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對郭德綱和「交大博士」的一些看法

談談我對郭德綱和“交大博士”的一些看法

這幾天,郭德綱和一位參賽選手都登上了新聞頭條。在不確定主辦方是否有炒作嫌疑的前提下,簡單聊聊我的一點點看法。

對於郭德綱,大家都很熟悉了,相聲造就了他,他也為相聲在今天的普及、火爆做出了很大貢獻。郭德綱能有今天的成就,與他對相聲的感情以及不斷的努力、不斷的付出是分不開的。也因為對相聲的熱愛,所以郭德綱說相聲的基本功非常紮實,可以這麼說,郭德綱是真正地按照傳統相聲的路子結合自己對相聲內容的認知以及對觀眾欣賞能力的把控用心創作相聲內容,再加上不懈的努力,走到了今天。這點是無可厚非的。

通過郭德綱自己的口述,再加上媒體的報道,我們瞭解到郭德綱在早年間沒有什麼名氣的時候,曾經遭遇很多挫折,包括來自同行還有其他體制內相聲機構的排擠,最後他以草根的身份,逾越了那時候相聲界一些不成文的規矩,自立門戶,創建德雲社與這些勢力抗衡,其中的辛酸、艱辛都能體會,這造就了他嫉惡如仇,而且有仇必報的秉性。任何試圖在相聲領域挑戰他,尤其是攻擊他草根身份的語言、行為,無異於是觸動了他的逆鱗。

接下來,咱們再回到郭德綱與交大博士交鋒的現場環境中,這裡不再附帶現場視頻,大家可以自行觀看。

在開場,交大博士先以贈書為名,“顯擺”了一下自己博士的名頭,並調侃了一下郭德綱“學歷低”的事實,尚且可以理解為是幽默搞笑的手段。畢竟《歡樂喜劇人》中,參賽選手也經常在節目中,穿插一些對郭德綱的開涮。也基本上可以為觀眾所理解。郭德綱也表示能接受。

但是,當交大博士表演完節目,在和郭德綱由辯論、上升到論戰、甚至互懟的時候,很顯然交大博士已經按捺不住情緒了,急於想證實自己“公式相聲”的創造性與合理性。郭德綱呢,作為語言類節目的資深行家,固然喜怒不形於色,但是言語中已經在將交大博士發來的語言挑戰一一回撥回去,有點像打太極,化解對手的力量於無形。再到後來,郭德綱顯示出自己作為評委的權威,回應交大博士的力度也逐漸顯露出來。直到最後,郭德綱一票否決了交大博士,倆人一拍即散。雖然表面上是客氣地握手。但是明顯是雙方誰也沒有徵服誰。

可以說,兩個人都是觸碰到了對方的逆鱗。交大博士認為郭德綱的相聲方式低俗、陳舊,郭德綱認為交大博士的相聲未必能經過市場的檢驗。郭德綱認為交大博士是在攻擊他學歷低、文化惡俗、沒有內涵;而交大博士則認為郭德綱只知道商業化,沒有相聲情懷,更不懂得創新,接受新事物。

那麼回到交大博士提出的“公式相聲”,郭德綱當即否決了它,應不應該呢?

