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武臣多出凉州

烈士武臣多出凉州

烈士武臣多出凉州

1917 年 4 月 1 日,毛泽东撰写的《体育之研究》,在著名的《新青年》杂志第三卷第二号上,以 " 二十八画生 " 为署名发表。文章是文言写作,但其中的一些名言名句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怀古思今,此文今日读来仍然不禁为文中的哲学光辉深感震撼。

文中一段写道:三育并重,然昔之为学者,详德智而略于体。及其弊也。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故有颜子而短命,有贾生而早夭,王勃卢照邻或幼伤或坐废。此皆有甚高之德与智也,一旦身不存,德智则从之而隳(huī毁坏;崩毁)矣。惟北方之强,任金革死而不厌。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烈士武臣,多出凉州。清之初世,颜习斋李刚主文而兼武。习斋远跋千里之外,学击剑之术于塞北,与勇士角而胜焉。故其言曰:"文武缺一岂道乎?"顾炎武南人也,好居于北,不喜乘船而喜乘马。此数古人者,皆可师者也。

这一段谈古论今,正反对证,论述了体育的重要性。偏重德智而忽略体育,就会出现:颜子短命,贾生早夭,王勃卢照邻或幼伤或坐废这样的悲剧。而北方则自古有尚武传统,

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烈士武臣,多出凉州。清朝就有颜习斋,顾炎武这样的文武兼备的典范。

要说凉州的烈士武臣,近代首推齐飞卿和陆富基,其故事记载于凉州贤孝《鞭杆记》,也叫作《打巡警》。

李德文先生的《凉州记事》一文( 2006-12-11)记述了对齐陆二人的调查考证过程。文中写到:从前对凉州不甚了解,以至在读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时看到“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烈士武臣多出凉州”的句子时竟大惑不解。我所知道的凉州籍名人如李益、阴铿、张澍等等,不是诗人,就是文人,似乎都跟烈士武臣沾不上边。而且在我的印象中,凉州人的性格虽说也有农民式的刁诈,却也并不强悍暴烈,饥馑之年也没听到有拉杆子造反的。后来在凉州呆久了,听 “瞎贤”唱凉州贤孝《鞭杆记》,才开始对凉州人有了全面的认识。

齐飞卿、陆富基等人正是近代凉州之烈士武臣的典范。武威自古是文昌武盛之地,清代许荪荃在《武威绝句》中写道:武威莫道是边城,文物前贤起后生。不见古来盛名下,先于李益有阴铿。李益、阴铿这些文人墨客自是声名远扬。

《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武威县志》中记载:“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士风壮猛......凉州士民所以推锋执锐,父死子战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汉故也。”

自魏晋以来,就有“西凉大马,横行天下”之说,武威战马雄壮无敌,腾空而起,脚踏飞燕。西凉马超,与张飞日夜恶战300回合,更是成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宋代陆游 《凉州词》曰: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 雄心一片在西凉。

雄心一片在西凉,看来,文武兼备,其实就是武威人固有的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