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鐘鼓樓這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風格大不同

西安,這座流淌了千年文明的古城,在被現代社會遺棄的角落默默矗立,出世不染,依舊保留著千年前的姿態。輝煌的時代已經過去,而那餘音猶然繞樑,千年不絕。歷史興迭,朝代更替,不變的是那一袖夕照與長安古城。今天和大家說說西安的名片之一——鐘鼓樓。

西安鐘鼓樓這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風格大不同

西安鐘樓位於西安市中心,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於今西大街北廣濟街東側的迎祥觀內,明萬曆十年移於現址,因樓上放置一口大鐘而得名。鐘樓分為上下兩層,由臺階踏步上至基座的平臺進入一層大廳,大廳四面有門,周為平臺,頂有方格彩繪藻井,二層四面有木格窗門與外廊相通。屋面設綠色琉璃瓦,整個建築顯得宏偉、壯觀。

西安鐘鼓樓這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風格大不同

西安鐘鼓樓這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風格大不同

西安鼓樓坐落於北院門街的南端,與鐘樓相望,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比鐘樓的建造時間稍早。鼓樓建於高大的長方形臺基中心,面闊七間,進深三間,四周設迴廊,建築結構採用重簷三滴水式、琉璃瓦屋頂。樓體分上下兩層,重簷三層,是樑架式樓閣建築。第一層樓身上置腰簷和平座,第二層樓為重簷歇山頂,上覆綠色琉璃瓦。樓的外簷和平座都裝飾有青綠彩繪斗拱,使樓的整體顯得層次分明,華麗秀美。

西安鐘鼓樓這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風格大不同

西安鐘鼓樓這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風格大不同

鼓樓和鐘樓是一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互相輝映,為古城增色。古城的夜,華燈初上,鐘鼓樓更是格外耀眼,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西安人把他們的高貴和尊嚴、熱情和奔放,同樣也凝固在了她那宏大無比的建築上。

西安鐘鼓樓這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風格大不同

西安鐘鼓樓這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風格大不同

我愛西安這座古城,如果在西安遇見你,那麼,我們一定要一起去一次鐘樓,一起手把手敲響那口歷經千年的鐘,讓穿越千年的鐘聲見證我們那不算驚天動地卻也永遠難忘的的感情。旅行最大的好處,不是遇見到多少人,建國多美的風景,而是走著走著,在一個際遇下,突然重新認識了自己(好喜歡這句話——拍於西安地鐵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