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沉澱七年力作!《太陽照常升起》: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第一次看這部這部電影的時候,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點驚喜,它比我想象的要好太多。妖怪嫌它太過粗暴了,而我喜歡的,卻正是這肆意妄為的粗暴,野性和激情第一次在中國人的血液裡沒有被按住,它不可遏制的噴薄而發,讓很多人接受不了。寫給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

姜文沉澱七年力作!《太陽照常升起》: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姜文沉澱七年力作!《太陽照常升起》: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真正的藝術超越你的感知覺,理智,生而一切。藝術之美只能感受,彷彿被一種絕對理念扼住喉嚨,說不出,說不清楚,說了就會哭,後悔。但深愛這種被它摧殘的無力感。藝術之美讓你感覺個人靈魂的匱乏,精神的虛無,又人性之聖光。姜文的意識流走到一個極致。我眼中沒有道德,沒有邏輯,沒有感動,只剩美。

姜文沉澱七年力作!《太陽照常升起》: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姜文沉澱七年力作!《太陽照常升起》: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1958年的時候,兩個女人騎著駱駝前往大漠深處,她們應該是一個人。或者說,一個是真實的母親,一個是母親幻想中的自己。她們有兩種不同的命運,一個是去迎接自己的亡夫,然後帶著遺腹子去亡父的雲南老家。而令一個則是南洋的華僑,找到了姜文,和姜文結婚,最後發生背叛並離婚。

姜文沉澱七年力作!《太陽照常升起》: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1976年,因為一個夢,和一雙繡著魚的花布鞋,她“瘋”了。她看見了重複著亡夫曾經的話語:“我知道,我知道”的鸚鵡,她追逐這隻鸚鵡。癲狂狀態中的瘋媽周韻,她上樹去抓羊,跟貓說話,給樹刨坑,用石頭壘房子,在屋頂上用她的海邊家鄉方言反覆地背誦古詩。

姜文沉澱七年力作!《太陽照常升起》: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瘋媽不讓兒子上學,不讓兒子出門,不讓兒子出工,經常打兒子的耳光;然後把家裡的東西都摔碎了。影片開頭,她就把兒子的算盤摔碎了;有一次,她兒子陪著她把家裡的碗碟器皿統統都摔碎了。房祖名偶然發現瘋媽搭建的石頭房子,裡面把曾經破碎的東西都拼合好。

姜文沉澱七年力作!《太陽照常升起》: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姜文沉澱七年力作!《太陽照常升起》: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哪裡來的那麼多的風呢?看電影的時候就一直在想,哪裡來的這些風,彷彿從另外一個世界吹來的,吹得樹葉嘩啦嘩啦的響,吹得草嘩啦啦嘩啦的響,吹得瘋女人灰白的頭髮飄啊飄的,她爬到樹上,對著天空大喊,風就把她的話都吹走了。落到哪裡,不知道。很多人都不喜歡這樣的電影,因為誰會看那風,那樹,還有那帶著黃色鬍鬚的魚鞋有多麼美呢。誰會感受到在風中奔跑的赤腳,踏在乾淨的泥土上的感覺,泥土粘在腳底板上,把腳底板染成了紅色,誰會體會衝著太陽喊“火車在上面停下了,他一笑太陽就出來了”的瘋子一樣的自由。

姜文沉澱七年力作!《太陽照常升起》: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姜文沉澱七年力作!《太陽照常升起》: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其實整部影片的故事跟太陽都沒有關係。所以,太陽不過是最後,也是最大的隱喻。相比於用性壓抑來暗示壓抑的年代,太陽在最後的點睛。太陽不過是烏托邦的革命理想,或者這片禁錮了他7年不能拍片的紅色帝國。通篇都像在敘述一個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故事,但最後終於把這個故事放置在“太陽”下面。這是姜文最大的野心,他仍然沒有放棄表達他最渴望的主題。司空圖曾說,不著一字,盡將風流。他能把整部電影沒有一處筆墨來批判敏感的內容,但最後一個迴旋,整篇故事都是在表達他的批判。

姜文沉澱七年力作!《太陽照常升起》: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姜文沉澱七年力作!《太陽照常升起》: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壓抑的年代過去了,太陽照樣生起,太陽照姜文的模樣升起。但曾經的太陽卻一去不復返地湮沒了,曾經的純真愛情,曾經的理想與激情,曾經萌動的青春歲月,都伴隨著新的冉冉升起的太陽而徹底湮沒了。個人認為這是一部姜文拍給自己看的電影,正像他說的,是他與上帝的交流。其中的意味,只有導演能體會。這是一部只屬於姜文的電影。

姜文沉澱七年力作!《太陽照常升起》: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目前為止,《太陽照常升起》在姜文所有的導演作品裡排名幾乎墊底。但,如你所見,我深愛著它。我覺得,10年後,我們當然還記得反覆提起《陽光燦爛的日子》;也許30年後,更多人會記得《鬼子來了》;而50年後,人們會想起《太陽照常升起》。

姜文沉澱七年力作!《太陽照常升起》:你是沒看懂,不是沒看見

我是江大俠,更多影視資源,歡迎關注江南影視圈,

每篇文章均有相應影視資源(上映),影視資源,關注點贊,轉發收藏私信或者在評論區直接“@江南影視圈”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