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人建议买车时不要买小排量涡轮+双离合的?

Mr王小平


李老猫说车为你非专业解答各种选车用车问题

说实话我个人也不建议买小排量涡轮增压加双离合的车,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驾驶体验感,另一个就是可靠性。

驾驶体验

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并不是说动力就很弱,相反甚至比更大排量的自吸有劲儿,就拿1.2t来说,最大功率,峰值扭矩,零百加速都比1.6l要强出不少,但在涡轮介入之前它就是1.2l,起步那一下非常肉,当涡轮介入之后动力又会陡然增加,有很强的突兀感,动力衔接不顺畅,对于舒适性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市区走走停停,这种感觉就更明显,在拥堵路况下的可控性是硬伤,初段特别肉,中段又特别猛,当与前车距离较近时,更需要动力的线性输出,小排量增压在这种情况下会很难受。而在高速时,由于排量有限,也会导致后段储备不足,动力衰减较快,在高车速下再想二次加速就会力不从心,高潮过后疲态尽显。另外在中高速急减速时,刹车制动将发动机转速拉低到1000转一下,此时再去发力踩油小排量的底子完全跟不上节奏,等个一两秒钟动力才上的来。对于动力性有更高要求,性子又比较急躁的消费者就不要买小排量涡轮增压了。

双离合变速箱难以克服的通病就是低速换挡顿挫,不管哪个品牌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是很烦人的一件事,当有朋友坐在你的车上时会很丢面子。

稳定性

小排量增压之所以能有较强的中段加速能力靠的就是涡轮向气缸内压缩空气,来获得更多的喷油量,从而提升动力,说白了就是压榨,和自吸相比发动机承受的压力和温度更高,磨损更加严重,对发动机使用寿命肯定会有影响。再者涡轮增压还多了不少部件,排气歧管,涡轮,中冷等,这些在恶劣工况下出毛病的概率都很高。

双离合变速箱的可靠性在三大主流自动变速箱中是最差的,投诉率也是最高的,而且和小排量涡轮增压搭配的一般都是干式双离合居多,像大众,通用,还有不少自主品牌旗下的车都是这个套路,干式双离合高温过热是必然,缺少润滑液浸泡的离合器片磨损更快,开上几年小毛病全出来,确实不省心。如果变速箱触发高温保护程序自动锁止对于行车安全同样是个考验。

小排量增压发动机是车企在应对咖啡法则的无奈之举,首先考虑的是省油,拉低车企平均油耗,达不到指标车都买不了,为了顺应形势只能牺牲一部分驾驶体验。双离合则是车企节省成本的选择,都知道at变速箱好,但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所以说小排量涡轮增压加双离合变速箱就是妥协加妥协的组合,相比之下还是自吸加at更值得购买。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此问题的观点【李老猫说车】


李老猫说车


自从2008年一汽大众开始在迈腾、速腾与后来的帕萨特上使用了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DSG这套动力组成后,国内消费者曾一度迷恋,而且在2009年时这套动力总成被称为了黄金动力总成。当时的消费者信为可以直接换挡的DSG,提速快、油耗低、科技含量高等等好处,所以国内的中高级车在销量上前两名基本都被大众的迈腾和帕萨特所占据。

但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小排量涡轮增压+双离合这套动力总成已慢慢走下神坛,动力输出反应滞后,低速顿挫、降档抖动、稳定性差等等成了它的代名词。尽管这样大众依然没有放弃这套动力总成,反观他的对手日系,如今已经开始全面发力,新凯美瑞与新雅阁的推出将在中级车的技术再一次刷新。

新雅阁:2.0T+10AT中高级别车全新动力总成

前不久在美国底特律车展上本田首次发布了全新雅阁,在整体造型上采用了溜背式的造型,并且加入了最新的“Exciting H”设计语言,外形与现在的十代思域非常相似,梯形朝气格栅双边LED大灯,配合运动风格的前杠,运动气息十足。

除了混动版本以外,新雅阁搭载了VITEC TURBO系列发动机,1.5T版本匹配6MT或者CVT变速箱,最大功率195马力,最大扭矩260Nm,这并不是什么重点。重点是全新的2.0T+10AT变速箱这套动力总成让它成为了焦点,它是在该级别车型中首次使用了10AT的变速箱,同时在体积上与6AT同等大小,但在换挡的速度上提高了30%,在加速的性能上提高了14%,回头再想想大众顿挫、降档抖动、不稳定的6速、7速DSG变速箱,你还能忍得了吗?

