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加密货币市场再陷危机

投资者疯狂抛售使得加密货币价格高位暴跌70%,加密货币市场的普遍震荡和投机性投资的前途未卜让投资者陷入恐慌。

本周,加密货币市场总价值已跌至2000亿美元,创下自去年11月以来的历史最低点。著名加密货币数据分析网站CoinMarketCap的数据显示,在过去24小时里,市值排名前100位的加密货币中有98种价值下跌。不过一些持有人表示,抛售加密货币再正常不过。

加密货币与美元和日元等法币有相似之处,但却是一种不需要物理基础设施的一种数字代币,允许用户快速而廉价地在线交换价值。有支持者认为,加密货币将取代所谓的法定货币。但迄今为止,除了交易以外,很少有其他用途。

作为迄今为止市值最大的虚拟货币,比特币在6月底一度跌破6,000美元,而全球第二的以太坊价格则暴跌17%。加密货币对冲基金Multicoin Capital的合伙人Kyle Samani表示,在过去的两天里,“有太多人对市场恐慌”并抛售了加密货币,进而影响其他人也开始抛售。

尽管激烈的抛售只是对少数市场和经济因素的反映,但许多持有者表示,加密货币价格大幅下跌表明,比特币、以太坊和其他流行的加密货币明显无法在经济中得到广泛采用。很多人认为,尽管最近加密货币的交易量仍然远高于去年的水平,但当下的行情才是对加密货币价格的合理估值。

还有人认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密货币的价格可能再也无法重回1月时的高位,因此大多数人都想在出现更大损失前赶紧抛售加密货币,及时止损。比特币和其他货币相关的金融产品未能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并且由于亚洲黑客等事件接连发生,加密投资者在今年多次遭受重大财产损失。

几个月来,B.Riley FBR Inc.首席全球策略师Mark Grant一直警告客户不要把钱投入加密货币。“人们现在才意识到他们极度狂热地追捧加密货币是件多么危险事。”

首家全球基准供应商、指数数据和公司信息的提供者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世界指数(MSCI World Index)显示,全球股票价格在1月达到最高点,自那时以来一直无法收回高价,而比特币价格仍低于12月的峰值。

2017年,投资者争相押注加密货币已经成为主流。比特币和加密货币市场被所谓的动量交易推动得远远超过基本面的范畴。数十亿美元的ICO催生了一系列产品和服务,而华尔街和“机构”资金争先恐后地入场想要分一杯羹。本月早些时候,隶属于纽约证券交易所集团(NYSE)的洲际交易所集团(ICE)宣布推出全球性的数字资产平台Bakkt,使用微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为2700亿美元的数字资产市场创建一个开放、受监管的全球生态系统。不过,上个月,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再次遭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拒绝,ETF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让人捏了一把汗。

比特币注定不会归零,最起码在未来的几十年的时间段内不归归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018年加密货币市场再陷危机

一、比特币的共识度最高

我想很多接触到币圈或者链圈的小伙伴,基本上都是从认知比特币而开始,所以在众多的币种之间,比特币的共识度是最高的,而我们常说,数字货币的价值支持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共识度的问题。

对于现在数字货币的投资着来说,现在有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已经认可了比特币的价值,因此在其有生之年,这个观念或许会一直伴随,因此最起码在未来几十年的光景中,比特币不会出现归零的可能。

当然,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也不排除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会出现替代比特币,在或者其他的问题会导致比特币归零的可能,但这种几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的。

二、区块链项目的良性发展

为什么说现在有很多区块链项目,做的相对于比特币网络来说,更安全、更完善、更便捷,但是币价却还是跑不过比特币,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比特币的共识度最广。

因此可能现阶段大部分的项目方都存在割韭菜的行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或许各种优质的应用也会随之落地,因此只要整个区块链行业,整个数字货币行业都在高速、良性的发展,那必然不会导致比特币的归零。

毕竟对于比特币来说,算是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开拓者。

三、比特币具有“收藏”价值

我们说,为什么唐朝时期的一个破碗、王羲之的一副真迹、名家的各种画作等等,在现在的价格都是不菲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其现实意义并没有多大的作用,主要的价值在于其“收藏”价值,也可以说是一个共识价值,只有大家都认可,那就会有一定的价值体现。

同样对于比特币来说也一样,首先是满足了一定的稀缺性(2100万其实不算太多,另外随着BTC的丢失,也会越来越少),其次也满足了不可复制/篡改性,最后也满足了共识性;因此比特币就会和这些“艺术品”一样具有收藏价值,只不过存储的媒介不一样罢了,一个存放在保险箱中,一个存放在硬盘里。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无非就是两种答案,一种是剩下一定的鸡毛,另外一种是还能继续稳定的发展;

2018年加密货币市场再陷危机

区块链货币盛极而衰,早有定数

业内人士将区块链行业大概分为“币圈”和“链圈”。前者以虚拟货币为主营业务,而后者主要进行分布式记账与实体应用衔接的落地。

随着2017年比特币的热炒,区块链技术一度与虚拟货币划等号。发币来钱快的事实,催生了行业内外“一拥而上”的现象。

一度,推出一个“生态”、发布一本“白皮书”就能圈到不菲的融资。其疯狂、盲目程度,让一些段子手调侃:马桶也能进入区块链,粪便也可产生价值。

为了抑制疯狂态势,2017年9月,监管部门决定关闭中国境内虚拟货币的交易所。然而,相关专家表示,交易所主体不在中国,其实是转移到了海外。

众享比特公司市场总监王洪认为,最近比特币一落千丈,一方面是因为监管的紧缩,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体的离场。业内人士表示,“因为信息不对称、获得信息慢等原因,最后先跑出来的肯定是散户。”行内将其称为“割韭菜”。

发财梦破灭的散户中,除了热炒比特币的,还有跟风买了代币的,一些企业通过对区块链技术小修小补,突出“奖励机制”,通过“贡献了流量”“贡献了内存”等理由支付“代币”,号称“躺着就能赚钱”,煽动不劳而获的欲望,混淆比特币、区块链概念。还有一种“被割”的,是因虚拟货币热炒噱头被诓骗的。媒体调查显示,在二、三线城市,一些以比特币为幌子的集资活动很容易就能从年长者手中骗走钱财,他们甚至没有进入所谓的币圈。

“奖励机制是区块链系统自带的一个部分,它本身并不‘邪恶’。”王洪说,无论哪种虚拟货币都应该客观冷静看待;虚拟货币系统运用得当才可以派生出有市场价值的技术和应用。

本文出自财经头条网(https://www.cj1.com.cn/),更多财经资讯请访问财经头条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