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態一度被汙染,他們怎麼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雷霆萬鈞之勢正風反腐,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發展,反腐敗鬥爭形成壓倒性態勢並鞏固發展。

在波瀾壯闊的全面從嚴治黨和正風反腐實踐中,安徽4名原副省長倪發科、陳樹隆、楊振超、周春雨和省政協原副主席韓先聰接連被查處。這些腐敗案件影響極其惡劣,危害至深且巨。

如何讓受到損害的黨內政治生活健康起來,讓受到侵蝕的政治文化正氣充盈,讓受到汙染的政治生態得到淨化?

迎著問題走,盯著問題改,立破並舉,滌舊生新。去年5至9月,以被查處的省級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為反面教材,安徽省委開展“講政治、重規矩、作表率”專題警示教育。

黨內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態的向上向好,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作為“深化動作”,今年5月初,安徽省委又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講忠誠、嚴紀律、立政德”專題警示教育,並對去年專題警示教育“回頭看”。

  聚焦一個關鍵:嚴肅黨內政治生活

黨內出現種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不健康。一段時間以來,安徽省黨內政治生活狀況不容樂觀,庸俗化、形式化、平淡化現象潛滋暗長,黨內政治生活這個“大熔爐”的熱度不夠,一些黨員領導幹部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缺少敬畏。

“這些被查處的省級領導幹部儘管隱藏很深,但也不是一點蛛絲馬跡沒有,特別是對一些看得見的問題,省委常委會沒有嚴厲指出,常委同志也沒有真正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銳利武器,沒有主動堅決開展鬥爭,礙於情面、怕傷和氣,黨內政治生活缺乏原則性、戰鬥性。”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說。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正是安徽開展這兩次專題警示教育的一個關鍵。

“講忠誠、嚴紀律、立政德”專題警示教育伊始,省委常委班子原原本本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內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態的重要論述,對標查找差距,明確改進方向。

6月9日全天,安徽省委常委會召開“講忠誠、嚴紀律、立政德”警示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會議要求“不作委婉鋪墊,直指問題,真實真誠”。在省委常委班子對照檢查中,圍繞對黨絕對忠誠、堅定理想信念、嚴守紀律規矩等6個方面,深入查找了21個問題。

在“重頭戲”批評與自我批評環節,“辣味”更是十足。

“作為第一責任人,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需進一步夯實”“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向一線向群眾身邊延伸不夠”“管黨治黨壓力傳導有層層遞減現象”……面對4名同志的直率批評,省委負責同志認真記錄,照單全收。

省委負責同志先後對12名省委常委作了針對性很強的批評,明確指出不僅要從工作層面,還要從思想作風層面,更要從政治敏感性、政治鑑別力方面反思,把問題找準、剖深——

對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指出,“在盯緊抓實中央部署重點工作、指導制定重大政策舉措方面還不夠著實、不夠有力”“政府及有關部門在重大事項的請示報告上還不夠嚴格、不夠規範”。

“‘四個意識’不夠牢固、政治擔當差一些”“工作作風漂浮、不紮實”,對在重大社會事件處理上失責的相關負責同志,明確要求其“深刻汲取教訓,向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刻檢查,今後工作中舉一反三、認真改進”。

……

與會同志告訴記者:“每個人都臉紅了,有的臉紅了多次。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參加的最嚴肅的一次民主生活會。”

專題民主生活會突出“兩個堅持”:堅持問題導向,省委常委班子對照檢查材料中,查擺問題和剖析原因部分佔總篇幅的87%;堅持紅臉出汗,相互批評有“乾貨”50多條。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安徽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劉惠介紹,警示教育聚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這個治本之策,教育引導黨員領導幹部從反面典型中汲取教訓,在深挖細剖中明確努力方向,激發從嚴管黨治黨的主動性,從日常做起,從點滴做起,真正把責任扛起來。

去年5月13日,在“講政治、重規矩、作表率”專題警示教育啟動之初,省委負責同志率20餘位省級黨員領導幹部,來到省黨風廉政教育基地,認真聽取對安徽省級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的深刻剖析。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一句句警醒的話語,讓大家深受震動。

“身邊的‘活教材’,一貼警示良藥。”安徽省長李國英談起那次觀展記憶猶新,“我們要從中汲取深刻教訓,檢身自省、舉一反三,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以實際行動為全省廣大黨員幹部當表率、作示範。”

