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超级抠妈” 骆兰

我的“超级抠妈” 骆兰

老妈今年七十多岁了,走在“奔八”的路上,却仍很“抠门”,我们叫她“抠门”老妈,孙辈们叫她“抠门”老外。妈妈小时候家里穷极了,穷怕了,父母靠做零工把妈妈姐妹十个抚养大,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老妈的“抠门”也许和家庭环境、社会背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都是老妈形成“抠门”的历史根源。

我的“超级抠妈” 骆兰

我们三兄弟分别出生在1966年、1970年和1972年,家境不好,父亲在一个厂矿工作,母亲是百货公司的营业员。加上奶奶同我们长期住在一起,靠父母的收入,十分紧张。我是老大,得懂事。每年不管什么水果一上市,老妈就只买一次给我们三兄弟吃,别想再有第二次机会。

老妈很勤俭节约地计划开支,精打细算。单位恢复奖金后,她把每月奖金20元,加上从生活费中挪出的10元存入银行,作为三个孩子每年的学费。奖金涨到30元时,她又硬从生活费中挪出20元存入银行。

老妈最头痛的就是我们的校服费,那时,学校每年都要做校服,我们三人就要用去八十元左右。老妈嘴要念,心要痛,又没办法。有时候,甚至需要老师找她两三次才能落实下来。每次因为我们迟迟不交钱,影响班里的集体购买,同学们还不开心呢。

我们穿过的衣裤鞋袜,老妈从来都不丢。她最大的特点是讲究整齐干净,尽管我们穿得平实,但衣着干净得体。

我的“超级抠妈” 骆兰

每年老妈要去农村赶三次场,把我们三个头年不能穿的衣服等拿到集市上卖给农民。每件衣服都被老妈洗得干干净净,破损的地方,也被她缝补得整整齐齐。每次老妈都能卖上十多元钱,有时候,还能卖到二十元左右。当然,这其中还有些老妈老爸的旧衣服。这些钱,基本上能解决我们三人的校服支出。

老妈又把七大姑八大姨家不要的毛衣拆洗干净,用来给我们三人织毛衣、毛裤,这些现在都还留在家里。有时候,我们和老妈开玩笑叫她开个博物馆,她不高兴地说:“去去,好了伤疤忘了痛,饱汉不知饿汉饥。”

生活上,老妈更抠门自己,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从小我们的生活清贫,不讲究,但老妈从不会饿到我们兄弟三人。那时,购买碰破了的鸡蛋比好的便宜2~3角一斤,鸡蛋全破的老妈用碗端回来,才七八角一斤。记得当时我们仨吃鸡蛋最多,每年光盐鸡蛋就一百多个,包皮蛋也有百来个。那些破壳的鸡蛋,老妈就煮茶叶蛋给我们吃。

我的“超级抠妈” 骆兰

老妈还在屋前的角落里搭了一个小木栏专门喂养些小兔子、小鸡,每天下班,她都要去菜市捡一些烂菜叶回来喂它们。

我们就是在老妈的抠门中长大的。每年生日时,老妈都会给我们两三元钱,买点肉,做上一顿好菜,再带我们去照相馆拍个照。可是,老妈从来没有给自己过过生日,每次姨妈舅舅们要来给她庆祝,她都拒绝了。

我们兄弟多,小时候,都挤在一处睡觉,床单、被单磨损快。老妈就把床单两头缝在中间,又耐用几年;把被套竖着剪开,将两边缝在中面又能多盖几年。“抠门”的老妈办法又多又好。

我的“超级抠妈” 骆兰

等到我儿子出生时,老妈来帮忙照顾,她提倡不用尿不湿,早早准备好许多纯棉内衣等制成的纯棉尿片,老妈说孩子舒服,又省钱。我们三兄弟的衣服是老妈自裁自制,三个孩子的衣服也都是她自己用純棉布、棉花做的。纯棉贴身、暖和,一台老妈用了四十年的老式上海牌缝纫机还在奋斗不息。

随着生活的改善,孩子们都长大了。老妈仍对“抠门”不舍不弃,给她的钱都舍不得花,给她买的生活用品舍不得用。给她买的衣服,穿几年都不离不弃。过年给她的钱她顺手就分给孙辈们奖励他们努力学习。

我的“超级抠妈” 骆兰

孩子考上大学、研究生等,老妈都会拿出数千至一万元奖励。三弟买车接送孩子上学,老妈又拿出6万元支持……这些钱,我们知道是老妈“抠门”抠出来的,她为我们一代又一代地“抠门”,但她自己呢?

她付出的不只是钱,而是一生的真情、真爱!我们的“超级抠门”老妈,我们感谢您,爱您!

我的“超级抠妈” 骆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