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蚂蚁金服和滴滴联合14亿美元收购ofo?

视界云服务


ofo小黄车:不卖,我能养活自己!

  • ofo小黄车创始人兼CEO

其实谈到ofo,作为它的创始人兼 CEO的90后戴威不得不提,对于戴威而言「 坚持独立发展,探索行业未来 」是他给ofo定下来的原则,也正是因为这种坚持或者被外界解读为的一种执拗和任性,才使得ofo能够一路独立运营到现在,没有被资本市场绑架。至少到现在,ofo做到了!
  • ofo发布关于滴滴收购事宜声明(截图)

ofo被收购的新闻其实自最大的竞争对手摩拜之后,就一直没停止过,援引自共享单车行业内部人士和媒体爆料,滴滴与蚂蚁金服将联合出资收购ofo,作价14亿美元,同时还将另外承担ofo 2亿美元的债务,且目前滴滴和蚂蚁金服已经与ofo签署了框架协议。消息不胫而走,但滴滴和ofo现在还都不予置评。
首先我们先看一组最新的共享单车业内的运营数据,根据Trustdata显示共享单车依然是摩拜和ofo双寡头的天下,2018年6月ofo月活跃用户量达到917万,依然排在行业第一位,而摩拜,月活跃用户数为870万,排在第二位。相比较双子星之一的摩拜27亿美元的美团收购价而言,如果真的按照14亿美元出售,ofo可是相当于摩拜收购价的一半啊,单收购价格而言ofo管理团队恐怕是不会认可和接受的,虽然事实证明有时候即使卖身也要趁早!
  • 参阅自Trustdata

回顾下ofo的融资和发展过程(参阅自公开资料)
2015年3月—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数百万人名币,投资方为唯猎资本
2015年10月—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900万人名币,投资方为唯猎资本和东方弘道
2016年2月—A轮融资,融资金额1500万人名币,由金沙江创投领投,东方弘道跟投
2016年4月—A+轮融资,融资金额1000万人名币,投资方为真格基金和天使投资人王刚
2016年9月—B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数千万美元,由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
2016年9月—C1轮融资,融资金额数千万美元,投资方为滴滴出行
2016年10月—C2轮融资,融资金额1.3亿美金,由美国对冲基金Coatue、顺为资本、中信产业基金领投、元璟资本、著名风险投资家YuriMilner以及ofo的早期投资方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等早期投资机构继续跟投
2017年3月—D轮融资,融资金额4.5亿美元,投资方为唯猎资本和东方弘道
2017年4月—D+轮融资,融资金额数亿元,投资方为蚂蚁金服
2017年7月—E轮融资,融资金额超7亿美元,由阿里巴巴、弘毅投资和中信产业基金联合领投,滴滴出行和DST跟投
2018年3月—E2-1轮融资,融资金额8.66亿美元,由阿里巴巴领投,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与君理资本共同跟投,采取股权与债权并行的融资方式(包括把所有自行车抵押给阿里巴巴而换取的17.66亿融资)
2018年5月,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在一次百人动员大会上曾表态称“ofo要保持独立,他不想让步,如果你们不想战斗到底,现在就可以离开公司。”而此时的ofo账面上可用的资金不超过5亿元,单月成本更高达2.5亿元,尽管ofo企图通过区块链业务和(车体)广告业务等为自己创收,但是显然局面并不乐观,时间成了ofo最大的敌人!
祸不单行,上海共享单车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发布,意见要求禁止在共享单车车辆上设置商业广告,一旦意见确定实施后,ofo将无法在上海投放车身广告,无疑对于ofo变现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2018年7月,ofo也慢慢的撤出了海外市场,根据公开消息显示,ofo此前入驻的20个海外国家市场目前已经逐渐一个一个的退出,包括澳大利亚、印度、以色列、中东、澳洲、德国、美国、西班牙等至少7个国家或地区,可以预测的是这个数量只会逐渐增多,不难猜测,ofo真的很缺钱!
共享单车的变现现在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难题!作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无疑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创造了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社会价值,但是资本市场毕竟不是社会公益的实验田,现阶段无论是摩拜、ofo还是紧追不舍的哈罗单车,都面临着变现的难题,这已经不是单个共享单车企业的问题!

对于当下的ofo来说,如果资金链真的出现问题,“卖身”或许是难以逃脱的命运,再执拗坚持的戴威恐怕也很难避免成为资本的牺牲品!作为互联网创业者而言,真心祝福这个90后年轻人和他身后的年轻团队,砥砺前行,向阳而生!


视界云科技


据我所知这是假消息,并不是因为ofo辟谣。但ofo的确在寻找合适的“接盘侠”,从经营策略上,迅速收拢业务,减少亏损,活下来就是胜利。作为前三的共享单车品牌,依然还是有机会的。

ofo卖身的消息像狼来了一样传了一次又一次,尽管ofo屡次否认,也不过是在ofo已经羸弱的现状上挣扎一个好价钱。ofo是大面积铺开最早的共享单车,一度跟摩拜形成对垒的局面,到现在这种困局实在让人唏嘘。

但很多人说ofo一手好牌打个稀烂,其实也不算,隐患从开始就埋下了。ofo车型从一开始好评“轻便、好骑”,到后来被私有化严重、运营成本高、大量被城管清退......反而增加了硬件成本和运营成本。再加上哈罗的成功打入,ofo海外布局的冒进导致大范围撤退,打击都是致命的。