搭配10AT变速箱的2.0T的发动机同样出众,运用了排气侧的可变气门升程,进气谐振腔等新的技术,获得了最大功率256马力,最大扭矩370Nm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数据上要比宝马的高功率版本的2.0T还要大,匹配上10AT的高性能变速箱之后,想想它的驾驶表现就有点小期待。

新凯美瑞:自吸阵营再创新高度

全新凯美瑞在外观上的改变还是挺大的,由于采用了全新的TNGA平台,相比老款凯美瑞在轴距上长了1.2英寸。在前脸方面采用了类似于雷克萨斯纺锤形设计语言,V字形进气格栅连接两灯,下方搭配了大尺寸的梯形进气口,加上两侧个性的菱形进气孔,整体来看时尚不少。

在内饰上变化同样明显,新款不规则三角形设计的中控,相比老款的T形中控显得格格不入,不过采用跟飞机舱一样的座舱设计,中控台配备10英寸的液晶屏,集成了地图导航系统还是不错的。在安全配置上相比老款丰田将全新感应套件做为了标准配置,2018款还包括了行人检测的预碰撞系统、车道偏离警告与转向辅助系统等等。

不过最让人期待的还是新凯美瑞的动力总成,不同于本田的涡增压发动机,丰田在自然吸气发动上可以说是玩的不亦乐乎,全新的2.5L和2.5L混动发动机与现款完全不同,在热效率上达到了40%和41%,可以说是领域里面最高的水平了,,最大功率206匹,最大扭矩252Nm,与之匹配的是8AT变速箱,同时百公里综合油耗只有6.9L。混动油耗预计在4.5-5.0L之间。

总结:面对日系的两大强敌,大众车型如今不管在外观上还是内饰上,还是曾经辉煌过的动力总成上都已经被日系所超越,这两款日系车型在国内上市之后势必会给大众造成一定的压力,同时也将会对自主品牌的中高级车型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然在这种混战的时代里,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前进发展也是一件好事。

无论你爱车还是要买车,无论你喜欢SUV还是其他车型,只要添加SUV周刊公众号就一定有收获:suvpublish ←长按可复制.每天都会推送最新的实用汽车资讯,买车问题解答,来加入SUV周刊吧


SUV周侃


很多人都建议不要买日系车,因为皮薄,关门的声音很脆,发生事故了不安全,然而:

日产轩逸在17年卖了40.5万台,排名轿车第二。我好奇的是这些轩逸车主挂了多少?

很多人都建议不要买“神车”大众,尤其是速腾,断轴吓死人,然而:

速腾17年依旧坚挺地卖了32.7万台,排名轿车第七。我好奇的是这些速腾车主有多少在路上跑着跑着轮子就掉了?

典型的以讹传讹

并且我实名反对 @SUV周侃 说的:

但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小排量涡轮增压+双离合这套动力总成已慢慢走下神坛,动力输出反应滞后,低速顿挫、降档抖动、稳定性差等等成了它的代名词。尽管这样大众依然没有放弃这套动力总成,反观他的对手日系,如今已经开始全面发力,新凯美瑞与新雅阁的推出将在中级车的技术再一次刷新。

首先我就好奇究竟他开的是哪一款车型的双离合,居然有动力输出反应滞后,低速顿挫、降档抖动、稳定性差这一系列毛病。

动力输出反应滞后?那些性能车譬如法拉利,保时捷恐怕是要砸自己招牌吧?

低速顿挫、降档抖动?小编私以为这位大神大概没有开过奥迪吧?

稳定性差?都已经2018年了,能不能带着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日系车里面没有用双离合变速箱的?GT-R和EVO什么时候换了国籍了?

是谁说双离合就是大众的专利的?奔驰作为百年老店,A级,GLA等用的也都是双离合变速箱,也要是自毁招牌?

SO,能不能先了解一下双离合的发展历史,现在的趋势,再来正经回答这个问题?

