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去大城市读三本,也不在小城市读二本,这句话真的正确吗?

王昆立


在高考分数出来后,填报大学成为一个重要难题。家长与孩子的看法往往有所差别,家长考虑的较为长远,而孩子可能根据喜好来填报志愿。

二本与三本同在本科批次,但在学费、资源等方面存在差距。大学的选择从长远来看,还需要考虑城市发展等方面。


大城市的三本学院与小城市的二本大学差别不大,经济条件能满足三本学院的高额学费,建议就读大城市的三本学院。二本与三本学院的差别不大,同样的分数能考上二本大学,不如填报三本学院。分数高,可以选择三本学院的热门专业,专业选的好对以后就业有一定的优势。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大城市将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本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大,二本学生与三本学生可以选择提升自己的学历,继续考研能获取更好的发展机会。大城市的学校占据地理位置优势,城市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多,对学生来说能减少就业压力。长远来看,在小城市就业发展前景不大,经济压力可能相对较小。


有压力才会前进的动力,家长与孩子的意见应该达成一致,读三本学校也不代表低人一等。虽说二本大学可能有更好的实习机会,在大城市有更多的公司招聘,只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就能获得很好的发展。就业后面临成家的问题,在大城市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买房等经济压力可以慢慢解决。


决胜网


感谢关注:谁不曾彷徨。研途有我,不再孤单!

说实话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个人是非常赞同的,不一定说在大城市的三本读书就业要好于小地方的二本,但是可以说的是肯定不会相差很大!



城市因素

很多人在报考的时候都会忽略这个问题,不管分数高低,第一个考虑的因素就是报考院校的名气还有专业,当然这两点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校所在地对于学生这四年的帮助非常大!

大学并不是像高中那样只需要单纯的学习,一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书呆子在工作中肯定要多走很多弯路。这也就是很多人说的高分低能的表现!



如果有条件,好奇的人可以去大城市的普通院校里去看看,你会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就有很大的区别,甚至就连找工作都会方便很多!

二本-三本

万恶的鄙视链,985优越其他院校,211之于普通本科,一本对二本,二本对三本,三本对专科!



但是就找工作而言很多二本和三本学校差别不大,这种差距完全可以用学校所在城市来弥补!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我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信息!


谁不曾彷徨


作为一名长期奋斗在高考一线的老师,我比较认同这种观点!

首先,大城市能够开拓你的视野,提升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我所毕业的学校,处于一所小县级市。虽然这孙学校很出名,学生很刻苦,但是不得不说,学生的视野并不宽,每天都是在学校学习,没有多少锻炼的机会,没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最要命的是,在招聘会上,你几乎看不到什么像样的公司。所以,考研、考公务员就成了几乎所有人的追求,考上的,也许能改变命运,考不上的,工作也很难保证!

而大城市的学校就不一样了,即便是三本学校,也有很多进入好单位的机会。

其次,三本院校基本上都是热门专业,有些学校毕业证和本校一样,并不会受到招聘歧视。即便是写上了二级学院的名字,由于是热门专业,就业机会也更多。


最后,学校所在城市也许就是你未来生活城市!去大城市生活,是很多人的梦想。如果你在一个小城市上大学,去大城市的希望基本上被磨灭了。只有去大城市上学,才增加了这种可能。

我是“赢在高三”,欢迎关注,获得更多指导!


赢在高三


其实对于这个话题,真的是不同人,见仁见智,我个人曾经并没有认为,如果要读大学,非要去大城市,但是我后来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决定了,我也坚持了这样一种看法,就是一定要去大城市读一个与城市有关系的专业,这种情况在那些应用型专业也更加明显,比如说,如果你将来打算从事新闻媒体工作,那么你这个学校所在的城市就非常重要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

如果你所读的大学不是在一个一线城市,或者最起码是一个好的二线城市,那么对你的就业发展都会非常的不利,很简单的道理,因为当你想寻求一个好的实习机会的时候都找不到,我说的是在一些小城市,所以说这个问题,问去大城市读三本,还是在小城市读二本,当然了,从我来看,这都不是好的选择,为什么不能考一个一本呢?

