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的結局取決於重視程度和生活行爲管理

偶爾有讀者問,為什麼要發佈那麼多有關糖尿病的內容?真有那麼多人需要關注這方面的信息嗎?也許您的親友中已經有人診斷為糖尿病,但或許您還不知道,我們生活在真正的糖尿病流行大國。糖尿病的發病率已從1980年的0.67%上升到了2010年的11.6%,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達到了35.7%,10個成年人中有4個。

糖尿病前期的結局取決於重視程度和生活行為管理

糖尿病前期是指糖代謝調節已經受損,介於正常人與糖尿病患者之間的特殊代謝狀態。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通過改變生活行為可以防止發展為2型糖尿病,甚至可以使血糖水平恢復正常。但是,目前的調查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6.5%的人知道自己已患病,32.2%的患者接受過治療,其中的49.2%血糖控制達標。總結這個悲觀的現實就是,雖然糖尿病是如此高發,但瞭解正確信息知道預防的人很少,而且有很多患者沒有治療或達到治療目標。

糖尿病前期的結局取決於重視程度和生活行為管理

說到生活方式對糖尿病發病的影響,有一個很好的例子,瑙魯。瑙魯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國,著名的詩人泰戈爾曾描繪道"天空沒有痕跡,但鳥兒已經飛過"。正是天空中飛過的群鳥給小島留下了大量鳥糞,經年累月形成了10米多厚的磷酸鹽礦。上世紀中葉,瑙魯獨立,採礦權收回,佔地21平方公里人口約萬人的世界第3小國迅速脫貧。從此,原本勤勞的瑙魯人開始過起慵懶的富足生活,每天吃著油炸食物喝著含糖飲料悠閒晃盪。到2010年,瑙魯97%的男人和93%的女人達到肥胖或超重標準,約50%的人患上了糖尿病,更悲催的是瑙魯的經濟也遭受了重創,從搞房地產到洗錢,幾番折騰,免費的醫療也不堪重負,成為醫學史和經濟史上的一個負面典型。

糖尿病前期的結局取決於重視程度和生活行為管理

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不能採取措施,是很有可能發展成為糖尿病的。按照臨床標準,將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受損,或兩者兼有的狀況定義為糖尿病前期。具體說,空腹血糖受損的定義為空腹血糖6.1到6.9mmol/L,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低於7.8mmol/L;糖耐量受損為空腹血糖低於7.0mmol/L,負荷2小時血糖7.8到11.1mmol/L。而內分泌學分會的專家共識則把空腹血糖5.6到6.9mmol/L定義為空腹血糖受損。

糖尿病前期的結局取決於重視程度和生活行為管理

那麼,哪些人要重點關注血糖呢?臨床研究認為,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包括有糖調節受損史者、45歲以上人群、肥胖或超重者、2型糖尿病患者的直系親屬、有出生體重4公斤以上巨大兒生產史者、有妊娠糖尿病病史者、高血壓患者、血脂異常者、心腦血管病患者、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長期接受抗抑鬱症藥物治療者,以及較多靜坐生活方式者。以上的重點,符合其中1條,就應該及時並定期檢測血糖。

糖尿病前期的結局取決於重視程度和生活行為管理

近些年來,隨著糖尿病知識的普及,大家可能已比較多地聽到過胰島素抵抗這個名詞。糖尿病前期就是由於胰島素抵抗導致。食物進入人體分解後,葡萄糖進入血液,胰腺分泌胰島素,將葡萄糖從血液中移出使其進入人體細胞。當血糖水平持續升高時,細胞停止對胰島素的反應,這就是胰島素抵抗。糖不能進入細胞,血液中較高水平的糖就需要更多的胰島素,久而久之,胰腺分泌功能不能滿足這個需求時,糖尿病就發生了。

糖尿病前期的結局取決於重視程度和生活行為管理

臨床研究發現,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每年有5%到10%會進展為糖尿病,但是也有相同比例的人會轉會為正常血糖。觀察性證據還顯示,糖尿病前期與早期腎病、慢性腎病、小纖維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大血管疾病風險升高等都具有相關性。因此,及時發現糖尿病前期並進行相關的健康管理和治療,對減少糖尿病及併發症發病至關重要。

糖尿病前期的結局取決於重視程度和生活行為管理

糖尿病前期的非藥物治療主要是飲食和運動干預,具體的目標是,1將體重BMI達到或接近24公斤/每平方米,或使體重下降7%;2是每日飲食的總熱量減少400到500千卡;3是將飽和脂肪攝入量控制在總脂肪攝入量的30%以下;4是每週保持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總目標就是管住嘴及邁開腿,想想鳥糞國的瑙魯民眾吧。對糖尿病前期何時進行藥物治療,目前還有爭議,一般是推薦在強化生活方式干預6個月效果不佳時,或合併有其他高風險因素,可考慮進行藥物干預,藥物可選用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噻唑烷二酮類藥等。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