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又双叒叕出事,“夺命”狂奔的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坑”

众所周知,碧桂园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销售业务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7月中旬,《财富》杂志发布2018年世界500强排行榜,碧桂园更是再次上榜,并且排名大提升,比前一年提升了114名,上升到了第353位。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碧桂园集团已进入全国700多个城镇进行开发建设,2017年碧桂园集团合同销售金额为5508亿元,同比增长78.3%,合同销售面积60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9%,毛利和股东应占核心利润分别为587.9亿元和246.9亿元,增幅高达82.35%和106%。今年上半年,碧桂园集团合同销售金额已达4124.9亿元,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但是,在大幅销售攀升的背后,让碧桂园受到关注的还有其频发的安全事故,不少人调侃到,碧桂园现在正在"夺命"狂奔,所谓"五星级的家"应该改为"五星级的坑",碧桂园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其信任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01 "流人血"的碧桂园

7月26日晚上,六安城区刮大风下大雨,金安区碧桂园 · 城市之光建筑工地上,一处围墙和活动板房坍塌。有目击者称,整个一层全都压没了,二楼的工人在一个一个往外爬,最后16人送至医院,其中抢救无效死亡6人、1人伤情危急、2人伤势较重。

这并不是该项目第一次出事,去年11月,该项目也曾因安全事故,导致1名工人死亡。

碧桂园又双叒叕出事,“夺命”狂奔的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坑”

根据六安市市委、市政府官方消息,涉事工地为围墙和活动板房坍塌,事发时六安城区降雨量达70毫米/小时,短时风速7级左右。次日,碧桂园回应该事件称,"我们正对全集团所有施工项目下达要求,进行全覆盖安全检查"。此外,"包含工程红线以外的施工队临时设施都应纳入本次检查整改范围"。

但碧桂园的回应似乎未能得到外界理解。有网友就六安事件评论称,"全市就倒你们一家,都怪风太大"。

"被风吹倒"的碧桂园这已经是自6月以来,所发生的第三起坍塌事故了。

7月12日,位于杭州萧山所前镇的碧桂园前宸府项目出现问题。项目南侧里士湖路路面发生了道路坍塌,出现了一个大坑,工地部分基坑的水泥地也发生了倾斜。路面的裂痕延伸到了前宸府旁边的居民楼。

6月24日,位于上海奉贤的碧桂园红墅林项目发生项目坍塌,坍塌面积约300平方米,最终造成一位51岁的工人被混凝土压死,其余9人受伤。

碧桂园又双叒叕出事,“夺命”狂奔的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坑”

2018年不到一年,碧桂园在全国多地项目中,已经发生致人死亡的安全事故达5起,至少10人从中丧命。

2017年也同样如此:

5月,河南驻马店碧桂园项目工地现场塔吊倒塌;

8月,江西萍乡碧桂园项目在建工地坍塌;

9月,江苏盐城碧桂园项目发生安全事故;

11月,海南琼海博鳌碧桂园在建工地发生安全事故;

12月,广东阳江江城区岗列街道碧桂园项目发生事故。

02 "打鸡血"的碧桂园

"人血"流淌,地塌楼危之外,碧桂园还因一则"鸡血"新闻被推到舆论风口。

7月16日,网上流传碧桂园漳州御江府项目集体"喝鸡血"召开誓师大会,现场流出的图片上醒目地写着一行大字:

15天冲刺4000万,全力以赴,使命必达。

碧桂园又双叒叕出事,“夺命”狂奔的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坑”

虽然碧桂园漳州项目工作人员随即回应称,没有真的喝鸡血,只是形式而已,"喝鸡血的话,太不人性化了,而且有寄生虫,不可能喝的。"集团也火速发布了关于区域项目加强内部管控的提示,自我批评此举给企业品牌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但这紧急提示显然没能改变碧桂园的"厄运",提示才不过10天,就又有了更严重的六安事故,以及6个生命的逝去……

而碧桂园所倡导的经营管理文化,以及其所谓独门武器"高周转"和"自我监理"也引发大家的关注,"喝鸡血"就是"高周转"的一个缩影。

03 独门武器——高周转

碧桂园的"高周转"在业内成名已久,堪称是碧桂园高速发展的独门秘笈,不少房产商都表示十分羡慕。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也曾如此表述高周转对碧桂园的价值:"高周转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法宝","高周转是抵抗任何风险最有效的手段"。

什么是"高周转"?

