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辽金元都没有灭掉高丽?

生猛历史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到底是高丽太强呢?还是辽金元太仁慈?我们细细来看:

公元918年,后高句丽人王建自立为王。改国号为高丽,定都开京,史称“王氏高丽”。

此时,大唐帝国已经灭亡,中原陷入五代十国的动乱之中,而在我国东北地区,一个新的政权悄然诞生,这就是契丹,后改为辽。

王氏高丽建国后,开始了疯狂的对外扩张: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统一半岛中南部后,高丽开始向北扩张,很快越过大同江,到达鸭绿江流域。

而同时期的辽国也是刚刚建立,也在不断地向周边扩张。辽太宗耶律德光向南从石敬瑭手中取得中原屏障燕云十六州,向东不断攻打东北地区的渤海政权。926年,辽太宗灭渤海,928年将其遗民内迁到辽东地区,这导致原渤海地区特别是朝鲜半岛北部女真地区出现真空。高丽趁机出兵北上,与辽国控制下的女真人争夺半岛北部的控制权。

高丽对领土的贪婪在其存在的475年时间里一刻也没有停止。辽国和高丽先后爆发了三次战争,但辽国始终无法消灭高丽。

女真崛起后,很快消灭辽国,但高丽存活了下来。更另人称奇的是,蒙古汗国在扫荡亚欧大陆,建立起超大的疆域后,还是没有消灭

高丽。甚至在消灭西夏、金国、南宋等政权后,蒙元还是保留了高丽的存在。

那么,高丽是怎么在“列强”的来来回回中屹立不倒的?他们的不死秘诀是什么?静夜史认为有以下两点:

1、坚持不要脸

这是王氏高丽夹缝中求生存的关键。

王建篡位前,派使者主动向辽国进献宝物,表现得相当恭顺。但在主动挑起领土争端后,王建马上切换到陌生脸模式。在愤怒的辽国大军压境时,高丽人先是依靠主场作战优势,给辽国造成巨大伤害。而后及时主动称臣,给辽国台阶下。

这种方法很有效。辽国虽是游牧民族起家,但已完成了封建化改革,在辽国统治者的心里,开始有了天朝上国的架子。攻打高丽多半是因为它不听话,现在它既然主动求和了,目的达到了,自然就可以撤军了。

高丽的不要脸做法和西夏有的一拼,不过西夏与之相比还是太单纯。因为求和只是手段,索要土地才是目的!

套路啊套路!

高丽上书请求辽国赐予鸭绿江东土地。此时辽国正在中原地区和北宋争夺,再加上压制女真的现实需要,辽圣宗同意将女真活动的鸭绿江东土地赐给高丽,这让高丽获得了比战争还多的收获。

但求土成功的高丽并未履约“奉辽正朔”,即向辽称臣纳贡并与宋断交。他们一直暗中使坏,开始向北移民,圈地筑城等。感觉被骗的辽国再次兴兵讨伐,在鸭绿江南岸修建保州城,遏制高丽北上扩张的势头。

金攻辽期间,高丽趁机抢占保州。高丽先是坐山观虎斗,想浑水摸鱼,但形势很快明朗,高丽转向金称臣。称臣后,高丽请求赐予保州。面对既定事实,金国在得到称臣许诺后顺水推舟同意,高丽再次获得更大利益。

这种无耻的行径被后来的李氏朝鲜继承,明朝初期,他们终于将疆域推进到鸭绿江。

根据高丽人的解释,他们的国号“高丽”取自“高句丽“,所以他们认为:我国东北大部分曾是高句丽领土,所以也应该是高丽领土!

地图开疆什么的,最无耻了!

正当高丽人热火朝天搞扩张时,蒙古人来了。蒙古人比较执着,对高丽进行了九次不懈打击。终于在蒙古的铁蹄下,高丽彻底臣服了。上层被迫和蒙古贵族联姻,本国美女优先进贡蒙古。元朝在半岛设置征东行省,元朝进攻日本时,从高丽出发,高丽负责大军的吃喝拉撒。

这时的高丽没有了傲气,乖乖地做了蒙古的小弟,当然最后也活了下来。

2、边陲之地没人稀罕

朝鲜战略地位很重要吗?今天看来是的,但是在古代就另说了!

