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高效学习方法?

一个自由的孩子


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在谈论到教育的时候,关注的都是宏观方面的问题,比如教育制度、教育公平、教育改革这样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理论。

虽然网上也有很多学习方法,但是大部分的学习方法都是一些经验之谈,比如怎么复习怎么听课,这些经验之谈可能有用,也可能没有用,并且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主要是因为这些经验没有理论依据,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另外,还有一部分错误的学习方法在网上广为的流传,这些错误的学习方法已经被证明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比如,基于左右脑分工理论的右脑开发教学和全脑教学等,而左右脑分工理论已经被认知科学学者证明是伪科学。

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习风格理论。学习风格理论,把学生的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读写型。

视觉型的学习者,更喜欢通过看图片的方式学习;听觉型的学习者,更倾向于听老师讲课进行学习;读写型学习者,更喜欢通过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来学习。

这些理论方法能广为传播,主要是因为它符合了人们因材施教这种朴素的观念。后来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虽然说学生用他们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他们可能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但是其实对于学习的效果并没有任何帮助。

在所有的学习方法,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可能是最为简单的学习方法,并且这些学习方法用在,任何人应该人的身上都是起作用的。

这些学习方法总结起来,可能有以下几条。

第一,分散学习会让学习的效果更好。

认知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些实验,让被试者在上课的时候不要笔记,而是在上课之后几小时再记笔记。

实验的结果发现,隔几小时之后记笔记,学习的效果反而会更加好一些。

间隔学习背后重要的原理是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

。人的记忆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存储环节,一个是提取环节,大部分人之所以记不起来,其实提取环节出了问题,而提取也是需要大量的练习,在学习之后隔一段时间再记笔记,相当于是对之前的信息进行了一次有效提取,提取的练习会增强记忆的痕迹。

第二,测试【考试】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认知科学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就是可以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需要及时的反馈,而测试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最为有效的反馈。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就曾说过,检验是否真正的掌握一项知识,最为有效的办法是测试。

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不论是通过考试还是自我测验,都比单纯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但是不少同学在学文科的时候喜欢“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忽略了回顾和测试的一些效果,测试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还能够减缓遗忘的过程。

第三,环境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非常明显。

前面已经说了,分散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分散的时间间隔到底多久比较合适?目前主流的结论是学习的间隔时间控制在5%到10%最佳。

另外是在分散学习的过程之中,最好是能够选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方式来记忆同一个知识。

比如说自己在课堂上听过老师讲过一遍之后,自己可以回去再精读一遍课本,或者是在课下之后自己动手再做一遍,这样的话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四,交错学习的学习效果要好于批量化学习。

在学习的时候当然需要专注,但是人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注意力会随着信号的刺激强度减弱而降低。

比如说在学习的时候,某个知识点是有三个基本的元素(A/B/C)组成的,交错学习就是(A-B-C)的方式进行学习,而批量学习是(AAA-BBB-CCC)式的学习。

交叉学习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制造一些

新的刺激进来,进而增强记忆的强度。


万维钢《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一种风格》


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