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

閩太祖王審知(閩南語:Ông Sím-ti;862年-925年) ,表字信通,一字詳卿,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 ,威武軍節度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

出身貧苦,後在唐末民變期間,與兩位兄長一起加入王緒的農民軍,隨之轉戰福建。后王潮廢殺王緒,諸將便擁戴他為首領。乾寧四年(897年)王潮去世,王審知繼其位,朝廷任他為武威軍節度使、福建觀察使,累遷至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琅琊王。天佑四年(907年),後梁太祖朱溫升任王審知為中書令,封閩王。王審知在位時,選賢任能,減省刑法,珍惜費用,減輕徭役,降低稅收,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使福建的經濟和文化得到很大發展。而且儘量避免戰爭,並與中原王朝保持朝貢關係。

閩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諡號忠懿王。其子王延鈞稱帝后,追諡為昭武孝皇帝,廟號太祖。因王審知三兄弟對福建發展貢獻很大,福建人尊稱王審知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

基本信息

  • 本名
  • 王審知
  • 字號
  • 字信通,又字詳卿
  • 所處時代
  • 五代十國(閩國)
  • 民族族群
  • 漢族
  • 出生地
  • 淮南道光州固始
  • 出生時間
  • 862年
  • 去世時間
  • 925年12月30日
  • 主要成就
  • 割據福建,發展閩地經濟;建立閩國
  • 官職
  • 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封爵
  • 琅琊王(唐)→閩王(後梁)
  • 追尊
  • 開閩尊王、開閩聖王、忠惠尊王
  • 廟號
  • 太祖
  • 諡號
  • 忠懿王→昭武孝皇帝

隨兄征戰

秦名將王翦的後代,琅琊王氏士族。王審知的父親王恁,

中國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

王審知題跋像

終身務農。王審知的哥哥王潮,在光州固始縣中擔任縣吏。唐朝末年強盜群起,中和五年(885年),壽州(今安徽壽縣)人王緒攻陷固始,王緒聽說王潮兄弟勇猛有才,便召到軍中,讓王潮擔任軍校。 王緒為人多疑,凡有才能的部將,都找藉口殺掉,王潮十分害怕。 便遊說前鋒諸將,挑選數十名壯士,埋伏竹林裡,將王緒擒獲並囚禁軍中,不久王緒自殺。王緒死後,前鋒諸將擁戴王潮為首領。

光啟二年(886年),福建觀察使陳巖任命王潮為泉州刺史。公元892年(唐景福元年),陳巖去世,陳巖的女婿範暉自稱福建留後。王潮派王審知進攻範暉,久攻不克,士卒傷亡很大,王審知請求退兵,王潮不同意。王審知又請王潮親臨指揮,並增派援兵,王潮回答說:"兵與將死光了,我再親自去。"王審知只好親自督促士卒苦戰這才攻克,範暉被殺,範暉部眾投降,由此王潮全部佔有閩、嶺五州的疆域。 朝廷任命王潮為福建觀察使,王潮讓王審知擔任副使。

繼嗣兄位

王審知外表雄偉健壯,隆額方口,常騎白馬,軍中稱他

中國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

王審知塑像

為"白馬三郎"。 王審知擔任觀察副使時,犯了過錯,王潮仍然加以鞭打,王審知沒有怨怒之色。乾寧四年(897年),王潮病重,他捨棄自己的兒子王延興、王延虹、王延豐、王延休,而委任王審知掌管軍政事務。

乾寧四年十二月十三日(898年1月9日),王潮去世,王審知將職權讓給二哥王審邦。王審邦認為王審知有功,推辭而不接受。王審知於是嗣位,自稱福建留後,上表告知朝廷。

朝廷賜封

中國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

王審知宗祠

王審知嗣位之後,朝廷升福州為武威軍,任命王審知為武威軍節度使、福建觀察使,後多次升遷至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琅琊王。天佑四年(907年),朱溫篡奪唐朝政權,建立後梁,史稱後梁太祖。開平元年(907年)五月初三日,朱溫進封王審知為威武節度使兼侍中。 開平三年(909年)四月初四日,後梁太祖朱溫加封王審知為中書令、閩王 ,升福州為大都督府。

