉善坐公交车赶到嘉兴。

杨女士记得,女儿失踪时身高0.74米,黄短发、双眼皮、肉脚板,左眉旁有白斑,两侧耳朵上方各有一颗黑痣,带一口苏北口音,失踪当天用红绒线扎了一个小辫子,上身穿绿底小花猫衬衫,下身穿蓝条白格裤子,脚穿淡色尼龙袜、绿色凉鞋。

记者发现,寻亲现场跟仇师傅情况类似的还有好几个,每个寻亲的人一谈到自己的寻亲故事,马上就变得激动不已。失去孩子,几乎改变了一个家庭。

昨天,200多人齐聚市区人民公园,只为寻找自己的亲人……

寻亲之难

王友峰来自山东临沂,这次和妻子一起来参加活动。他的情况特殊,通过这么多年辛苦寻找,居然找到了当时的奶妈,但奶妈不肯提供任何信息。

王友峰很是绝望,几次做工作都未果,最后不得不另外寻找线索。

“太难了,难度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在寻亲过程中,王友峰经常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他是回来争财产的,这让他很难受。昨天在活动现场,他再次听到有人这样议论,心里极度失落和伤感。

王友峰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只是想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兄弟姐妹是谁,就算认亲后不来往也可以,否则,心里总是有个解不开的结。

据王友峰的妻子介绍,在山东很多地方,老百姓的思想比较封建,亲生的与抱养的有不小区别,实际上很难真正融入当地。

在寻亲者姜宝峰的心里,他们这样的人叫“外庄户”。王友峰和姜宝峰在山东的家距离很近,哪里有“外庄户”他们都知道。虽然大家都有家室,但总感觉很难融入当地。因此,找到生身父母,成了他们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昨天,200多人齐聚市区人民公园,只为寻找自己的亲人……

姜宝峰寻找亲人10多年,历经千辛万苦,光是DNA就做了好几次,但都以失败告终。有一次,他与吴江的杨姓人家什么信息都对得上,但一比对DNA结果却不是。不过两家人却从此成了“亲人”,昨天,姜宝峰和杨先生都来到了现场。

一大早,来自山东临沂的王莉莉就来到人民公园。为了帮她圆梦,丈夫和两个孩子也陪着来到了嘉兴。王莉莉的寻亲信息少得可怜:1975年5月28日出生,约两个月大就被养父抱走,走时买了一个椭圆形六角眼的竹篮和一个刻着西湖的塑料桶。

王莉莉三言两语就介绍完自己了,每次说完后她都会补上一句:太难了,找不到。

其实,她也有顾虑,不想让养父母知道自己在找亲人。类似她这样的顾虑,很多寻亲者都有。

记者发现,在现场寻亲的人中,几乎每个人的信息都很少,很难通过这些信息去判断他们来自哪里、父母是谁。这也是他们苦苦寻找多年没有找到的客观原因。

在王友峰、姜宝峰等人看来,民间自发组织的寻亲效果十分有限,他们希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组织这类活动,这样不但权威,而且相关信息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比如由两地民政局牵头联合起来组织大型寻亲活动,但是这似乎不太可能。”

昨天,200多人齐聚市区人民公园,只为寻找自己的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