郭德綱的相聲我聽了快十二年。在探討這個問題前,我先以文化現象的角度談一些對相聲的認知。

郭德綱作為當下最為炙手可熱的相聲表演者,對相聲的理解不可謂不深厚。在他還沒有走紅的時候,相聲的確如他所說,陷入一種半死不活的狀態,究其原因,就是在於相聲被束縛了手腳,被拿去了很多靈氣。畢竟相聲要在電視節目、廣播節目、晚會中播出,宣傳部門的審查是非常嚴格的。稍有出格的地方就會被槍斃。想要在宣傳審核與大眾審美之間尋找一條相聲發展之路,非有深厚的相聲功底、藝術造詣的大家,不可為也。比如馬三立、侯寶林、馬季等相聲大師。他們的睿智、他們的造詣,完全可以讓自己的作品在保持趣味性、鑑賞性的同時,又能符合宣傳需求,無傷大雅。但是,當老一輩大家們逐漸凋零後,新起的相聲演員面臨相聲行業的日薄西山,既沒有毅力、也沒有熱情,更沒有睿智去改變這一切,因而整體行業人士,也就隨波逐流,任由相聲這門藝術在政府強大的宣傳機器面前,被隨意改變,隨意切割,隨意塑造,喪失了靈氣,也喪失了活力。

郭德綱出道的時候,提出的口號就是希望相聲能迴歸劇場,為什麼呢?迴歸劇場,可以規避宣傳部門的嚴格審查,可以把相聲中的許多傳統逐步恢復,同時相聲作為語言藝術,其中的許多幽默、搞笑的手段都可以體現出來,相聲的活力、靈氣也就逐漸被釋放出來。

更為難得的是,郭德綱頂住了早年間的一切壓力,把德雲社挺到了現在,也並沒有因為同行的攻擊、質疑乃至宣傳部門的審查,就改變了自己的初衷。不過可以確信的是,郭德綱肯定暗自下了不少功夫,來平衡自己作品風格和宣傳部門的需求。這種妥協,某種意義上講更像是一個人的心智的成熟和處世的圓滑變通,否則,以郭德綱早年的操性,早就被宣傳部門徹底封殺了。

郭德綱作為草根演員,之所以能夠走紅,原因就在於觀眾們的大力支持。換句話講,郭德綱在其他相聲同行還在按照既定方式表演相聲的時候,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征服了觀眾。這是郭德綱明銳地觀察觀眾心理、觀眾需求,創作觀眾喜愛的表演內容,最後獲得觀眾好評的結果。

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相聲好不好,能否持久生存下去,就要看是否讓觀眾滿意。由於郭德綱的清醒、務實、堅持和努力,他走到了現在。

講完這一大段,再回過頭來聊聊交大博士的公式相聲。其實,對於他們博士夫婦倆提出的用公式、用數據來分析相聲,探討如何讓觀眾笑起來,這令我想起了前段時間戰勝了圍棋高手李世石的阿爾法狗。在人們的印象中,圍棋是變幻莫測的,無法估量的,但是在阿爾法狗強大的計算能力面前,圍棋的難題最終被破解。

而且,在觀看了交大博士夫婦倆其他一些作品後,比如在高校晚會上表演的一個段子,明顯能夠看到他們作品中不一樣的地方,那是屬於受過大學高等教育的一個群體才能看懂的幽默語言。也許,這是他們通過自己的“相聲公式”,對觀眾群體進行精準分析後,篩選出來的節目內容。如果效果這麼明顯,這何嘗不是對相聲表演的一種創新。

同樣道理,當郭德綱在憑著自己感覺,憑著自己對觀眾理解,再從傳統相聲中尋找對應的搞笑元素去逗樂觀眾。如果哪一天,他的判斷失誤,或者他的看法不夠全面,他的觀眾笑不起來,那是否意味著他將被這個行業所淘汰呢。他的電影作品很難出眾,恐怕就是這個原因。

要知道,12年前聽郭德綱相聲的那個群體和今天的主流消費群體已經幾乎差了一代人,思想觀念、思維模式、知識結構都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郭德綱的一句“眾口難調”恐怕是難以掩蓋這其中的巨大變遷。

當郭德綱憑藉自己評委的權威和相聲界的地位,毫不留情地將向他發難的交大博士淘汰掉的時候。竊以為,交大博士固然年輕氣盛,作為一個誓要扛起相聲大旗的領軍人物,郭德綱還欠缺一些虛懷若谷。

我想,如果是馬三立、侯寶林或者馬季作為當時的評委,他們一定會給這個年輕人再多一點的機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