如果说自己的成绩已经到了不错的水准,我觉得你得看这个小城市小到什么程度,如果说是一个三四线的小城市,那么这个二本确实意义不大,比如说中国有很多三四线的小城市,都有自己的什么学院,比如说山东省有潍坊学院,菏泽学院,枣庄学院,滨州学院等等,这些大学的确是二本,但是似乎真的不如一些一线城市的独立学院。因为你在一线城市读书,将来找工作的话,机会的确比二三线城市多很多,这个并不是你自己能够决定的,所以说一个人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但是如果说你所处的环境不利于你的发展,那么他也将严重地阻碍你的前途,这就是我个人的亲身经历。不过话说回来,既然你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能把高考成绩尽量提高一些呢?其实当一个人的成绩到了二本或三本的时候,真的就没有多少好的选择了。


黄帅


在读大学之前我对这句话是不太认可的,但到了大四,在找工作的问题上已经验证了这点的正确性,但是有一个前提是,小城市的二本,而非小城市的一本或重点。

首先,三本和二本的区别现在已经越来越小了,甚至一些三本在某些方面要超越公办的二本,这体现在教学资源方面,就我的本专业新闻专业而言,我们二本学校,系里想要买一套无人机设备,让学生学习无人机摄像的问题,学校都不批准,很多三本院校,在这方面则相对灵活。

因此,我觉得三本二本现在区别较小,所以这个问题可以等同为,在大城市读普通本科,和小城市读普通本科的问题,答案似乎呼之欲出了。

大城市拥有小城市难以企及的资源和工作机会,相对较少的裙带关系,只要你够努力,有实力,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忽视二本三本,何况两者区别甚小,就我们专业,很多同学在学校本地找工作,甚至没有一家正规的传媒类公司,现在很多都去了北京,大都进了凤凰网,互动百科之类的大公司,所以大城市真的很重要!


NY王同学


从这几年的亲身经历来看,我真的非常认同这样的说法,以前我感觉学校重要,直到我工作后才明白,其实不是,是你所在的城市重要。

首先说一说原因,现在我在北京,明显的感觉就是北京的资源是任何地方都不可比拟的。

1、首先毕业后薪资待遇


读完大学后,工作的人中,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就近工作,如果城市发展的好,那么一定会先在自己的城市工作,一方面同学朋友自己的人脉资源都在这里,另一方面也想在大城市锻炼一下。看看2018年春季求职的平均薪酬吧。


北上广深依然是最高的,杭州薪资高,大概是因为有阿里巴巴集团,马云还是挺厉害的。北京最高10197元,二线城市的薪资显然是没有竞争力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城市开始出台各种政策,抢夺人才,但是还是无法阻止人纷纷涌入大城市。新一线城市的出炉也加速了这种人才的抢夺。


2、实习机会多

一线城市的实习机会太多了。尤其是北京,如果大学四年每次的寒暑假都去实习,那么你大学四年至少比别人多6次实习经历。小城市没有实习机会,一般都是回家打零工,或者直接不去实习。那差的可是6次的实习经历。6次是什么概念,你还没有毕业,就有了经验,企业招你进去是干活的,创造效益的,不是为了让你学习,所以他们一定是选择那个有经验的。我的朋友曾跟我说过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2个毕业生应聘同一个岗位,一个是毕业学校好,但是没有工作经验,一个是学校差一点,但是有多次的实习经历,最后,他们选择了后者,为什么?后者进公司后就可以直接产生收益。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他们要生存,所以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有工作经验了吧.。

3、城市资源广


去大城市你才会明白,大城市的资源太多了,你耳濡目染,时间久了也会有一些变化。各种职业培训或者技能培训,首选大城市。如果你想学习新的技能,通过线下的集训营形式,那北上广深的机会太多了,罗胖的跨年演讲是在深圳开的,各类新媒体的线下课几乎都在北京、上海、深圳。其他地方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这些。有时间周末可以去看看各类艺术展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增长你的见识,开阔你的视野。有些东西你感觉没有作用,但是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他已经慢慢渗入你的生活了。


所以,选学校时,无论是考研还是高考,都要看城市,城市的发展水平真的会影响你的发展,对你塑造个人魅力也会有一些影响。城市会影响你,但是不能决定你的人生,因为你的人生在自己手里。


我是西渡桥学姐,考研初试、复试、选学校选专业都懂的老司机。欢迎来撩。


对于大城市与小城市,你有那些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过过招。


西渡桥学姐


就此问题,作为一位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 三本学校和二本学校,就教学质量和学生生源来说,区别不大。二本学校比三本学校的分数稍高一点,甚至交叉;
    • 二本学校大多是由原来比较好的高职或好的专科学校,发展起来的。三本学校大多是由原来比较有实力的大学举办,属于大学的第三产业,并由此演绎过来的;
    • 大学四年,二本学生享有的社会资源和大城市的三本学生差异比较大,进而,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 小城市的二本和大城市的三本投入的教育成本差异较大;二本学费低,三本学费高;
    • 一个大学生的发展,不完全取决于学校,更多的是大学生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他所正好的际遇。
    • 一个大学生的发展,和他所处的地域或环境有较大的关系,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可能慢一些,这都很正常。
    • 欢迎大学生朋友讨论、指正!