早些年被吐槽的最多的双离合,是大众的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它是在6速DQ250湿式双离合的技术基础上开发而来的,简化了相关的液力系统,不像DQ250那样变速箱是安装于密闭的油腔里,动盘上的干式摩擦片相互结合固然可以带来最直接的传递效率。

但干式更容易发热,热熔性不如湿式离合器,因此所承受扭矩也就相对较小。

既然干式不如湿式,那为何还会用干式?因为干式结果更简单,成本更低。但大众没有料想到我国的油品有如此之差,空气如此不新鲜,道路如此不通畅。

说得更简单点儿,干式双离合不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但完全可以理解啊,任何新技术在世人的眼中都是魔鬼,慢慢发展总归会更好。

现在满大街的新闻里,说双离合变速箱出故障的新闻还多么????

双离合的优点其实很多:由于是两套离合片在工作,换挡速度极快,还能提供无间断的动力输出,理论上说更省油。但它维护成本也高,再加上各厂工程师的调校水平也不同,因而效果也会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发生。

总之还是应了那句话了,一分钱一分货。小编比较熟悉的奥迪6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跑起来路感要不要太好,加减挡没有什么顿挫感,提速还快,挂到S挡位上那个换挡的速度真可以用一眨眼功夫来形容……

存在即是道理,什么时候世界上的变速箱都是AT了,那就说明AT已经牛到顶天了。

既然现在还是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又何必去黑人家一无是处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爱咋咋吧!


厉精球治


讲真,如果从我个人选车的角度出发,我是不会买2.0T排量以下的车型,2.0T发动机可能是我对车的最低标准和底线了。我不在乎现在的1.2T、1.4T、1.5T这些发动机有多少技术含量,即便是扭矩再大也无济于事,升功率在那摆着呢,气缸数多带来的抖动和噪音,是掩盖不住的。



咱们先说小排量发动机,虽然环保是今后的趋势,各大厂家也都在主推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但是小排量发动机必须加涡轮,否则保证不了高传动效率和低油耗,也就违背了推广小排量发动机的初衷。由于排量小,加了涡轮之后,涡轮迟滞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发动机在低转速下排出的废气不足,无法第一时间推动涡轮增压器,没办法,这是小排量发动机的劣势。

既然改变不了发动机,那就只能改变涡轮本体,大号的涡轮增压器肯定不行,涡轮越大,迟滞越明显。所致能装小号涡轮,并且使用轻量化的涡轮叶片。然后中冷器也要进行改良,否则动力跟上了,散热又是个问题。您以为这样的可以解决问题了?那是不可能的!硬件跟上之后,还要调教,想要让车开起来比较轻快,低扭必须要足,所以很多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转速很低的时候就可以做到“火力全开”发动机在1400rpm的时候,就可以发挥出最大扭矩。但是大家都知道,涡轮增压器是可以瞬间提高扭矩和马力,但是扭矩爆发是有特定的转速区间。

也就是说,单颗涡轮不可能在所有转速区间内都发挥作用。如果涡轮1400rpm就开始“火力全开”,基本在4000rpm的时候就开始衰减了。说的直白点,这会造成一种“假快”的加速现象。也就是您在踩下油门的时候,感觉车子还挺有劲儿,但这只局限于初段加速,如果您想持续加速,或者在路上超车的距离较长,那么中后段的加速会有明显的衰减,发动机基本处于干吼的状态。

要让车辆在低转速区间内保持良好的加速状态,变速箱功不可没。变速箱和发动机必须要配合好,否则要么加速时会有明显的顿挫感,要么就是加速反应会慢半拍。双离合变速箱正好能达到这种效果。但是双离合变速箱也有弊端,就算有液力变矩器的帮助,低速时的顿挫感依然无法完全消除。而且由于成本的关系,很多低端车会采用干式双离合变速箱。这种变速箱靠风冷来散热,如果长时间堵车或者频繁换挡,变速箱会因为温度过高,采取自我保护功能,从而直接锁住档位。 要是台小排量三缸发动机就更别提了,那噪音、那抖动、那嘶吼的加速声音!绝了!


