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人合一”?

情感顾问大师


司马迁说“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究天人之际’就是探讨天人之间的关系。



关于宇宙和人的关系,中国文化中有个学说,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又分为两类,天人相通和天人相类。

‘天’的概念主要指神,自然界,宇宙天性,天道。‘人’的概念主要指个体的人,人类全体,人类社会,人性,人道。

1 天人相通。



最早由孟子提出,认为天之性含于人的心性中,天道和人道相通,宇宙的本根是人伦道德之源,人伦道德之源,是宇宙本根的表现。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

宋明理学把孟子的天人相通更进一步发挥(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成为道学的一个根本概念。

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程颢)

2 天人相类。

天人相应来自董仲舒,他认为天人在形体性质上都很相似(观点牵强附会,主要是为政治上服务),‘人副天数’。在身体和精神上,人都是天的副本,类似现在的复制粘贴。

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

天有的,人也有,人有的,天也有。天人进行类比,这是董仲舒天人关系的宗旨所在。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道两家基本都认可,但是又有区别,道家把人向天靠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思想中把天向人靠拢,用上天来指导人间。

中国哲学中,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自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物我一体,内外无别,不必分我与非我,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我是一个小书虫


什么是天?天,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有很多的解读,天代表着神权的最高领导——昊天大帝(也就是玉皇大帝);天,还代表着自然生命规律的制定者与监督者(或者说,天即是“道”)。

那么,天人合一,说的自然不是和玉帝合二为一,而是人融于“道”中,溶于自然生命规律中,追寻生命的最本根,因为人,本身就是“天”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也在追寻着天人合一,于是有了《易经》、有了《道德经》,有了阴阳历、有了二十四节气、有了天干地支,有了五行生克……这些无一不是追寻天人合一的凝结。

天人合一,简单来说,就是下雪了,天冷了,天冷别忘穿棉袄;天阴了,下雨了,下雨别忘戴草帽。春天播种,秋天丰收,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顺应24节气,该干么干么。

天人合一,复杂了说,就是红尘外,修行处,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追求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去飞升,去成仙。

仙山隔云海,霞岭玉带连 据说世外有天仙 天仙休羡慕,世人刻苦干 何难亦有欢乐园——八仙过海

不过,咋说呢,虽说仙境玉楼仙宫,金堆玉砌。可是,这糟乱红尘比仙境,也不差一线,你说,是吧。

说明:本文原创老麦,图片来源于网络,首发今日头条,如需转载请联系老麦。敬请关注:老麦说说,与老麦一起去探寻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老麦说说


“天”从来不仅仅是一个自然命题,这还是一个哲学命题。昨天在一个关于修真的问题下面我也有提过一下,我觉得关于天人合一,最确切的解释不是老庄,也不是董仲舒,不论佛道儒,只论人类真实的可操作性而言,《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就可以解释清楚,并且让人们知道如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结合经书的前后文,这段话字面比较容易理解,大概也就是说你顺应天地变化,该做什么的时候去做,不该做的时候就不做,那你的身体与精神都可以得到保护,自然可以健康长寿,延年百岁了。这是黄帝问岐伯的一个问题,而黄帝所谓的“上古之人”是在黄帝之前的人,传说中可以活几百岁,提携天地的人,简而言之就是“神仙”。细思极恐,黄帝口中的“上古之人”是什么时代,又是什么样的境遇?!

我之前也有说过《黄帝内经》是本医术,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医”从来不单单是指的身体,它同样重视关心人们的精神状态,这可是比西方心理学更早更成熟的文化体系,可惜现代人却不自知。岐伯说完这段话之后,又说到——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字字珠玑,哪一句拿出来都要细细品读出很多有用的东西。我个人觉得,在天人合一,修真修道这些观念理论上,大家都不要把自己站得太高了,姿态第一点,破碎虚空之后的时候我们且不要去想,只看看当下,真真正正的去做到我们能够做的天人合

一,道法自然。


鱼者佩之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应该出现在易经里,易经将一卦分成天地人三才,上下为天地,人在天地间,人的所有活动都受天地的影响,也必须遵循天地自然的法则,否则就会出现不吉利。后来道家庄子、老子继续发扬光大这一思想,影响道家思想至今,儒家也讲“天人合一”,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第一次提出“天人合一”这个词,并用儒家思想做的系统的阐述。

由此看来,天人合一不是道家的专利,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儒家还是道家再到后来被本土化的佛家都讲天人合一。那么到底什么是天人合一呢?

