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书记卖瓜记

一个曾经出了名的“上访村、乱子窝”,在第一书记驻村后的几个月里发生了大变化,不仅错综复杂和积怨很深的矛盾得到了解决,村干部和村民更是齐心协力谋发展。路修通了、扶贫车间建起来了、蔬菜大棚丰收了……这是临沂市信访局驻村第一书记倪子达的脱贫攻坚战。

2017年6月2日,晌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浪在空气中翻滚,一阵阵的蝉鸣,让这个夏天显得愈加燥热。

在临沂城区沂蒙农产品批发城的一个集散点,有这样一个人,格外引人瞩目。

他身形削瘦,年龄40岁左右,正汗流浃背地从车上搬下一筐筐甜瓜,先是称重,收钱,找零,记账,接着搬运装车,一刻也不得闲。汗珠顺着额头流到他眼睛里,他也腾不出手将汗水擦去,周围的人都喊他“倪书记”。

倪书记卖瓜记

这一幕,被一位走基层的央视记者看在眼里,他举起手里的摄像机,把镜头对准了倪书记,这正好是央视“三农”节目所需要的题材。他很想进一步了解这位书记,可谁知,忙碌的倪书记根本挤不出时间接受这位央视记者的采访,只能婉言谢绝。

倪书记卖瓜记

这位倪书记名叫倪子达,是临沂市信访局派驻郯城县归昌乡关庙村的第一书记。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第一书记要在这卖瓜呢?事情还要从这里说起……

2016年3月初,倪子达书记同市地震局选派的马佰顺书记一道来到关庙村担任第一书记。两位书记通过走访入户、了解村情民意,与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代表多次开会商讨,最终确定发展大棚项目,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倪书记卖瓜记

▲第一书记倪子达(右)副书记马佰顺(左)

项目确定后,两位第一书记忙着制定实施方案,递交汇报材料,协调流转土地,多方争取资金,组织工程招标,仅这些工作就让两位书记付出了巨大心血。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建棚资金难题,倪书记往返奔波于多个部门,历时半个月,帮8户建棚群众申请了40万元富民生产贷款,没让群众操一份心、跑一里路。

大棚终于开建了,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2016年冬季多雨雪,造成了大棚项目延期竣工。这一延期不要紧,甜瓜种植也只能延期了。等这批甜瓜上市时,刚好错过了市场最好的市场行情,市场价一跌再跌,最低的时候还卖不到1.5元一斤,早先村里与合作商签订了销售订单,由于对方出价较低,订单也成了一张废纸。14个大棚15万多斤甜瓜的销售,一下子成了大难题。

倪书记卖瓜记

想当初,村民亲眼见证大棚从无到有,又看到瓜苗一天天长大,心里特别高兴,想着自己通过几个月的辛勤劳作能赚到几万块钱,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而现在,滞销的甜瓜和低迷的价格,像一片笼罩在头顶的乌云,挥之不去,瓜农们束手无策,一个个变得愁眉不展,倪书记的心头,也仿佛被一块大石头压着一般。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他要帮村民卖瓜,想尽一切办法卖瓜!

倪书记卖瓜记

郯果甜瓜

所以,就有了第一书记卖瓜的故事。

为了帮助村民卖瓜,倪书记把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他自费从大棚地里买来样瓜,送到九州、桃源等大型超市,在超市里开辟精准扶贫郯果甜瓜专柜;去市县各大农贸市场,请瓜果批发商品尝,与他们商谈销售事宜;发布倡议书,发动社会力量,借助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各种渠道动员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来买瓜,邀请郯城电视台发动采摘活动,找大型企业帮忙消化。

联系卖瓜的这段时间,倪书记吃睡都在大棚里。凌晨三四点,组织瓜农采摘装箱装车,带着司机进城,到集散点派送甜瓜。忙完这些,他还要去跑一些超市、批发市场、大型企业,为甜瓜找销路。下午,马不停蹄回到村里,统计手机里各种微信群、朋友圈、电话、短信的订购消息

真的是24小时连轴转。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倪书记整整瘦了十多斤。

倪书记卖瓜记

▲倪书记向社会发出的倡议书

回顾这一切的时候,倪书记心里五味杂陈,各种心酸劳累涌上心头。他说,自己卖瓜这件事属于出的“憨力”用的“笨法”,大棚没建好的时候,瓜苗已经预定了,偏偏天气原因造成甜瓜延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倪书记卖瓜记