兩次專題警示教育,都是先期在省級黨員領導幹部中開展,後延伸拓展至全省黨員幹部,重點是縣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幹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被查處的安徽省級領導幹部落馬前,在安徽工作時間較長,曾分別主政蕪湖、淮南、蚌埠等地,有的還曾在省屬國有企業擔任一把手。

“看到一度‘仰視’的人嚴重違紀違法,很震驚,也很需要廓清思想迷霧,解決現實難題。”合肥、蕪湖等地多名黨員幹部告訴記者,這兩次專題警示教育無疑是“及時雨”。

“如今,黨內政治生活的‘爐火’越燒越旺。”多名省級黨員領導幹部認為,猶如鍊鋼鍛鐵,溫度不夠,雜質不會也不可能去掉。像楊振超那樣9年不參加所在黨支部組織生活會的環境和土壤,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貫穿一根紅線:建設正氣充盈的黨內政治文化

官本位、特權文化、拜金文化、圈子文化、碼頭文化……這些不健康的政治文化給被查處的安徽省級領導幹部以消極影響,而受侵蝕者又為不良政治文化蔓延推波助瀾,形成惡性循環。

“建設正氣充盈的黨內政治文化,猶如一根紅線,貫穿警示教育全過程。”安徽省委常委班子認為,激濁揚清,必須融通黨的優良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對黨忠誠、講紀律守規矩、永葆政治本色……如何傳承好、弘揚好這些黨的優良傳統、特有印記?省委常委們在開展警示教育中,以實際行動給出了“從我做起”的答案。

去年6月28日全天,安徽省委常委會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這是“講政治、重規矩、作表率”專題警示教育的關鍵步驟。

“把自己擺進去,真擺、擺足,這是最好的黨性錘鍊、以上率下。”省委負責同志態度鮮明:省級黨員領導幹部作為警示教育“第一方陣”,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為指引,嚴肅檢視問題,深刻剖析根源,重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省委常委班子在對照檢查中坦承:這些省級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的發生,暴露出安徽政治文化中還摻雜著一些傳統文化裡腐朽和糟粕的因子;省委常委會對封建文化遺毒的危害性認識不深,剷除不良文化少有力度,培育良好政治文化缺乏舉措,是負有責任的。

在此基礎上,省委常委會在深入討論中明確了“六破六立”的整改措施:破除信仰迷茫、樹立忠誠文化;破除官場術、樹立清正文化;破除“潛規則”、樹立法紀文化;破除權錢交易、樹立“親”“清”政商文化;破除亦官亦商、樹立公僕文化;破除奢靡享樂之風、樹立艱苦奮鬥文化。

那些被查處的省級領導幹部將“忠誠”掛在嘴邊,口號喊得比誰都響,可一到行動上就變形走樣、自行其是,陽奉陰違、欺上瞞下。

“他們善於偽裝,以前一度認為他們是懂經濟、能幹事的‘能人’,在聽到一些反映時也沒有深入瞭解,反而投了贊成票。”多名省委常委在民主生活會上深刻反思自己在政治敏感性、政治鑑別力上的不足,對“兩面人”“偽忠誠”的危害認識不到位,表示要時刻繃緊政治紀律這根弦,不斷提高政治能力,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思想根子挖得深,坦誠面對組織、同志、自己;批評和自我批評,鮮明尖銳。”13名省委常委之間相互批評36次,提出批評意見81條。

在警示教育中,省委常委以反面教材為鏡鑑,堅持把自己擺進去,聯繫自身思想、工作、生活實際,帶頭撰寫“認識體會實錄”——用“過電影”的方式,一幕幕重播回放工作學習生活中與其接觸交往的鏡頭,深挖這些事例背後的真實感受,反思那些“偶然”背後的“必然”,梳理“小問題”潛在的大危害。

“嚴格把關,毫不含糊!”省委負責同志告訴記者,由於第一次撰寫“認識體會實錄”不深刻、反思不到位,省級黨員領導幹部基本上都是兩次撰寫,有的推倒重寫。對此,省委明確提出“五要五不要”,其中首條要求是“要自己說、說自己,不要講大話”。