首先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的农业生产活动,春种秋收就是利用大自然植物生长的规律进行的,如果春天没有按节气种植,秋天自然欠收。虽然现在我们用温室大棚也可以种出农作物,但是口感和质量和自然生长的有很大的差别。再举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医,真正懂中医的大夫再对待同一种病也会根据病人体质和季节开出不同的方子。再到我们早睡早起按时作息等等都算是天人合一的具体应用。


总结一下我按我自己的理解给“天人合一”下一个定义:天人合一就是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一切活动都应该遵守大自然的规律。


参易阁


论天人合一。

人是天地的一部分。人是天地有思维会思考的那一部分。人类实际上就是天地的大脑。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我们赖以生存的天地,很多时候我们会忽视天地的存在。从人类的起源来看。一开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只有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这些元素构成了无机界,构成了原始的地球,后来在地球的进化过程中,这些元素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慢慢有一部分元素就进入了有机界,构成了有机界,但是有机界与无机界之间的这些元素是守恒的,是相互转化的。有些元素进入了有机界,就表示有些有生命的生物诞生了。有些元素又回归到了无机界,就表示有些生物死亡了。地球上的生命就这样在地球生物圈内,生生灭灭。实际上就是那些元素,在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循环往复。大约5000年前,随着生命的不断进化和演化,产生了有思维会思考的人类。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这样天地才得以知道自己的面貌、组成……这样看来,人类就是天地的大脑,人类就是天地的一部分,人类与天地是一个整体。这就是天人合一。这是物质属性上的天人合一。

人类之中的有些开悟的圣人,能够做到精神上的天人合一。比如老子,他感悟到了天地常道的存在。人类有精神,天地实际上也有精神。比如说: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时候,就会发现大海是多么的辽阔,无边无际,这种感觉很令我们感到震撼,有利于开阔我们的心胸。为什么?因为我们都知道:大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有的人就能感悟到,为人处世谦卑处下的重要性。天地之间,本身就充满着各种智慧和精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智慧和精神也一样,相类似的智慧和精神,是相互吸引的,相互融合的。所以伏羲氏通过感悟得到了《易经》,老子通过感悟得到了《道德经》,释迦牟尼通过感悟得到了各部佛经,孔子通过感悟得到了仁义礼智信……

由此可见,人类与天地,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所以说,天人合一!


智慧慈光


天人合一实际是天、地、人合一的简称。

此概念最早应该是由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儒、释、道文化中都有体现。

乃至,国际上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思想。

这里我借用一个集合概念来说明一下。

分形——对于非专业人,或者很讨厌几何的人来说不好解释,这里借用一个特点。

在分形的图像中,分割后的小部分,近似于整体缩小后的形状。

天人合一里面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和天是相通的,或者是相似的。

这里的相通和相似有物质层面,更多的体现在概念,思想、道理上。

当然,这里的天包含地在内。

天人合一中为什么不说成“天地人合一”?

这里有易经的思维在里面。

天地即乾坤。一画开天,先有天,后有地——可以理解为在易经思想形成过程中是这样。

太极生两仪,两仪为阴阳,为天地,为乾坤。

先有一画阳爻,断而为阴爻。

所以可以理解为地由天生,地属于天。

这和西方说的女人最初由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产生有相通之处。

即阳生阴。

天人合一当然更多的是哲学概念,为了好理解,不妨具体到物质世界来找对应。

最近本的概念,就是人和天地相通、相似。

在《黄帝内经》的《灵枢·邪客》篇中说:

"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蜠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这就是人和天地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分形中,更多的是形状上的对应相似。

天人合一在概念、文化上就有了更广更深的内涵。

比如汉字,我们常说“一字一乾坤”。

套进这个概念,就是“天字合一”。字里包含了一个小小的天地。

天字合一的思想运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无处不在。

比如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

国画中,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师造化”,

文学中的比兴手法等都可以追溯到天人合一的源头。

当然还有很多,此处抛砖引玉,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装子梦话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

最早是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提出来的。他认为发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代表“道”、“真理”、“法则”,万物芸芸,各含道性,“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而且也是一种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状态。


东方奔兔


天人合一,是易经的核心思想。这里的天指宇宙规律,指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意思是人要遵从宇宙的自然规律做事情,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圣贤认为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相处的至高境界。

天人合一这个理念多在道家练功的书籍中,儒家理论学说的体系中,充满了神秘色彩,仿佛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现在举几个生活中天人合一的例子,便于了解什么是天人合一。



中医养生:中国有句古语:“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这句简单的谚语中隐藏着子午流注的秘密。 早上7--9点辰时,是胃经流注最旺 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吃早餐,那么胃就无事可做,胃在空磨,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胃病;