▲郯城义工联合会现场采摘

倪书记卖瓜记

▲第一书记联合郯城电视台组织爱心采摘活动

虽然没赶上最好的市场行情,但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大部分甜瓜都高于市场价卖了出去,老百姓的心稳住了,村民对大棚又重拾信心。一鼓作气,关庙村又建了6个高效冬暖式大棚,现在大棚里都种着西红柿,村里成立了种植合作社,有了自己的品牌“郯果”,一切困难都克服了,一切都步入了正轨。

倪书记卖瓜记

▲第一书记带领村干部和部分群众

在兰陵县家瑞蔬菜示范园参观学习

了解棚菜种植管理技术以及合作社运作经验

以上这些事情还只是两位第一书记工作的一个掠影,驻村以来,他们为村子做了不少实事。比如,建起全市首家扶贫就业点,为村里硬化道路2万9千平方米,建起光伏发电项目,整治汪塘,维修了排水沟渠,打造文化墙、栽植绿化苗木等等。

倪书记卖瓜记

倪书记卖瓜记

▲关庙村建起的全市首家就业扶贫示范点

在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65万元、占地1000平方米的关庙村精准扶贫就业服务示范点于2016年5月4日破土动工,把就业服务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

倪书记卖瓜记

▲光伏发电项目 为村集体增收

倪书记卖瓜记

▲村内户户通 道路硬化工程

修路期间,为了选用优质又便宜的沙子,倪书记多次开车往返沂河涑河两岸,跑遍20多个沙场,进行对比筛选。老百姓感言,“倪书记修的这条路,我们这辈子也走不坏!”

驻村的这些日子,给倪书记留下深刻的烙印。他记得很清楚,驻村两年来,他绝大多数节假日和周末,自己都在村里度过,中秋节本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因为工作原因没能回家,他一个人,在宿舍里啃了一块月饼……

倪书记卖瓜记

▲泡面、咸菜,这或许是驻村日子里最熟悉的味道

问一句,第一书记做的这些工作,什么可以作证?

一条条水泥路可以作证;

一个个冬暖式大棚可以作证;

行车记录仪上五万多公里的行程记录可以作证;

日渐消瘦的身影可以作证;

村子里的每一位村民可以作证……


视频制作单位:临沂市第一书记工作办公室

文章来自临沂驻村干部微信公众号一个曾经出了名的“上访村、乱子窝”,在第一书记驻村后的几个月里发生了大变化,不仅错综复杂和积怨很深的矛盾得到了解决,村干部和村民更是齐心协力谋发展。路修通了、扶贫车间建起来了、蔬菜大棚丰收了……这是临沂市信访局驻村第一书记倪子达的脱贫攻坚战。

2017年6月2日,晌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浪在空气中翻滚,一阵阵的蝉鸣,让这个夏天显得愈加燥热。

在临沂城区沂蒙农产品批发城的一个集散点,有这样一个人,格外引人瞩目。

他身形削瘦,年龄40岁左右,正汗流浃背地从车上搬下一筐筐甜瓜,先是称重,收钱,找零,记账,接着搬运装车,一刻也不得闲。汗珠顺着额头流到他眼睛里,他也腾不出手将汗水擦去,周围的人都喊他“倪书记”。

倪书记卖瓜记

这一幕,被一位走基层的央视记者看在眼里,他举起手里的摄像机,把镜头对准了倪书记,这正好是央视“三农”节目所需要的题材。他很想进一步了解这位书记,可谁知,忙碌的倪书记根本挤不出时间接受这位央视记者的采访,只能婉言谢绝。

倪书记卖瓜记

这位倪书记名叫倪子达,是临沂市信访局派驻郯城县归昌乡关庙村的第一书记。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第一书记要在这卖瓜呢?

事情还要从这里说起……

2016年3月初,倪子达书记同市地震局选派的马佰顺书记一道来到关庙村担任第一书记。两位书记通过走访入户、了解村情民意,与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代表多次开会商讨,最终确定发展大棚项目,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倪书记卖瓜记

▲第一书记倪子达(右)副书记马佰顺(左)

项目确定后,两位第一书记忙着制定实施方案,递交汇报材料,协调流转土地,多方争取资金,组织工程招标,仅这些工作就让两位书记付出了巨大心血。

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建棚资金难题,倪书记往返奔波于多个部门,历时半个月,帮8户建棚群众申请了40万元富民生产贷款,没让群众操一份心、跑一里路。

