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混動和豐田混動,哪種比較好?

我就是VIP級部分用戶


比亞迪混動屬於插電混動,而豐田混動屬於混電混動(豐田如今也推出了插電混動,如插電混動版普銳斯、卡羅拉、雷凌等,但是國內目前還沒有正式引進,因此,豐田混動還是僅代表油電混動),在我國,比亞迪的插電混動歸屬新能源車,可以享受國家政策補貼和不限行、不限購政策,而豐田的油電混動不屬於新能源車,既不能享受國家政策補貼,也不能享受不限行、不限購等政策。

從售價角度來講,無論是比亞迪混動還是豐田混動,售價都要比同級別的車型要高出不少,對此,消費者要做到心中有數。比亞迪插電混動雖然有政策補貼,但是在政策補貼後,售價相對來說依然不太親民,豐田的混動同樣如此。

除了購車,餘下的就是用車和保養了。插電混合動力是指車輛帶有一個容量較大的電池,可以通過外部來充電的。混合動力電池小,不能外部充電,而是把汽車怠速、下坡等空、輕負荷的多餘能量轉化為可用電能儲存起來供需要時使用,從而達到省油和快速啟動的目的。電機運轉的電力都是發動機燒油發電得來的。

比亞迪插電混動車,其油系統是作為備用和輔助的,這是為推行環保政策的模式,是真正意義上的新能源汽車,也是未來發展的風向標之一。但是由於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可靠性、同等條件下的經濟性、駕駛樂趣、人性化體驗等都還未達到最佳。

而豐田在混合動力領域起步很早,量產的普銳斯銷售已經超過了10年,如今普銳斯的混動技術已經進入到第四代,在混動方面的燃油經濟性、可靠性和對駕駛樂趣、人性化各方面的兼顧也是做的更好,而卡羅拉雙擎使用的是普銳斯上一代的混動系統,除了繼承可靠、燃油經濟、穩定性方面在售價上十幾萬的價格也要比普銳斯更有親和力。


汽車觀察家


“比亞迪”屬於國產“電動汽車”的領頭羊

“豐田”在“油車”的榮耀比較多

在汽車行業都是屬於佼佼者

(部分人認為“比亞迪”不配與“豐田”比!我只想問你瞭解“比亞迪”嗎?“比亞迪油車”是比不過豐田。比亞迪是國內唯一一傢俱有三電核心技術和整車企業國。安全技術三電核心技術屬於絕對領先地位。)



兩者混動的概念不一樣,但是優點都是非常明顯的:


豐田混動:就是為了省油,沒有油動不了,其它方面性能都沒什麼出色,動力反而不足。(省油也是被比亞迪碾壓 下圖百公里油耗 豐田 卡羅拉3.9/比亞迪秦1.5 如果比亞迪用純電 耗油量是0) 說豐田混動好的 請拿出實際例子跟我講豐田混動優勢

比亞迪混動:不僅為了省油,性能方面全部碾壓豐田混動(起步,加速,動力,100公里以內的0油耗省油)沒有油照樣可以跑100公里。(連續三年全球冠軍,在中國九大生產基地,其新能源電動汽車銷往 美國日本 韓國 香港 臺灣 新加坡 印度 歐洲 大部分地方,並且都設有分公司,全世界都在用比亞迪電動汽車,比亞迪無人駕駛已經上路了,目前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


未來是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天下,豐田混動,發動機再好,國家一禁油車,只有被淘汰的份。比亞迪混動,就算禁油車,把發動機拿掉照樣可以通過。

如果覺得對你有用請幫忙轉發,幫忙點贊,互相關注 互相學習交流。


SiDiWenTo


所謂的彎道超車繞開技術壁壘,然後騙補貼的垃圾就不要拿出來跟人阿特金森混動比了吧。還回收充電比豐田厲害,說這話你不臉紅麼?你要有那技術還用研究多少年最後整出個彎道超車的笑話麼?插電混動目前絕逼就是個笑話,誰買誰傻瓜。首先你有買車位麼?小區讓你裝充電樁麼?公用充電樁服務費一度一塊九還沒算電費,衝一次電好幾十,才能跑幾十公里,背個重重的大電池跑個小長途前半截路不燒油,後半截油老虎,油耗把你能嚇哭。還跟人豐田比混動技術,要點臉吧比亞迪的混動技術早在二三十年前歐洲幾大廠商就有了,只不過不實用沒有大面積普及。這種混動是一種最簡單的混動,相當於在一輛三輪車上裝一套電機電池,電池有電了用電力驅動沒電了還是靠人力,反而是由於電機電池等額外增加的重量使得在靠人力驅動的時候比普通三輪車更費勁。這種混動其本質並沒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優化能源配比,網上看的百公里一升油的油耗也只是在一定條件下才得出的。相反的以本田豐田為代表的混動技術其本質是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把汽車在怠速和剎車時浪費的能量回收到電池,在起步與低速這種發動機效率最差時用電機驅動,高速時由於發動機工況良好就用發動機驅動。其核心技術是一套E-CVT,他可以讓發動機與電動機之間自由切換,然後有著三十幾年數據積累的CPU下達最優切換指令。試問這種技術是一輛電動三輪能比的麼。