古代,在以中华帝国为中心的大陆帝国体系下,我国更愿意通过丝绸之路向西和世界其它文明交流。而东边的高丽,对不起,没有跟你沟通的必要,你就老实做小弟,打个吃肉你喝汤就好了。

商朝灭亡后,箕子和族人逃到半岛,建立箕子朝鲜,成为这里的祖先。箕子朝鲜跳出了周王室的分封体系,从那时开始,半岛就不再是我国文明体系的一员。

秦始皇完成六国统一后,也在不断向周边扩张。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对于土地,中原王朝还是很挑剔的。

作为农耕文明,能种地并五谷丰登是首要条件。这样,就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排除了。而青藏高原,因为空气稀薄,也不能发展农业。所以就只剩下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区域了。汉帝国之所以经营西域,是因为西域和丝绸之路是汉帝国的命脉,当然是重中之重。

而对于半岛,汉武帝曾大军攻伐,并设置了汉四郡管理。但这里距离中原王朝腹地太过遥远,所以不久就废弃了。废弃后,高句丽崛起,成为东北地区的强势力量。隋唐四位君王历经几十年才将高句丽彻底消灭。

高句丽想要与中原联系,必须借道辽东,或者从黄海西渡。这在地理位置上就和中原王朝分割开来,因此中原王朝也不会主动刻意经营这里。而且,半岛的90%都是山地,这就意味着这里不适合大面积发展农业。山地的存在适合打游击,隋炀帝和辽国征高丽失败很大程度是败于地形。

这样坑爹的地形,高丽本身也不满意。因此他们不断向北蚕食中原王朝领土,历史上很多战争都是他们挑起的。

这样的一个没有平坦地形,没有战略地位的半岛,自然不会被中原王朝重视。所以历朝也都接受让他们称臣。他们也获得一个“第一藩属国”的称号,不过相信韩国人不会喜欢!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中国与朝鲜半岛壤地相接,山水相连,具有上千年的交往史。辽金元三朝建立后,都曾与高丽发生过冲突,并最终建立了宗藩关系。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辽金元三个以征伐著称的王朝,没有灭掉朝鲜半岛的高丽呢?

图/辽与高丽示意图
辽朝之所以未灭高丽,是因为其对丽战争屡战屡败,不堪重负。从开泰三年(1014年)到开泰八年(1019年),辽朝对高丽发动过四次征伐战争,都以辽朝在军事上的失败而告终。旷日持久的战争对国力而言是巨大的考验。
辽屡经战败,损兵折将自不必说,为了保障后勤供给,百姓的压力也与日俱增。高丽的损失更为深重,高丽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双方在长期战争中都不能占到便宜,后而进行和议,维持其宗藩关系。
图/金与高丽示意图
与辽不同,金朝是因为无暇顾及,才没有与高丽之间发生旷日持久的战争。但金对高丽与辽相似,也是随着国力的变化以及周边局势不断调整对高丽的政策。
金朝初期全力进行灭辽战争,由于辽丽之间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宗藩关系,金朝为避免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极力避免与高丽发生冲突。不仅如此,金朝兵力不足以对高丽和辽同时用兵。辽亡后,金兵又挥师南下征北宋,对偏处一隅的高丽实在是没有精力顾及。
图/元与高丽示意图
元朝始终没有将朝鲜纳入内属,则是因为高丽的强烈抵抗。大蒙古国时期,窝阔台汗就开始了对高丽长期的征伐战争,战争以确定藩属关系告终。元朝建立后,与高丽的关系总是在传统的藩属关系和内属化之间摇摆不定。
元朝对高丽的控制与干涉远大于辽金两朝。元朝通过派达鲁花赤、设征东行省、直接或间接任命行省官属、加强对王族的控制等方式,对高丽进行控制与干涉,并且几次三番想把高丽纳为内属。结果,最终因为高丽人的强烈抵制而破产。
参考文献:
1.魏志江:《中韩关系史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陶莎:《辽朝对高丽政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历史系,2016年12月。
3.张建松:《蒙元对高丽的控制与干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历史研习社