大棚终于开建了,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2016年冬季多雨雪,造成了大棚项目延期竣工。这一延期不要紧,甜瓜种植也只能延期了。等这批甜瓜上市时,刚好错过了市场最好的市场行情,市场价一跌再跌,最低的时候还卖不到1.5元一斤,早先村里与合作商签订了销售订单,由于对方出价较低,订单也成了一张废纸。14个大棚15万多斤甜瓜的销售,一下子成了大难题。

倪书记卖瓜记

想当初,村民亲眼见证大棚从无到有,又看到瓜苗一天天长大,心里特别高兴,想着自己通过几个月的辛勤劳作能赚到几万块钱,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而现在,滞销的甜瓜和低迷的价格,像一片笼罩在头顶的乌云,挥之不去,瓜农们束手无策,一个个变得愁眉不展,倪书记的心头,也仿佛被一块大石头压着一般。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他要帮村民卖瓜,想尽一切办法卖瓜!

倪书记卖瓜记

郯果甜瓜

所以,就有了第一书记卖瓜的故事。

为了帮助村民卖瓜,倪书记把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他自费从大棚地里买来样瓜,送到九州、桃源等大型超市,在超市里开辟精准扶贫郯果甜瓜专柜;去市县各大农贸市场,请瓜果批发商品尝,与他们商谈销售事宜;发布倡议书,发动社会力量,借助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各种渠道动员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来买瓜,邀请郯城电视台发动采摘活动,找大型企业帮忙消化。

联系卖瓜的这段时间,倪书记吃睡都在大棚里。凌晨三四点,组织瓜农采摘装箱装车,带着司机进城,到集散点派送甜瓜。忙完这些,他还要去跑一些超市、批发市场、大型企业,为甜瓜找销路。下午,马不停蹄回到村里,统计手机里各种微信群、朋友圈、电话、短信的订购消息

真的是24小时连轴转。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倪书记整整瘦了十多斤。

倪书记卖瓜记

▲倪书记向社会发出的倡议书

回顾这一切的时候,倪书记心里五味杂陈,各种心酸劳累涌上心头。他说,自己卖瓜这件事属于出的“憨力”用的“笨法”,大棚没建好的时候,瓜苗已经预定了,偏偏天气原因造成甜瓜延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倪书记卖瓜记

▲郯城义工联合会现场采摘

倪书记卖瓜记

▲第一书记联合郯城电视台组织爱心采摘活动

虽然没赶上最好的市场行情,但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大部分甜瓜都高于市场价卖了出去,老百姓的心稳住了,村民对大棚又重拾信心。一鼓作气,关庙村又建了6个高效冬暖式大棚,现在大棚里都种着西红柿,村里成立了种植合作社,有了自己的品牌“郯果”,一切困难都克服了,一切都步入了正轨。

倪书记卖瓜记

▲第一书记带领村干部和部分群众

在兰陵县家瑞蔬菜示范园参观学习

了解棚菜种植管理技术以及合作社运作经验

以上这些事情还只是两位第一书记工作的一个掠影,驻村以来,他们为村子做了不少实事。比如,建起全市首家扶贫就业点,为村里硬化道路2万9千平方米,建起光伏发电项目,整治汪塘,维修了排水沟渠,打造文化墙、栽植绿化苗木等等。

倪书记卖瓜记

倪书记卖瓜记

▲关庙村建起的全市首家就业扶贫示范点

在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65万元、占地1000平方米的关庙村精准扶贫就业服务示范点于2016年5月4日破土动工,把就业服务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

倪书记卖瓜记

▲光伏发电项目 为村集体增收

倪书记卖瓜记

▲村内户户通 道路硬化工程

修路期间,为了选用优质又便宜的沙子,倪书记多次开车往返沂河涑河两岸,跑遍20多个沙场,进行对比筛选。老百姓感言,“倪书记修的这条路,我们这辈子也走不坏!”

驻村的这些日子,给倪书记留下深刻的烙印。他记得很清楚,驻村两年来,他绝大多数节假日和周末,自己都在村里度过,中秋节本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因为工作原因没能回家,他一个人,在宿舍里啃了一块月饼……

倪书记卖瓜记

▲泡面、咸菜,这或许是驻村日子里最熟悉的味道

问一句,第一书记做的这些工作,什么可以作证?

一条条水泥路可以作证;

一个个冬暖式大棚可以作证;

行车记录仪上五万多公里的行程记录可以作证;

日渐消瘦的身影可以作证;

村子里的每一位村民可以作证……


视频制作单位:临沂市第一书记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