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2018」2018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熱點,一文了解

「CHC2018」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热点,一文了解

2015年我國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專家組啟動了新版指南的修訂工作,新版指南歷經多次討論和修訂,尚未正式發佈。8月2號下午,在2018中國心臟大會(CHC)暨2018國際冠心病大會(ICC)暨第三屆中國血管大會(CVC)上,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王文教授詳細介紹了新版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研討過程中的熱點內容。

「CHC2018」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热点,一文了解

王文教授作報告。

王文教授報告說,從我國四次人群高血壓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從1991年到2002年再到2012年,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顯著升高,2015年的患病率更是高達27.6%。

表1. 我國四次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調查結果

「CHC2018」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热点,一文了解

我國高血壓防治,要執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重心下沉"的方針,明確治療高血壓的主要目標是預防腦卒中。

一. 高血壓中國證據

近年來我國完成了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大型的隨機降壓試驗證據包括CNIT、FEVER、STONE、HOT-CHINA等。

已經完成的FEVER、CSPPT等大型試驗,分別用非洛地平、依那普利-葉酸治療高血壓患者。研究顯示,血壓早期達標(1個月),可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補充葉酸有助於預防腦卒中,發生風險降低21%。

CHIEF研究結果表明初始小劑量聯合治療可明顯提升高血壓達標率;與未達標患者相比,達標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明顯下降;血壓<130/80 mmHg的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進一步降低。

表2. 大規模隨機對照降壓臨床試驗與註冊研究

「CHC2018」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热点,一文了解
「CHC2018」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热点,一文了解

圖1. FEVER研究結果。

「CHC2018」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热点,一文了解

圖2. CSPPT研究結果。

1. 根本目標

降低發生心腦腎及血管併發症和死亡的總危險。

2. 降壓目標

(1)一般高血壓患者

一般高血壓患者,應降至<140/90 mmHg(I,A;FEVER);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人群及以上的患者可進一步降至<130/90 mmHg(I,A;SPRINT、ACCORD、HOPE、EUROPA、CHIEF)。

(2)老年高血壓患者

◆65~79歲的普通老年人,血壓≥150/90 mmHg時推薦開始藥物治療(I,A),≥140/90 mmHg時可考慮藥物治療(IIa,B);≥80歲的老年人,SBP≥160 mmHg時開始藥物治療(IIa,B);

◆65~79歲的老年人,首先將至<150/90 mmHg;能耐受者,可進一步降至<140/90 mmHg(IIa,B);

◆≥80歲的老年人應降至<150/90 mmHg(IIa,B)。

(3)特殊人群

◆一般糖尿病患者的血壓目標<130/80 mmHg;

◆慢性腎病患者<140/90 mmHg,伴有蛋白尿的患者<130/80 mmHg;

◆冠心病患者<140/90 mmHg;

◆腦血管患者<140/90 mmHg;

◆妊娠高血壓患者<150/100 mmHg;

◆心力衰竭患者<140/90 mmHg。

3. 強化降壓理念與措施

◆對心血管高危患者:血壓降至130/80 mmHg可有益;

◆血壓>140/90 mm患者,可開始小劑量聯合治療;

◆一般高血壓患者初始用常規劑量降壓藥,降壓目標<140/90 mmHg;若能耐受,部分可降至130/80 mmHg;

三. 2018指南新增內容

1. 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分層指標變化

◆增加130~139/85~89 mmHg範圍列入危險分層表;

◆將心血管危險因素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診斷標準改為≥15 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腦卒中發病的危險因素;

◆將房顫列入伴隨的心臟疾病;

◆將糖尿病分為新診斷與已治療但為控制兩種情況,分別根據血糖(空腹與餐後)與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診斷;

◆慢性腎病3期-TOD;慢性腎病4期-臨床併發症(很高危)。

表3. 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分層

「CHC2018」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热点,一文了解

2. 各種血壓測量方法評價

◆診室血壓是臨床診斷高血壓和分級的常用方法。

◆有條件者應進行診室外血壓測量,用於診斷白大衣性高血壓及隱蔽性高血壓、評估降壓治療的療效、輔助難治性高血壓的診治。

◆動態血壓的監測可評估24小時血壓晝夜節律、體位性低血壓、餐後低血壓等。

◆家庭血壓監測可輔助調整治療方案,基於互聯網的遠程實時血壓監測是血壓管理的新模式。精神高度焦慮的患者,不建議頻繁自測血壓。

◆達標時間:對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而言,應根據病情,在4~12周內將血壓逐漸降至目標水平(I,C);

◆降壓藥物治療時機: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血壓仍≥140/90 mmHg和(或)高於目標血壓的患者應啟動藥物治療(I,A)。

4. 降壓藥應用的基本原則

◆一般患者採用常規劑量;老年人及高齡老年人初始治療時通常應採用較小的有效治療劑量。根據需要,可考慮逐漸增加至足量。

◆優先使用長效降壓藥,以有效控制24小時血壓,更有效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發生。

◆血壓≥160/100 mmHg(I,C)、高於目標血壓20/10 mmHg的高危患者(I,C),或單藥治療未達標的高血壓患者,應進行聯合降壓治療,包括自由聯合或單片複方製劑。

◆對血壓≥140/90 mmHg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劑量聯合治療(IIa,B)。

5. 相關危險因素處理

5.1 糖尿病

◆血糖控制目標:HbA1C<7%;空腹血糖4.4~7.0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或高峰值血糖<10.0 mmol/L。

◆容易發生低血糖、病程長、老年人、合併病或併發症多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標可以適當放寬。

5.2 房顫

◆易發生房顫的高血壓患者(如合併左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心功能降低),推薦使用RAS抑制藥物(尤其ARB),以減少房顫的發生(IIa,B)。

◆具有血栓栓塞危險因素的房顫患者,應按照現行指南進行抗凝治療(I,A)。

5.3 高同型半胱氨酸

◆補充葉酸可降低首發腦卒中事件的風險。

◆建議高血壓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患者適當補充新鮮水果,必要時補充葉酸(IIa,B)。

在報告的最後,王文教授總結稱,我國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與之前相比有所提高;腦卒中(出血)標化死亡率下降,但任重而道遠;高血壓治療的主要目標是預防腦卒中;降壓治療要達標,減少心腦血管事件;學習國際先進理念,走中國特色的高血壓防治之路。

心在線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劉明玉┆美編 柴明霞┆製版 田新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