今年4月,东哥写过一篇文章《美团收购摩拜,年轻气盛的ofo戴威给自己和滴滴挖了个坑|李成东》里面提到过,在2017年ofo亏了60-70亿,摩拜20-30亿,哈罗是亏损最少的,小几亿,加上2017年底融资,哈罗手持现金最多的共享单车公司。

如果2017年年轻的戴威接受滴滴程维的建议,ofo和摩拜合并,那么就不存在美团收购摩拜,然后在出行市场逆袭滴滴了。其次合并以后,减少内耗,商业模式更健康,哈罗也不会有机会“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反超摩拜和ofo。那么摩拜和ofo未来作为独角兽单独上市,有更大的资本想象空间。其三如果ofo和摩拜合并了,滴滴也没有必要自己去做共享单车了。

美团点评收购了摩拜,ofo最终可能面临的选择就是债转股方式,低价让阿里接盘。除了戴威及创始人团队,直接损失数亿美金,顺带遭殃的还有投资人损失十几亿美金。阿里已经明确全力支持哈罗了,哪个投资人愿意继续赌一把ofo?


【东哥解读电商】—————————————

本文作者系《东哥解读电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东哥解读电商


针对此消息,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在朋友圈回应称,“总想高大新闻,可惜是假新闻。官方声明我都不想发,太假了,稍微动动脑子。”

关于ofo被收购的传闻,屡见报端。但官方一直回复,不是真的。但是以ofo目前的现状来看,被收购的可能性真的很大。

ofo从2015年成立至今,经过多轮融资。E轮融资后,估值达到30亿美元。但是,ofo的局势在今年出现反转。在3月获得新的融资和借款后,ofo的财务危机一直未得到根本解除。此外,ofo创始人戴威一直都想要保持ofo独立运转,不想受资方控制。今年5月,在ofo百人动员大会上,戴威曾表示,ofo要保持独立,他不想让步,“如果你们不想战斗到底,现在就可以离开公司。”

除了财务危机,ofo还面临业务收缩的危机,尤其是海外业务。在过去两个月中,ofo被曝撤出或暂停部分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有7个,包括印度、以色列、中东、澳洲、德国、美国、西班牙等。ofo的海外业在进行全面收缩。分析人士认为,海外业务收缩反映出ofo面临严重的资金问题。

ofo危机缠身,虽然团队不断地在辟谣,但是其被收购的命运终难改变。


全天候科技


虽然在这件事情上ofo已经辟谣,但我认为ofo最后被收购依然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只是相对于摩拜的27亿美元身价,14亿这个数字少的有点假而已。

之前已经分析过,共享单车企业在目前「群雄争霸」的格局中很难单独生存,在盈利困难的情况下找一个有钱的「金主爸爸」进行输血似乎是唯一能在目前激烈的竞争格局中活下去的办法。虽然每个创始人都想独立发展,但共享单车业务本身的格局决定了它也许只会变成巨头的生态。

之所以在过去几个月ofo有那么多被收购的传闻,其实是离不开它目前在经营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之前《财新》就有报道称,2018年5月ofo单月成本高达2.5亿,而其账面可用的资金已不超过5亿元。而最近一家ofo的智能锁服务提供商也向媒体透露,ofo已经超过半年没有支付智能锁通信服务费,服务商只能陆续停止所涉及的300万辆单车的智能锁服务。

不仅如此,在刚刚结束的7月,ofo连续宣布退出了澳大利亚市场、德国市场以及裁减大部分在美国的员工。虽然ofo的官方回应称这是公司的战略决策,主要是为了优化海外市场运营,但不可否认的是,ofo似乎正在收缩战线。

相比之下,ofo的竞争对手哈罗单车和摩拜的日子就好过多了。哈罗单车因为有了阿里的扶持,最晚入局却完美逆袭,日订单量接近2400万,已居共享单车行业首位;而摩拜单车自从被美团收购加入腾讯系之后,资金紧张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不仅全国免押金,还推出了新款的单车和电动车,当然还少不了美团和微信对它的流量加持。

而现在以免押金起家的ofo却玩不起了,根据摩拜免押金后公布的数字,之前每个月有 200 万摩拜用户频繁重复“交押金、退押金”两种状态,可以推测和摩拜差不多体量的ofo重新启用押金政策后,可能也会损失百万级的用户。

ofo如果死撑到底,很有可能会另外哈罗和摩拜挤出市场,毕竟单车是个烧钱的生意,没有资金就意味着只能坐吃山空。而被收购,可能是ofo更好和唯一的结局。


高挺观点


收购也许是最后的出路,阿里巴巴和滴滴都持有大量股份,虽然ofo开始是反对的,但是摊子太大盈利模式找不清楚。一直是亏损状态,估计其他投资人会不高兴。 毕竟烧钱游戏只有做到老大才能活下来,阿里巴巴收购可以打开流量入口,通过流量转换广告,再到淘宝系。真金白银就出来了,收购也许是对ofo最大的好处目前来看。滴滴战略来看和阿里巴巴是一个阵营的,通过打车出行,自行车行动轨迹,都是目前数据当面的受理,有客户有数据盈利模式无非就差一个想法。天下之事都和钱又关,分久必和。总之一句话目前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有钱投资撮合事情就简单多了,比如热播西红柿首富,投资夕阳产业也会获得高额回报。相信阿里巴巴大刀阔斧改造后或者会有新的生机,对投资人,对股东,阿里巴巴滴滴都是共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