岩哥的观点:上面跟大家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理解我的用意。我只能帮大家来分析,无法帮助大家做出决定。毕竟买什么车,买什么排量的车,是每个人的自由。所以我只阐述我的个人观点,从我用车角度出发,我是不会考虑2.0T以下排量的车型。

我是岩哥 如果您有关于汽车方面的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记得关注我哦!


岩哥侃车


小排量涡轮增压为了经济性一般都用干式双离合,不是说不要买,只是建议慎重考虑。干式双离合故障率相比要高于AT,并且干式不适合频繁换挡。所以,考虑干式双离合很多情况要看脸。

干式双离合电脑控制系统:电脑感应处理器通过人为操作反馈来进行换挡。这个换挡逻辑程序是关键,但毕竟是人为提前编写的,跟实际开车复杂多变情况来比它有时候不能第一时间理解,就会有迟滞、卡顿、失效的情况。

干式双离合硬件问题就是磨损、发热、拨片损坏,这些都不可避免,这跟开车习惯和路况有很大的关系。拥堵路段、频繁换挡确实会让电脑错乱,确实不适合双离合。不过就算是手动挡这些硬件问题也不可避免。

所以,影响双离合性能的一个因素是电脑控制系统,另一个就是驾驶习惯和路况。电脑控制系统就看谁的双离合车型故障率更低,那说明系统相对可靠。驾驶习惯和用车路况也会影响电脑单元的判断和离合器的硬件故障率。



但双离合也有很大的优势才让合个车企趋之若鹜,成本低、传递效率高、省油、换挡及时等等。小涡轮配双离合可以说是最大限度的提升动力降低燃油,从大方向看它的优点更明显,缺点只是时间问题来解决。


旋转的方向盘


本来对于小排量+双离合的问题我回答过就不想再说了,但是看到楼上有些答主胡说一气,什么小排量涡轮发动机就是应试产物的垃圾啊什么的非常无语,小排量涡轮发动机是有他的弱点,但是这样以偏概全的否定真是不想多加评价。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说小排量涡轮+双离合的组合到底为什么很多人并不推荐。

先说发动机,小排量涡轮发动机的优势在于同排量能比自吸发动机获得更强的动力,同时由于在相同动力档次排量更小,有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但是小排量涡轮发动机的缺点其实也很明显,就是满载时还是会力不从心(尤其是夏天开了空调以后)。其次是涡轮发动机的通病,涡轮延迟现象,这一点就要看各家厂家的调校功力了,相比2.0T这种黄金排量的发动机,1.3T之类的小排量发动机对于涡轮延迟的问题更加敏感,毕竟在涡轮介入之前,凭借一台小排量发动机的动力能够输出的动力更差。

再说双离合变速箱,诚然双离合变速箱的换挡速度非常快,比起at发动机更胜一筹,但是现阶段民用双离合变速箱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低速的顿挫现象,这是双离合绕不开的同,低速顿挫意味着堵车跟车时舒适性会大打折扣。除了顿挫之外,双离合的耐用性也一直受到质疑,湿式双离合还好,干式双离合的过热损坏还历历在目。


说了这么多缺点其实还想说一下,小排量+双离合的组合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虽然现在还有一些问题,但随着技术进步问题总有解决的一天,就算是现在,小排量+双离合的组合也不是完全不能买的,只要平时用车时注意一点,日常使用时完全没有问题的。


人人车



竹青45


1,涡轮增压是排量税的产物,排放标准畸形的产物,油耗测试痴呆的产物。因为这三项,小排涡轮增压,都占便宜。其实实际使用中,小牌涡轮增压比起自然吸气,谈不上省油,也谈不上环保。但是能省点车船使用税。

2,双离合,大众是始作俑者,在美国大众不敢卖双离合,会被投诉死,美国人百年汽车文化,大多数也不会上当。出了两款,被美国车评人骂的狗血喷头。欧洲,基本上,欧洲人十有八九买手动挡。所以,大众双离合主要卖中国。因为大众没有at的技术,又不想外购被控制。双离合挺适合赛车,因为效率高,换挡快,也不在乎顿挫啥的。不太适合民用车,尤其是堵车,低速跟车,突然刹车,突然提速。正常开,没啥毛病。国产车开始用双离合,也是没有at技术,自己的车油耗高,通过双离合能降低油耗,国家对油耗限制越来越严格。近期的国产车,双离合,一是采用湿式双离合,解决耐久性问题,二是通过降低换挡速度解决顿挫问题,表现还好。双离合不是最佳选择,多是无奈之举,作为消费者,不差钱就买at,差钱买双离合也没问题,但是别觉得这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