上午9--11点巳时,是脾经流注最旺的时候,这时脾将早餐经过胃消化后的营养分配到身体的其它器官,如果没有吃早餐,也就没有营养可以分配了;

下午13---15点未时是小肠经流注最旺 的时候,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再分配。如果没有吃午饭,那么也就没有营养进行分配,白白增加小肠的蠕动,并没有营养分配到身体各器官中。

而到了晚上19---21点戌时是心包经流注最旺的时候,这时不宜进食太多,进食太多消化系统会与心包经争夺人体内的血液,从而对心脏不利;再者晚上戌时亥时都不是消化系统流柱最旺的时候,吃的太多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所以晚上要吃少。这就是为什么“早餐要吃好,中午要吃好,晚上要吃少”的的天人合一理念。 人们为了减肥盲目节食;早餐不吃,晚餐猛吃都是违背天人合一理念的。

农业生产:谚语:“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秋忙大甸,处暑动刀镰。”中国人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把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就是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

科学家研究宇宙飞船飞入太空是天人合一,人类保护自然,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天人合一,预测人生的命运是天人合一,道家练气功也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人运用宇宙规律,知行合一的体现。


一起学经典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哲学观和达成幸福的路径。

天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变换规律,人是指人的活法和修行方向,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想做到天人合一,内因心理学创始人管奎令认为,就遇欲行合一。

要遇欲行合一就将遇到的情况、自己的欲望与方法和能力统一起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

内因心理学


中国古代走的是另外一种科学,它直接针对人体和宇宙的关系进行研究,和现在传来的实证科学截然不同,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又能实实在在反映到我们这个空间来的现象,实实在在的表现,古人就敢去触极,而不像现在的科学对其一律视为迷信,或归到宗教神学上,过去古人是讲究静心、调息、打座,提高自己的道德,升华自己,整个社会也是这样一个状态,在打座修行中就渐渐的把对宇宙的感觉升华到更强烈的感觉,最后看到接触到这一切,人体是个小宇宙,和外边的大宇宙是相通的,对应的,当然了人得按宇宙的法理来才能相通,佛家的修善,道家的修真,都是这个宇宙的理,它的特性,人同化了这个理才能升华上去,举个例子,古人就能准确画出人体的穴位图、奇径八脉图,几千年过去了,到现在这个实证科学才用仪器看到人体真的存在穴位、脉络,那你说谁先进,谁科学呢?现在科学认识到室气污染严重,在南极等地上空都出现了一些大洞,人说是污染所致,按现在的科学来认识你哪的污染严重在哪里开个大洞才对,为什么都在没人的地方,不是人认识的那样,但现在的污染确实太厉害了,过去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人的道德普遍都高的时候,人心都向善,那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不用费多大力也会有个好收成,人不好了,天灾人祸就会连绵不断,人去想想这个天人合一吧,你去观察观察,这世界上哪有特殊的事情出现,哪里就有特殊的天象变化出现。现有的科学是让人从对物质的认识升华到精神上的认识,再让人从精神上对这些物质的依赖,而我们国家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文化,是从精神上的信仰升华到对这个宇宙、人体、生命的认识,真正认识人和宇宙的关系,也就是精神上的信仰升华到对这个物质世界的真正认识,在升华到对信仰对真理的真正坚定,这是完全不同的,宇宙的本身就是一个宠大、复杂、智慧的巨系统,其实人体在更微观下看也是一样的,人有这个物质身体,可它还有精神一面的存在,这个宇宙也是一样,人同化了宇宙的理,符合了它的特性,天人合一嘛,你才能升华上去,真正接触到、看到不同层次宇宙的真实状态和生命存在的方式,许多的预言都讲到人到了一定时期有大劫之犹,那是因为大规模的人道德底线都崩溃了,做人的标准没了,为了一点利益什么都敢干了,和这个宇宙的特性完全背了,物质也就腐化了,事情过去了,人都在说预言不准,怎么没发生呀?!人只注意了预言的前面所讲,却没看这些预言后面都讲到人类社会这时有一件事出现,大规模的人都在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人,那个预言中所讲的劫难就下存在了,但最后的事情是一定的,人都得在这件事情中摆放自己的位置,无论是生存还是毁灭,《诸世纪》预言中讲到一九九九年七月,恐怖大王从天而落……,人现在回头仔细看看预言所讲,有些预言讲人类的希望在东方,确实是这样,因为宇宙的真理是在这里洪传的,事情是在这里做的,人要在谎言和真相中选择自己的未来,只有归正自己,升华自己,才有未来,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