你馬麻貴姓


比亞迪與豐田在混動車方向上走的技術路線不同,各顯其長。在針對的客戶上也有差別。時髦的說法:比亞迪是玩電池的去做汽車,核心技術在電池、電控……。把自己的核心技術裝上一輛普通車,讓它發生技術上的突變。而豐田是玩傳統汽車的去做電車,核心技術是傳統汽車,加裝電池、電機讓車把傳統發揚光大。比亞迪優在性能指標達超跑,但節約、環保在城市及近郊。要遠行就按傳統汽油車用,省油就不那麼談得上了。豐田優在經典車上加電池、車還是那樣傳統無奇,車的用途還是那樣,只是更省油,省錢也還不一定。如果僅電動車方面談能源設備電池是核心,比亞迪是佔有核心設備製造技術的企業。豐田是車有核心技術,但車核心的發動機、變速箱技術在電動車的未來幾乎要變無用!還得從頭研發或借用全部核心電池技術。綜上所述,從長遠看兩者都在技術進化過程中,只要發展不出錯比亞迪更有潛在優勢。


閒人146090081


比亞迪的混動和豐田的混動,除了都叫混動以外,幾乎沒有任何的相同點,走著完全不同的兩條路線,放在一起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可對比性,很難準確的直接說出誰好誰不好,也都有著各自相應的優點和缺點,只能是把這些都一一列舉出來,然後看自己想要哪一方面,能滿足自己要求的就是好的。

比亞迪的混動追求的是性能和經濟,提出的542戰略已經實現了,技術可以說是全球領先,目前還沒有誰能做到這種水平,即便豪車也要遜色三分,經濟性在於有著純電動續航,再省油的燃油車也比不了純電動行駛更省錢,缺點就是得充電,如果說沒有合適的充電條件,那這臺車所有的性能都難以發揮,有沒有電完全就是兇猛與溫順的區別,這是比亞迪混動的不足之處

豐田混動追求的就是經濟省油,力求一絲的汽油都要把它的能量榨乾,優點在於不用充電,不改變之前的用車習慣,尤其在擁堵路況行駛的時候,它會更加的省油,缺點就是性能上幾乎沒有什麼提升,多花了錢性能得不到提升,這一點還是很多人不願意接受的

這兩種混動還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在高速上行駛的時候,油耗實際上也低不了多少,市區行駛省油的主要原因就是電驅動,高速上一般都是發動機直接介入驅動,與普通的汽車沒有什麼區別,買混動想要性能,選比亞迪,想省心省油就選豐田。


Lve夢飛354


首先我們要明確幾個概念:目前汽車動力系統主要三種一是燃油動力(動力全部來自燃油發動機)二是電力動力(動力來自外充電電池,新能源)三是油電混合動力(動力全部來自燃油,但由一臺燃油發動機和小型電動機混合運行,電池電量來自於本身的能量收集系統)。這樣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一臺車省不省油主要看油電混合水平的高低。

對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其性能不僅決定於其電動車水平,混動水平也是主要指標,特別是在外充電不能保證的情況下,其性能與油耗水平取決於其混動水平。比亞迪混合動力汽車屬插電混,其優勢是電動車技術,油電混技術雖然有進步但差距還是比較大。豐田在中國市場大部分是油電混合動力車,代表油電混最高水平。我們不妨做個比較,一臺卡羅拉油電混,加50升油可以跑1100公里,一臺比亞迪秦插電混,充滿電再加50升油可以跑850公里,技術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但如果我們大部分的用車狀態可以保證及時充電,比亞迪插電混更加實用和省油。最近豐田也推出插電混車型,應該整體水平比比亞迪插電混合動力車更具殺傷力,比亞迪加油啊!


陶子219678864


這個問題其實從初衷上分析就非常容易回答了。國家的初衷就是要推廣電動車,但是目前條件不允許,全面推廣電動車的時機還不成熟。混動車只是燃油車向純電動車之間的過度產品。我們承認豐田有很多牛逼的專利技術,但是本質上輕混始終離不開燃油,已經背離了初衷。而插電式混動目前來看只是個過度產品,但是最終未來發展還是要插電的,個人認為豐田的專利要砸在手裡了。

再加一張圖,看看省不省油。



123150928121


論技術,當然是豐田,你查查普銳斯多少年了吧。而且比亞迪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混動,因為比亞迪只是把油和電兩套系統塞進同一輛車而已,兩套系統只能切換,根本“混”不到一起。

所以我一直覺得,比亞迪的系統應該叫“雙擎”,而豐田的系統應該叫“混動”。


兩個饅頭


通俗一點說比亞迪的混動技術早在二三十年前歐洲幾大廠商就有了,只不過不實用沒有大面積普及。這種混動是一種最簡單的混動,相當於在一輛三輪車上裝一套電機電池,電池有電了用電力驅動沒電了還是靠人力,反而是由於電機電池等額外增加的重量使得在靠人力驅動的時候比普通三輪車更費勁。這種混動其本質並沒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優化能源配比,網上看的百公里一升油的油耗也只是在一定條件下才得出的。相反的以本田豐田為代表的混動技術其本質是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把汽車在怠速和剎車時浪費的能量回收到電池,在起步與低速這種發動機效率最差時用電機驅動,高速時由於發動機工況良好就用發動機驅動。其核心技術是一套E-CVT,他可以讓發動機與電動機之間自由切換,然後有著三十幾年數據積累的CPU下達最優切換指令。試問這種技術是一輛電動三輪能比的麼。本人不黑不噴只談技術。


楊翔20


有固定車位有充電條件【車位能接220V市電】,就買比亞迪,基本上不出遠門就不用再燒油了。

如果條件不具備,那就只能考慮豐田之類的弱混系統了。

兩者的理念是完全不同的,比亞迪是儘量不燒油,豐田是儘量少燒油(但還是一直要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