渡海朝貢

中國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

王審知繡像

開平三年(909年)九月,淮南高季興派遣使者張知遠到福建與王審知建立友好關係。張知遠驕橫傲慢,王審知就把他殺了,並上表把淮南的書信進呈給朱溫,朱溫便開始與淮南斷絕關係。

當時,楊行密佔據江、淮一帶,所以閩中與中原隔絕,王審知每年遣使朝貢後梁,都要越過大海到登、萊上岸,來去經常遭遇狂風波濤的災禍,被卷翻淹沒的船隻有十分之四五。後唐莊宗李存勖即位時,王審知派使者朝奉納貢,李存勖詔令加封功臣,增加爵位食邑。

禮賢下士

中國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

王審知

王審知雖出身盜賊,但為人節儉,禮賢下士。王淡,是唐朝宰相王溥之子,楊沂,唐朝宰相楊涉之弟,徐寅,唐朝知名進士,都在王審知手下任職。又設學四門,以培養閩中優秀學士。招攬海中蠻夷前來經商。

因病去世

中國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

王審知墓

同光三年(925年)五月,王審知患病臥床,命令他的兒子節度副使王延翰暫時代管軍府事。 十二月十二日,王審知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諡號忠懿王。其子王延翰嗣位,自稱威武留後。

長興四年(933年),王審知次子王延鈞稱帝,追諡王審知為昭武孝皇帝,廟號太祖。

為政舉措

王審知起自田間,而到富貴,常常以節省勤儉為原則,選拔任用優良的官吏,減省刑法,珍惜費用,減輕徭役,降低稅收,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三十年之間,管轄境內平安歡樂。

趣聞軼事

王審知在位時,招攬海中蠻夷前來經商。當時海上有一個叫黃崎的地方,被波濤阻隔,一天傍晚被風雨雷電所震擊,開闢成為港口,閩人認為是王審知功德所致,稱為"甘棠港"。

歷史評價

司馬光:審知性儉約,常躡麻屨,府舍卑陋,未嘗營葺。寬刑薄賦,公私富實,境內以安。

歐陽修:審知雖起盜賊,而為人儉約,好禮下士。

蔡東藩:閩祖王審知,雖起自盜賊,而好禮下士,有長者風。

史書記載

《新五代史·卷六十八·閩世家第八》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僭偽列傳一》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六》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七》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三》

後世紀念

陵墓

中國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

王審知墓碑

閩王王審知墓,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北郊戰坂鄉蓮花峰的鬥頂山。墓原在鳳池山,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遷葬於此。蓮花峰是郡城主峰,旗鼓分列,面對五虎,氣勢宏偉。陵園內原有殿堂牌坊以及蓮花、永興兩院(寺),閩亡,均廢。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又遭屯軍盜掘,今僅存三層墳臺及翁仲、石獸等。臺上有兩座並列的長方形磚墩,1981年重修,發現墩下為墓室,左室有閩王墓誌銘,右室有夫人任氏墓誌銘,均翁承贊撰。墩後圍有墳壁,上為封土,封頂有唐閩忠懿王墓碑,是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重修時所立。[7]

閩王祠

中國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

福州閩王祠內的王審知像

閩王祠始建於五代,坐北朝南,原為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居住的府第。王審知治閩29年間,促進了福建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政績卓越,後人譽稱"開閩王"。後晉開運三年(公元946年),將其故居改立祠廟,奉旨祀典。北宋至清,五度重修。現內存唐碑一,宋碑二,明碑一是珍貴的歷史文物。1961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將閩王祠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故居遺址

王審知故居遺址,位於今河南省固始縣分水亭鄉王堂村。故居建於唐末,四周有水塘環繞。直至清代末年這裡的建築群仍有一定得到規模。由於歷史的原因,所有的建築已淪為廢墟,成為遺址。

王審知故居遺址佔地6000平方米,四面環水,遺址內隨處可見唐-清時代的磚、石、瓦礫。如今,有許多閩粵人和海外僑胞以及王代後裔來此觀瞻,尋根問祖。[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