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王氏高丽王朝时期,与东北面的强大政治势力——辽、金、蒙古(元)为邻,其奇迹般的“存活”下来的原因很多,但与高丽自身的军事力量强弱及所谓的“英勇抗敌”的精神,是万万扯不上关系的。

在王氏高丽政权的早期(太宗、景宗时期),出于自身利益及文化倾慕的需要,一直奉行的是亲宋指辽的国策,为此还联络了北宋、安定国(渤海遗民政权)及女真各部,以形成针对辽国的政治联盟。但随着宋辽战争的趋缓和辽国消灭掉安定国、镇压掉女真诸部的反抗后,终于要对“幕后的”高丽政权采取军事行动了。

公元993年辽国第一次直接攻伐高丽,辽将萧逊宁一战俘虏高丽先锋尹庶颜,紧随其后的高丽成宗的主力部队,未敢交锋,即遣使求和。公元1010年,辽国皇帝辽圣宗以高丽权臣康兆弑君为名,起大军40万讨伐,康兆也尽起精锐迎敌,双方会战于高丽通州,辽军大胜,康兆、李铉云被俘,卢頲、徐崧等许多重臣阵亡。随后辽军乘胜进军,连破郭州、西京、开京等地,而高丽国王显宗携留守大臣们弃城而逃,完全不顾沿途官吏、百姓的苦苦哀求,直到在以断绝宋丽关系及以大辽为宗主上国为条件下,求得辽圣宗罢兵北归后,显宗君臣一行方得蹒跚回京,可谓丧权辱国之极。此后,在公元1014年,因高丽显宗拖沓迁延,不愿亲身赴辽觐见,辽以大将萧敌烈为帅,先后攻取高丽的“江东六州”、1016年辽耶律世良、萧曲烈军攻伐高丽郭州、1017年辽萧合卓部围攻高丽兴化、萧排押部攻击宁州。。。。在辽国的不断攻伐下,高丽方面虽有姜邯赞元帅取得了宁州大捷的胜利,但总得说来,仍是败多胜少,更兼遭遇连续入侵、民不聊生,国内经济几近崩溃,故显宗君臣最终彻底归附辽国,以附庸自荣,方求得和平生存。


相比起辽国,在女真族王室的金国政权崛起后,虽与高丽存在着对朝鲜半岛北部女真诸部管辖权争夺的冲突,但金国统治者为集中力量攻伐辽、宋政权,对“肘腋之间”的高丽政权采取了笼络之策,金太祖、太宗多次遣使高丽,表达了友好愿望,并在边疆地域划分和对高丽境内女真诸部的管辖权问题上做了一些让步;而王氏高丽方面鉴于辽和北宋王朝的相继溃灭,也逐步承认了金朝的上国地位,总得说来,金与高丽的关系史是和睦的。

而在蒙元兴起的过程中,高丽国再次惨遭荼毒,早在大蒙古国与金国在东北激烈角逐时,契丹叛军和蒲鲜万奴东夏国军队就曾先后入侵过高丽,为打击上述两股势力,高丽还曾配合蒙古军参与了一些军事行动。然而,自1224年蒙古使臣在高丽境内被害后,蒙丽关系急转直下,蒙古军先后在撒礼塔、唐古、阿母侃、也古、忽林查等率领下,多次以大军攻伐高丽,高丽国军队多次战败,国土大半沦丧,君臣也多次避居江华岛,直到高丽朝廷彻底臣服蒙元王朝,此后高丽历代国君均须得到蒙古大汗册封后,方得以继嗣王位,以太子为质,允许蒙元派遣各位达鲁花赤前往高丽各地监督地方官吏,在蒙元南征宋朝和东征日本等战争史,高丽均被迫输送大批军兵和物质,更在蒙丽关系史上留下过国王被废、被流放西藏的国耻。。。。可以说,王氏高丽政权得以长存的奥秘,不在于君臣一心、英勇顽强的守国气概,而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心态,尤其在侍奉蒙元时期,高丽多位国君长住大都,不但自身与蒙古贵族联姻,积极学习蒙元习俗,更在高丽贵族中,兴起了穿蒙古族服饰、甚至改为蒙古人姓名的风潮,这样的苟活政权与南宋君臣在崖山的壮烈殉国相比,可谓高下立见。