在隨後延伸至全省開展的專題警示教育中,省紀委對168個省轄市、省直單位、省屬高校、省屬企業黨委(黨組)1094名班子成員“認識體會實錄”進行專項審核,發回修改或重寫的佔60.7%。

亦官亦商、官商勾結,是安徽存在不良政治文化的特徵之一。陳樹隆等人主政一方時,把政府當作企業來運作,把權力當商品來經營,利慾薰心;在國有企業任職時,把企業當政府運作,“衙門”作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特權思想嚴重。

“既想當大官,又想發大財,這種思想糟粕必須徹底清除。”安徽各地還充分運用包公廉政文化、桐城文化、大別山精神、大包乾精神等特色元素,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營養,增強了專題警示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感染力。

盯緊一個目標:持續優化黨內政治生態

著力建設山清水秀的黨內政治生態,是兩次專題警示教育的根本目標。

對安徽來說,持續優化政治生態這個課題,既重大又緊迫。一度,安徽中管幹部信訪量高於華東其他省市,位居全國前列;中央巡視和“回頭看”也發現安徽黨的建設缺失,一些黨組織軟弱渙散,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時有發生,選人用人問題突出,存在買官賣官、帶病提拔等問題。陳樹隆等人的違紀違法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引人深思,除了他們個人原因以外,與安徽的政治生態密切相關。

為淨化優化政治生態,兩次專題警示教育中,安徽從省委和省級黨員領導幹部做起,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層層傳導壓力,壓實壓緊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並把責任傳導到班子成員,壓給下一級,真正把對本地區本單位政治生態的責任落實好。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

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破除圈子文化、“兩面人”現象;堅持和發揚鬥爭精神,堅決破除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等庸俗作風;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堅決整肅“亦官亦商”“官商勾結”行為;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堅決反對貪圖虛名、弄虛作假、浮誇作秀……結合警示教育的生動實踐,安徽省委制定出臺《關於深刻汲取陳樹隆、楊振超、周春雨等案件教訓加強黨內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態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10條實打實、硬碰硬的舉措。

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加強和改進黨內同級監督若干規定(試行)》《關於構建新型政商關係的實施意見》等13項配套制度。如此,形成以《若干意見》為綱,相關具體制度為目,綱舉目張的制度體系。

“大有益的警示,往往連著大痛悔。”多名省委常委談到,看到幾名前同事的悔恨,拿著“手術刀”解剖自身,是一個愈“痛”愈“通”的歷程。警示教育使大家更深刻地認識到,必須以案為鑑,以案促改。在監督下開展工作、學習、生活,既是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內在要求,也是個人持續發展的安全保障。

省級黨員領導幹部發揮“頭雁作用”,有力帶動專題警示教育向基層延伸,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使各級黨員幹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

淮南市一度是腐敗的重災區,連續三任市委書記陳世禮、楊振超、方西屏,市長曹勇等人均因嚴重腐敗落馬。

“他們主政淮南,給當地政治生態造成嚴重破壞,其遺風遺毒遺痕依然存在。”淮南市委書記沈強介紹,在專題警示教育中,全市黨員幹部緊緊扭住“學、查、改、樹”4個環節:把強化理論武裝貫穿警示教育全過程;自查自糾,進行全面“黨性體檢”;立行立改,治標治本;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持續優化政治生態,選人用人是根本。去年5月以來,蕪湖縣交流使用幹部220人次,縣委書記黃維群感慨地說:“沒有受到任何形式的干預,紙條、電話、招呼一個都沒有,跑的送的一個都沒有。說實在話,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

安徽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充分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特別是前兩種形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當好政治生態的“護林員”。去年5月至今年6月,全省按“四種形態”處理67802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39192人次、第二種形態22592人次,共佔總數的91.1%。

“最顯著的成效,是滌舊生新,體現在黨內政治生活更加嚴肅健康,黨內政治文化更加正氣充盈,黨內政治生態更加山清水秀。”經過專題警示教育的洗禮和淬鍊,從省委常委,到市縣黨委負責人,再到普通黨員幹部,“煥然一新”是大家的共同感受。

不忘初心忘沒忘?牢記使命牢不牢?

專題警示教育終究會有結束之時,但這個追問,應時刻縈繞在每名黨員領導幹部的心頭。(記者 周根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