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鐵隧道設計巧妙,地下工程「網絡」初現雛形

在地鐵建設者的持續奮戰下,我市地鐵2號線一期的龐大地下工程“網絡”也初現雛形。昨日,記者在通達街站——康寧街站盾構區間採訪時發現,地鐵隧道並非人們想象的是一條直線,實為“V”字曲線,這樣的巧妙設計充分考慮了運營後的排水和節能問題。

太原地鐵隧道設計巧妙,地下工程“網絡”初現雛形

在已經貫通的通達街站——康寧街站盾構區間左線隧道內,記者看到,整條地鐵隧道看起來像一個圓形通道,大體結構已初現雛形,底端的中部,一些臨時架設的地鐵軌道通向遠方,這是為了施工來回運輸材料和渣土所設置的臨時隧道,等到正式鋪軌進入到這個區域時,這些臨時隧道將被拆除,替換為正式的地鐵鐵軌。順著隧道深入,記者發現這段隧道並非是一路平坦,而是一路向下,略有坡度。

“事實上,只要距離不是太短,每段區間內的地鐵隧道,都會被設計成兩頭高、中間低的‘V’字形狀,而並非大家想象的一條直線。”中鐵十七局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土建施工二標段項目總工唐偉軒介紹,這種“V”字型的結構設計主要體現了兩個功能。首先,這種設計便於排水,當隧道內不慎進水後,可以使地鐵隧道內的水能順著坡度集中到“V”字的最低端,這裡往往是區間隧道的中部,會設置排水泵房,從而避免大量積水。

其次,這種“V”字結構,能夠讓列車藉助坡度的力量,實現慣性加速行駛,地鐵出站加速時正好是下坡,進站減速時又恰好是上坡,從而大大減少地鐵列車行駛時不必要的耗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