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岸核心港口

转型升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岸核心港口

高欄港區不斷擴大港口腹地,加速人流、物流、資金流集聚,構建先進裝備製造、清潔能源、新材料和現代港口物流為主導的“3+1”產業體系,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一座橫跨黃茅海、連接珠海高欄港區和江門台山市的大橋——黃茅海大橋新列入廣東省建設規劃中,這將給佔據珠江西岸裝備製造產業帶龍頭地位的珠海增添羽翼,其中高欄港區正是主要載體之一。

航運鏈從大江到大洋

高欄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黃茅海大橋打開了高欄港區向西的通道,大幅縮短了高欄港區與粵西乃至大西南等地區的距離,對於高欄港向西擴大港口腹地,加速人流、物流、資金流集聚,產業合作等多個方面有促進作用,將有力提升高欄港區的區位優勢。

黃茅海大橋將構築起粵港澳大灣區南部沿海與粵西、廣西及大西南等地區聯繫的快速通道,有效地將港珠澳大橋的交通運輸能力向珠三角西部延伸,擴大整個港珠澳大橋的實際功能,從根本上改變珠江西岸地區的交通格局,促進區域城市間的協同合作,並帶動產業的發展。

“黃茅海大橋與港珠澳大橋的銜接,直接構築了從香港、澳門橫穿珠海,直通江門,輻射粵西和大西南地區的高速通道。這對粵港澳大灣區中的珠海、江門而言,將真正激活其區域經濟活力,推動其加快融合。”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章喜說。同時,也踐行了廣東省將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打造成廣東省經濟結構調整新亮點的戰略部署,加強珠江西岸與粵西、大西南產業帶的交通聯繫,充分發揮橫琴自貿區、高欄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雙區疊加政策優勢,有利於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發展成全國裝備製造業產品和服務的展示中心和服務中心。

今年以來,在珠海高欄國際貨運碼頭裝卸區,全球首輛港區作業無人集裝箱卡車高效運轉,加快了大江到大洋之間的貨物流轉。目前,港口以東,橫琴、保稅區、洪灣片區已形成一體化發展態勢。

據瞭解,珠海港集團港口今年一季度各項生產經營指標保持高位增長,共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3006.11萬噸,同比增長16.15%;集裝箱吞吐量52.92萬標箱,同比增長31.09%;中轉箱量完成30.06萬標箱,同比增長134.89%。根據《珠海港口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珠海港港口通過能力達2.0億噸,其中集裝箱通過能力378萬標準箱,旅客通過能力達1390萬人次;實現貨物吞吐量超1.7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310萬標準箱,旅客吞吐量達900萬人次。

珠海市明確提出,推動橫琴自貿試驗片區與高欄港的聯動發展,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橋即將建成和海、陸、空立體化交通的便利條件,現代化臨港、臨鐵物流園,提升珠海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競爭力。同時,加強與橫琴自貿片區的聯動發展和粵港澳合作平臺的建設,建設粵港澳物流合作園,促進自由貿易與航運產業融合的高端商貿物流和高端商務綜合體的轉型升級。

如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內航運鏈?目前,廣東自貿區內的港口還處在個體發展的階段,但粵港澳大灣區更應著力打造全球港口鏈。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穗港澳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光南表示,下一步如何達到互聯互通互補,以及通過產業和服務相互連接,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相互連接,這些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優化。

產業鏈向高端轉型升級

依託國家沿海主樞紐港——高欄港設立的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380平方公里,是珠江口西岸首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近年來,高欄港區深入貫徹“一帶一路”倡議、《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搶抓廣東省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等重大機遇,統籌謀劃、科學發展,努力構建先進裝備製造、清潔能源、新材料和現代港口物流為主導的“3+1”產業體系。2017年高欄港區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高欄港經濟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姜建平表示,高欄港區先進裝備製造業立足已初具規模,且以中海福陸、三一港機為代表的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近年來又積極發展以激光打印機、海纜通信等為代表的電子信息裝備產業,形成兩大產業集群並駕齊驅的產業新格局。今年1月份至6月份,高欄港區裝備製造業完成產值62.4億元,同比增長10.8%;實現增加值10.9億元,同比增長12.3%。

目前高欄港區清潔能源產業主要依託中海油南海天然氣陸上終端、LNG接收站、依海天然氣熱電聯產、鈺海天然氣發電等優質項目。今年1月份至6月份,該區清潔能源行業完成產值91.37億元,同比增長42.2%;增加值40.43億元,同比增長43.7%。

新材料產業已形成以動力鋰電池材料全產業鏈為主的產業集群,電解液、三元正極、硅碳負極、隔膜四大材料齊備,其中全球規模最大隔膜生產企業已投產運行,中科院技術支撐的碳納米管、氟材料等高端材料生產項目正加快推進。

此外,高欄港區正在加快4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1個20萬噸級糧食泊位、1個15萬噸級油品泊位建設,啟動2個10萬噸級集裝箱新泊位前期工作。引進中谷、泰興盛等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積極推進高欄港綜合保稅區建設,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轉口貿易、出口加工等業務,完善港口國際物流服務功能。今年1月份至6月份,高欄港實現貨物吞吐量6292萬噸,增長6.3%,其中集裝箱吞吐量89.2萬標準箱,增長15.7%。

(經濟日報 記者:李茹萍 責編:張葦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