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塔尔寺,八座如来宝塔,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


塔尔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位于今青海省湟中县城,距离西宁市仅26公里。是当地佛教徒为了纪念宗喀巴而在他的出生地建造的著名格鲁派寺院,在藏传佛教界特别在格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

塔上装饰有莲花和佛祖从诞生至圆寂八件大事,八座塔从东到西依次是: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降生时行走七步,步步开一朵莲花);菩提塔(纪念释迦牟尼修行成正觉);四谛塔(纪念释迦牟尼初转四谛FL);神变塔(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时的种种奇迹);降凡塔(纪念释迦牟尼从天堂返回人间);息诤塔(纪念释迦牟尼劝息诸比丘的争端);胜利塔(纪念释迦牟尼战胜一切魔鬼);涅槃塔(纪念释迦牟尼入槃大道,进入不生不灭的境地)。

大金瓦殿位于塔尔寺正中,是塔尔寺最主要最古老的建筑。殿最初建于1560年,大殿的底层为硫璃砖墙壁,第二层是边麻墙藏窗、金色梵文宝镜,大殿内的柱廊都用藏毯包裹着,上方高高地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梵教法幢”。殿的二楼,是一周只有两、三米宽的回廊。幽暗的光线下,是酥油灯不灭的灯火。晃动的灯影里,是喇嘛们低声传来的诵经声,那高高供着的35尊镏金的铜佛像在无声中指点着另一种江山。


塔尔寺小金瓦殿又名为护法神殿,建于1631年。让没有准备的人心惊的是,寺中的回廊内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据说,这些走兽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这是喇嘛们的美好愿望。而世间无休无止的心魔,何时才能被彻底征服?

大经堂是塔尔寺ZJ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藏式平顶建筑,面积1981平方米。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大经堂为168根柱子。大经堂内矗立的108根大柱子,缀以各色刺绣飘带。经堂内悬挂用各种绸缎剪堆、堆绣的多种佛像、佛教故事图与ZJ生活图,并悬挂各种壁画。经堂内设蒲团上千个,可供2000多喇嘛集体诵经之用。经卷存放在四壁的经架上;上千尊铜质馏金佛像置于四壁的神龛中。

小花寺又名长寿佛殿,是为七世达速喇嘛念长寿经而建的,故名长寿佛殿。它已形成一个小型院落。正面为硫璃砖墙突出的小门,玲珑别致。院内种有菩提树,树叶茂盛,浓荫蔽日,清洁优雅。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等佛像三十多座。木刻浮雕,层层重叠,佛龛背景,雕木绘金。手工雕饰精湛细致,是塔尔寺木刻艺术的结晶所在。其外形为二层代檐廊重檐歇山顶、屋顶四角翘起,斗拱精巧明快,犹如一幅优美的木雕画图。


九间殿在塔尔寺内,就是9间硬山式建筑,建于明天启六年。是供奉五方如来的地方。北三间中央是如来佛,塑像造型敦厚谨严,形象肃穆庄重,其他塑像如财源仙女、妙音仙女等。殿内有一块数百斤重的大石头,年长日久,已被酥油涂抹成黑色,上有脚印一个,传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年幼时脚踏此石留下的,石上还有一对很深的手指印,也是宗喀巴儿时用手指抠的。

大拉浪又称大方丈室,藏语称扎喜杭赛。在塔尔寺的最高处。建于清顺治七年。由山门、牌坊、经堂、公署等组成,是塔尔寺行政事务负责人法台的居住处。

巨大的佛像(大唐卡),从山坡下一直铺放至山脚,这时巨大的佛像就展现在寺庙僧人和信教群众以及游人的面前。 每次只晒一种,在寺院山坡上展晒。晒佛仪式非常隆重,信徒和观众极多,十分壮观。

农历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元宵佳节。在塔尔寺一年一度的酥油花展,将会在元宵夜绽放。

“磕长头”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遇河流,须涉水、渡船,则先于岸边磕足河宽,再行过河。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虔诚之至,千里不遥,坚石为穿,令人感叹。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表示自己的诚心。

转经筒,亦称嘛呢转经轮,藏传佛教信徒人人持有,不停地摇转。以短暂的时间或在殊胜的节日里转经轮或于日常中如小溪流水一样不间断地转经轮可使三界众生获得解脱。转动一日经轮可以圆满一亿心咒的功德。口中诵咒,手转经轮,心里观想咒轮,如此能够三者不离经常修持,来世可以获得殊胜窍诀的解脱法。

悬挂经幡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藏民族地区的一种ZJ习俗,。风每吹动一次经幡,就如同将上面的经文诵读了一遍。上苍诸佛保护一切制造和悬挂经幡的人们有经幡,就有善良吉祥。藏传佛教主张信徒循环往复地诵念经文,特别是六字箴言,因为这六个字被认为是一切经典的根源,只要反复诵念,便可以积累功德,功德圆满时就能够得到解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