史海悠游闾春晖


刚建国的中国都能在朝鲜和二战的得胜之师美国等联合国军打个平手,除了志愿军也是打惯了仗的军队,另一个侧面说明朝鲜多山的地形,严寒的气候不利于大兵团展开决战,反而容易陷入消耗性的战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容易造就以弱胜强的局面,再加上棒子人虽然德行不咋地,但是确实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不服输不服管的性格也决定其不会彻底投降。

反观辽金元三朝和后来的满清,统一东北后都面临攻伐更富的中原,军事上也更利于骑兵大规模运用的华北平原。还是去和多山不利于骑兵的朝鲜人死磕的选择。相信在国力有限的情况下更多选择中原,投入产出比更高。而朝鲜地形复杂,气候严寒,无论是大规模用兵还是后勤补济都不利。而朝鲜有地小人寡,产出有限,打下来既不能作为兵源来源地也不能成为粮食产区,费钱费力彻底打服朝鲜又有多大用处。相反只要朝鲜认个怂,有个小弟的样子,不要在征服中原的时候后面来一刀就行。

从势力范围上考虑,朝鲜往往处于中原,少数民族政权的交互处,而他往往又不是主要矛盾,三方势力中最弱小也是最不易灭亡的一方,因此朝鲜往往能至少保存一个国家的基本形态下来。


象鼻子60385019


辽国和金国面对的是高丽强盛期,没打赢:其中辽国是游牧民族,军队多为骑兵,在朝鲜北部多山地区不好打,败于坚清壁野;女真完颜阿骨打起兵前被朝鲜侵略,苦战九年才勉强击退(棒子退军的主要原因还是害怕辽国),起兵反辽后女真主力去南下还被高丽占了不少地盘。这两国鉴于高丽鸡肋(辽国认为灭高丽国代价太大,武力压服;金国起初没打赢后面腾不出手,得了面子失了里子),只满足其称臣。

蒙元则不同,人直接灭了高丽。。


沈沦


对于中原王朝(此处可把辽金元视为中原王朝)来讲,中原地区是必须要争夺的,除此之外的边疆地区,一般采取武力屈服促其纳贡的方式,因为如果将其灭掉不仅耗费军费,还要派兵驻守,辽金元本身就是草原民族,军队总数有限,尤其契丹,总人口是比较少的,花费时间精力将其灭掉并不是上策,朝鲜半岛物产并不丰富,地理位置也不算重要,因此与对待女真一样,契丹只是数次武力征讨,直至高丽人乖乖屈服也就算了,并没有要一举将其灭掉的打算。

如果你看辽史就会发现,在辽圣宗期间,记载最多的事情就是某某国家遣使来朝,带来了多少贡品,而几乎每次都有高丽这个国家,没来进贡的年份,不出多久就会有辽圣宗派军队讨伐高丽的记载。当时高丽和中原王朝的关系大抵如此。


耶律萧


这些政权不需要征服高丽,只要求臣服纳贡,主要经历放在中原王朝,而不是贫穷的高丽。其次,高丽北部,山地众多,不利于强大的骑兵展开战斗,没有地理优势。第三,高丽苦寒,后期补给困难,不利于长期远征,而高丽以逸待劳。第四,辽金元大批兵力对于中原王朝,不敢分兵全力进攻,国力情况不允许。第五,10世纪后,李氏王朝统一朝鲜,不占人和。


秦立言


因为不需要,只需要打服就可以了。原因很简单,灭了高丽,也需要人去管理,长期驻军。可高丽这个地方,山多平原少——换你愿意离开水草丰盛的草原去到深山里放牧吗?

因此,对于,契丹,女真,蒙古人而言,高丽这种坑坑洼洼的山地类型,就是一种鸡肋,要了没有多大的用处,还要付出多余的成本去镇压和稳定当地的反抗,是得不偿失的。

把高丽打得服服帖帖,让他上贡,即可。灭它,收益小于成本,亏本的买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