    世语坦然




    学书法的有一句名言:

    取法乎上。

    临摹书法,宁可选取历代法帖,也不可随便拜师。上学亦然,宁可在小城市教学质量高的学校读二本,不愿去大城市教学一般的读三本。二本与三本,虽然只差一步,但两者的差距与一本和二本的学校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虽然三本的未必不优秀,但起跑线不同,谁也不愿意在刚开始就显劣势,何况齐头并进跑一段路都有前后。

    如果同样是二本,到哪里去上学可用“取法乎上”来比拟,选大城市上学是理智的,毕竟它的文化是前卫的,信息是流畅的,交流是互动的,甚至平台是现成的,但地理环境固然重要,没有比“门槛”更重的了,这也是现实的考量,同时也是理智的选择。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相对的,艰苦有艰苦的好处,我们现在读的好多诗词,大都是从军者到边关上所写,如果没有那些边塞诗人,中国文学不会这样丰富多彩。

    同等条件下选择地理位置上的优劣,这本是支招的事,其实,把书念到了这个份上,各有各的想法和注意,不是靠别人只言片语所能改变,劝与不劝都是多余的。只是看到这个话题,觉得很沉重,假如把高校都放到乡镇上那又如何呢?是不是又一轮选江南江北呢?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太理性了是否会失去本能的不甘示弱秉性,以此引发出产出人才的衡量标准问题,是否只有往占有绝对优势地理位置上的靠拢才能培养呢?万一处于劣势的地理位置上也能培养出人才呢?怎么办?

    从这个提问可以换个思维,苏轼一生写诗填词,在朝时日不多,大多贬放偏僻。那么,他到底是大城市的诗人呢?还是小地方的诗人呢?

    大学赋,《中华辞赋》,2015年第5期。


    三上词话作者


    宁愿到大城市读三本,也不愿在小城市读二本,有一定的合理性。

    如果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建议读小城市的二本,其优势是学费低生活费用不高。

    大城市的好多三本院校,起初挂靠的是全国名校985或211,师资设备可以共享,师资力量办学条件远比小城市二本院校好,教学质量也比较高。小城市的二本有些是原中专提升出來的,一般没有知名的教授任教,好多教师是名校毕业不久的研究生,甚至本科生,怎么比得上大城市三本校由名校在职或退休的教授任教?

    到大城市读书,见多识广。到大城市读书,在校期间见到了世面,眼界开阔,见到的新生事物比较快,一般來说,人的思维与小城市的人都活络一些,眼光远大一些,有利于人较快地成长。此外大城市游玩的地方也比较多,有利于节假日休闲。因为大城市好大学多,即使三本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还可以,家住在大城市,好多家里已有住房,小城市的孩子到大城市读三本,也容易找到条件较好的异性朋友。

    小城市的二本院校,毕业后就业比较困难。一是因为小城市就业岗位少,工资收入又低,好多人不愿在当地找工作。到大城市就业,远不如在大城市读三本的学生对环境的熟悉,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找工作可利用的资源太少。再者大城市的好多老板宁可认可当地的三本大学,对小城市的二本认可度较低。所以小城市的二本生到大城市就业较为困难。

    以上看法可作参考。


    亭亭玉立104648451


    正确,从小死读书读死书到高中,是该去外面见见世面涨涨见识了,而去一线城市读书,就是最好的机会。一线城市的三本拥有的资源未必三线的二本比得上。城市的人文环境大不相同。以北京为例,各种免费的博物馆和主题活动,穷学生没钱也可以参观参与,很多演出比如京剧话剧等,会有100元以下的惠民票,即使工薪阶层学生党也可以享受轻松的休闲时刻。一线城市精英多,到处都是学习的榜样。城市系统运转比较规范,比如换护照前后15分钟就审核完毕,不像小地方办啥事都要托人情!

    关键是一线城市有机会找到很特别的工作。比如朋友在一家丹麦驻北京的公司工作,北欧企业的福利,大大地好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