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麼相見恨晚的高效學習方法?

一個自由的孩子


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在談論到教育的時候,關注的都是宏觀方面的問題,比如教育制度、教育公平、教育改革這樣的問題,但是很少有人去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理論。

雖然網上也有很多學習方法,但是大部分的學習方法都是一些經驗之談,比如怎麼複習怎麼聽課,這些經驗之談可能有用,也可能沒有用,並且在不同的學生身上可能會有不同的效果,主要是因為這些經驗沒有理論依據,實際操作起來比較困難。

另外,還有一部分錯誤的學習方法在網上廣為的流傳,這些錯誤的學習方法已經被證明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比如,基於左右腦分工理論的右腦開發教學和全腦教學等,而左右腦分工理論已經被認知科學學者證明是偽科學。

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學習方法,就是學習風格理論。學習風格理論,把學生的學習風格分為視覺型、聽覺型、讀寫型。

視覺型的學習者,更喜歡通過看圖片的方式學習;聽覺型的學習者,更傾向於聽老師講課進行學習;讀寫型學習者,更喜歡通過讀書和記筆記的方法來學習。

這些理論方法能廣為傳播,主要是因為它符合了人們因材施教這種樸素的觀念。後來經過大量的實驗證明,雖然說學生用他們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他們可能更加享受學習的過程,但是其實對於學習的效果並沒有任何幫助。

在所有的學習方法,最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可能是最為簡單的學習方法,並且這些學習方法用在,任何人應該人的身上都是起作用的。

這些學習方法總結起來,可能有以下幾條。

第一,分散學習會讓學習的效果更好。

認知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些實驗,讓被試者在上課的時候不要筆記,而是在上課之後幾小時再記筆記。

實驗的結果發現,隔幾小時之後記筆記,學習的效果反而會更加好一些。

間隔學習背後重要的原理是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

。人的記憶分為兩個環節,一個是存儲環節,一個是提取環節,大部分人之所以記不起來,其實提取環節出了問題,而提取也是需要大量的練習,在學習之後隔一段時間再記筆記,相當於是對之前的信息進行了一次有效提取,提取的練習會增強記憶的痕跡。

第二,測試【考試】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

在認知科學中有一種非常重要的理論,就是可以刻意練習。刻意練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需要及時的反饋,而測試可以給學習者提供最為有效的反饋。

投資大師查理芒格就曾說過,檢驗是否真正的掌握一項知識,最為有效的辦法是測試。

在學習一個新的知識的時候,不論是通過考試還是自我測驗,都比單純的學習效果要好很多。但是不少同學在學文科的時候喜歡“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忽略了回顧和測試的一些效果,測試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效果,還能夠減緩遺忘的過程。

第三,環境對於學習效果的影響非常明顯。

前面已經說了,分散學習有助於提高學習的效果,分散的時間間隔到底多久比較合適?目前主流的結論是學習的間隔時間控制在5%到10%最佳。

另外是在分散學習的過程之中,最好是能夠選擇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方式來記憶同一個知識。

比如說自己在課堂上聽過老師講過一遍之後,自己可以回去再精讀一遍課本,或者是在課下之後自己動手再做一遍,這樣的話學習效果會更好。

第四,交錯學習的學習效果要好於批量化學習。

在學習的時候當然需要專注,但是人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注意力會隨著信號的刺激強度減弱而降低。

比如說在學習的時候,某個知識點是有三個基本的元素(A/B/C)組成的,交錯學習就是(A-B-C)的方式進行學習,而批量學習是(AAA-BBB-CCC)式的學習。

交叉學習就是在學習的時候製造一些

新的刺激進來,進而增強記憶的強度。


萬維鋼《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風格》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