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造车,敲响了谁的丧钟?

苹果造车的消息,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是源于一则海外媒体报道,称7月份被特斯拉确认离职的首席工程师Doug Field重回苹果公司,后来这一消息已被苹果公司发言人证实,但回归后的岗位设置并未透露。随后有消息称,他将与Bob Mansfield一起工作,继续引领苹果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泰坦计划”。

苹果造车,敲响了谁的丧钟?

苹果造车,是真是假,一时扑朔迷离,却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为何一则人事变动,会引起苹果造车的极大猜想?“泰坦计划”早已不在神秘,难道苹果这回真的要造车了?

只因“泰坦计划”不可小觑,苹果这一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将赋予苹果造车提供无限可能的空间。

我们看,回归苹果的Doug Field原是曾担任苹果Mac电脑硬件工程部副总裁,他于2013年加盟特斯拉,是特斯拉Model 3车型研发主管。而鲍勃·曼斯菲尔德(Bob Mansfield)则是苹果的联合创始人,在2016年“泰坦计划”转变收缩后被认命由他继续引领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负责人。

苹果造车,敲响了谁的丧钟?

怎么看,苹果造车之心,未死!苹果“泰坦计划”的每一小步,都是将来改变汽车行业的一大步。

这个苹果造车项目的代号:Project Titan,始于2014年,当时所有加入这个秘密部门的工程师有600人之多,且被告知,他们的工作是公司的“Next big thing”:一个将挑战底特律,颠覆汽车行业的产品。

在随后的“改造汽车”“塑造汽车”层面,苹果工程师成员增至1000人之多,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关注车辆的每一个细节:静音开门的机械化车门、没有方向盘和油门的内饰、不用雨刷器的玻璃、用作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显像的车窗及内饰、激光雷达技术,甚至苹果还想重新发明轮胎,由现在的扁圆行改造成圆形,以便轻松横向移动。一时改造汽车是脑洞大开,范围涉及产业链中的工业设计、材料、芯片、智能系统、模具、玻璃、显示等等。

后来,在苹果造车起步到底是半自动驾驶还是全自动驾驶?以及打造苹果汽车系统软件CarOS到底是用苹果自己的语言Swift,还是业界通用的C++语言?内部高层起了严重分歧,路线之争没有达成一致,最后苹果造车项目搁浅。并于2016年10月份苹果对外给人感觉造车计划停滞,更加关注嫁接整车企业的无人驾驶汽车系统软件服务公司方向发展。

但在去年苹果10周年之际,Project Titan团队又开始扩张,招募一大批自动化系统方面的人才,目前人数达5000人之多。

根据去年苹果6月份一份报告中称:苹果的自动驾驶汽车战略最终会做软件转向整车设计,并为第三方服务和内容搭建一个平台。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去年6月份也曾坦言到:我们专注于自动驾驶系统,这是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技术,我们认为它是所有AI(人工智能)项目之母,这可能是最难实现的人工智能项目之一。

在随后的自动驾驶路试车辆的增多及有关自动驾驶技术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频繁申请的专利中可以看出,苹果造车的技术再向整车方面迈进。

再说,苹果不差钱,根据苹果公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财报,苹果目前的现金储备达2851万亿美元,巨额现金流无人能敌。根据美国税法,如此之巨的现金储备量,若不用于企业经营则是要支付高达35%的税费的,就算税率将至10%,苹果也要交两百多亿美元的税。想想看,与其要支付巨额税费,不如为苹果打造另一条盈利项目,这是苹果一条必须要走的路,再说,美国政府目前更会鼓励苹果造车。

而技术更不是问题,从“泰坦计划”成立,时至今日,已有4年的时间,按造车的时间周期,明年就到了造车的第5个年头了。苹果这期间的人力,财力的巨大投资及以上提到的有关自动驾驶系统层面各项专利的大量报备,无不彰显出这家以技术主导型的公司,在软硬件方面拥有超强的开发能力。

苹果造车,敲响了谁的丧钟?

显然,苹果不可避免还是要造车。

理由很简单,苹果是一家“吃独食”的企业:自己控制硬件、软件、有自己的一个平台。

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乔布斯生前曾说过:“我们有平台去设计好一辆车”

苹果汽车能否像旗下的iPhone、iPod、iPad、iMac一样,成为行业的革命者和塑造者呢?从目前苹果公司的产品中可以看出,苹果新产品的推出,总是行业的革命者和塑造者的形象,消费电子是这样,相信汽车也亦如此!

只是,苹果汽车的问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会怎样?想想,会比会是:就像那美国“秃鹫”在上空盘旋,紧紧盯着奄奄一息的中国新能源公司的画面呢?

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区留言。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麻烦关注一下,您的关注,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