高周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快",快速拿地、快速开发建设、快速销售以及快速回笼资金。

在今年,碧桂园的高周转更是被不断的推到新境界。

有报道称,碧桂园已将"高周转"标准由"456"(拿地之后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正、6个月资金再周转)提高到了"不可能完成"的"345"(拿地之后3个月开盘、4个月资金回正、5个月资金再周转)。为了贯彻这一目标,碧桂园总裁曾在一周内连签了三份内部加急文件,要求提高加大三四五线城市项目周转速度、报建速度、供货速度。

与此同时,碧桂园还发布了一系列与"高周转"所匹配的激烈和处罚措施,比如,项目摘牌到开工超过40天即撤职;开工工期大于7个月,项目总撤职;设计院接到需求后,要通宵出图;三四五线项目实现摘牌即开工、3个月内开盘,将会分别奖励项目总2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这些规定得以落实,此次出事的六安碧桂园项目理应在需执行"高周转"规定的项目之列。

这种速度说是"夺命狂奔",完全没有夸张,所谓慢工出细活,在碧桂园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有专业人士表示,高周转也不能违背科学,一定有一个限度,比如说水泥,凝结是需要时间的,普通砂桨正常需要八至十小时,你为了高周转,5小时不到就开始干上一层,能不出事吗?

而碧桂园却通过所谓的新型装配式建造体系SSGF,大幅缩短工期,达到进一步降低财务成本的目的,不出问题才怪了。

事实上,所谓"高周转"并不是碧桂园的首创,10多年前,万科就这么干过,王石也曾用"5986"(拿地后5个月动工、9个月销售、第一个月售出八成、产品必须六成是住宅)来描述万科的高周转模式。但2010年之后不久,万科逐渐放弃了对这一模式的死守。理由是,这会导致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社区品质,以及财务安全等问题。

万科放弃的事情,碧桂园却要做到更高难度和水平,即便是碧桂园自己解释到,"高周转不会影响工程质量",频发的安全事故,也不得不让人将质量与高周转联系在一起。

04 独门武器——自我监理

除了"高周转"的"快"之外,网上有人爆料出的碧桂园"自我监理"模式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众所周知,严格来说,工地项目上一般是两波人,一个是代表代表开发商的庞大施工团队,一个代表业主利益的零散监理,在这里面,监理所担当的就是"裁判"的角色,但如果"裁判"也是自己人呢,那质量还能得到保障吗?

碧桂园所实施的就是这种"自我监理"的模式,自己给自己做工程监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不但大大提高项目进度,还可自己给自己开质量与安全的路条。

据碧桂园的业内人士透漏,碧桂园的项目监理和施工方都是自己人,没有人很好的去监督他的工程质量,能省钱则省,所以这几年楼盘的质量每况愈下,各地业主维权事件频频发生。

05 碧桂园,请你放慢速度!

疫苗事件的发酵,转移了不少人的事件,但小编认为,碧桂园的安全问题也同样应该引起重视,毕竟同样是关乎生命安全的事情。

如果大家都存在侥幸的心理,

开建前的地基塌了,我们可以说:"幸好没人在里面。"

建设中的房子塌了,我们可以说:"幸好还没人住进去。"

那如果没有那么"幸好"又该如何呢?

碧桂园又双叒叕出事,“夺命”狂奔的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坑”

有人说,碧桂园之所以如此"夺命狂奔"是因为迫于国家政策的驱动,一方面"央妈"收紧钱袋子,地产商们早晨一睁眼就是一堆负债,另一边还面临不确定的地产政策变动,因此才必须和时间赛跑。

但是为了钱,就可以不对质量负责,对住户的安全置若罔闻,只顾着速度往前冲规模,完全不顾质量,那跟长生生物又会有什么区别呢?

企业家有雄心壮志是好的,但雄心壮志和贪得无厌往往一墙之隔,作为龙头大企业,碧桂园应该做的应该是承担起行业责任,树立好口碑,而不是一味的谋取自身利益。

因此,碧桂园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要放慢速度,兼顾速度与质量,不要为了所谓行业第一的宝座,为了努力维持销售业绩和节奏,而去减少对项目的投资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