少非非


首先,问题里你没有说的小排量是多小,1.0T、1.2T还是1.5T,也没有说是3缸还是4缸,因此,如果是1.0T或1.2T的3缸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我的看法是不建议购买,实际上即使是4缸的小排量涡轮+双离合虽然是目前比较“火”的配置,有些固有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车无完车,只要你能接受这个组合的缺点,买小排量的涡轮车也是可以的!


先说一下优点:

1、省油

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研发的最主要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省油,排量小,机械摩擦阻力小、泵气损失减少、质量轻,在非工作工况浪费的燃油也要少,因此,小排量涡轮的油耗相对来说要小一些,而双离合变速箱的特点之一或者说主要的优点之一也是省油。因此,总得来说,小排量涡轮+双离合是省油的。

2、动力表现比排量大一些的自吸发动机要好

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最大优点是使用较小的排量获得比较大的输出功率和扭矩,由于涡轮的加持,同时间进气量得到保证,再通过ECU(行车电脑)根据进气量计算喷油量,喷入响应的燃油,等时间内更多的燃料参与燃烧,自然能提升功率和扭矩。

再说一下缺点:

1、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转数高

基础排量小,就必须要提升转数、提升输出功率,另外,为了避免涡轮迟滞现象,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行驶状态下,需要尽量维持在1000转以上,避免涡轮频繁启停,这样,小排量发动机的转数相对较高。

2、噪音大、振动感觉明显

发动机转数高、涡轮增压器的加持,缸压高,使小排量发动机在加速工况时噪音相对于普通自然吸气要大一下些,振动感要明显一些。如果车企没有针对性的优化,严重的时候,油门踏板都会传来振动。

3、耐用度、使用寿命方面相对差一些

严格来说,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增压状态下,进气正压,利用“鼓风机”持续灌入空气,增加喷油量的方法属于“动力压榨”,温度高、压力大,对于润滑、散热的要求更高,因此,相对来说,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耐久度或者说设计寿命一定比自然吸气发动机差。

4、干式双离合存在顿挫、散热、润滑等问题

小排量发动机匹配干式双离合,干式双离合在拥堵路况下散热和润滑是个大问题,虽然很多车企都针对国内路况专门的优化,但是总得来说,双离合低速顿挫、高温等问题的投诉还是持续不断。

综上,买车时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如果只想开个4-5年就换车,对于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缺点可以包容,小排量涡轮增压+双离合是可以购买的,但是如果怀旧心理比较重,买一辆车想一直开下去,那么还是建议购买技术相对成熟的自然吸气发动机+At组合更靠谱一些。


众口说车



很多人不建议买小排量涡轮+双离合虽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大家熟知的大众汽车小排量涡轮+双离合已经占据了小排量车型的主导位置,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也不敢如此的大规模投放,无论什么车型投放市场后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必须要有逐渐完善的过程,小排量涡轮+双离合恰恰在中国市场也是在完善中。

小排量涡轮+双离合的优点是动力传输效率高、换挡速度快,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与自吸发动机相比存在着涡轮迟滞现象,在拥挤低速路况下,表现的并不理想,不但动力差而且不省油。由于涡轮增压的结构造成发动机的温度比自吸发动机要高,所以稳定性、可靠性和耐用性相对要差一些。双离合同样也有着与生俱来的缺点,小排量涡轮车型由于受到体积和成本的限制大多采用干式双离合,干式双离合由于其结构原因,散热较差,在拥挤路况下,双离合器常常处在半连接状态,所以有时顿挫感强烈,甚至烧毁离合器片。

以上的缺点都曾经发生过,但概率不是很高,如果想省心你可以不碰小排量涡轮+双离合,自吸+手自一体更为稳定,在美国大众的双离合变速箱只不过是选装项,大多采用了8AT变速箱,因为双离合变速箱一旦出现问题,即使是大众汽车也伤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