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曦:缝制设备智能化发展,促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出现在纺织服装产业链中最多的词汇,莫过于“工业4.0”、“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与这些词汇关联最密切的无疑是纺织服装产业链中的制造业转型和智能制造,而在信息技术下的产业模式也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转变。其中,缝纫机械制造行业作为纺织服装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其智能化发展无疑将为纺织服装业带来技术支撑,促进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郑曦:缝制设备智能化发展,促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服装行业处在一个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服装企业呈现“缓增长”的时代。在“缓增长”的背后,是服装行业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生产成本的上升。“对于服装企业而言,无论是再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都迫切地需要在生产环节引入大量高效、便捷的互联网技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就有赖于我们缝制设备制造企业的支撑与支持。”浙江鸿立缝制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曦谈道,“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服装企业希望缝制设备企业能在基础设备层次满足服装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满足服装企业减少工人、提高效率、单工位多功能的全面智能化需求,而不仅仅是为服装企业提供简单用于加工生产的‘单机’。”

在缝制设备制造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道路上,浙江鸿立一直致力于成为“专业针织缝制设备智造商”,坚持走“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之路,致力用创新的技术为用户提高生产力、创造最大的效益。此外,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鸿立十分注重智能化缝制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以日臻完善的产业结构和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国内外广大经销商和用户的关注和好评。

企业成功发展的背后得益于创始人郑曦富有前瞻性的智慧管理。鸿立自2004年成立至今,一直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并且根据行业发展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缝制设备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减少服装制造商对人工的依赖。与此同时,在智能化生产技术下,鸿立不断提升个性化设计和定制化服水平,加速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向服务延伸。因此,鸿立在普通包缝机、绷缝机等产品上进行电机直驱、气动切刀、自动剪线、自动吸废料、缝料传感控制等技术的综合配套升级,形成不同规格、不同功能、不同档次的系列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郑曦不仅在管理上付出诸多成功实践,在智能缝制设备的研发上更是身前士卒。近几年来,以郑曦为主要发明人的专利技术有近10项,与之相配套的软件著作权1项,均获得国家授权。作为AL技术在缝制设备上的研发结晶,这些核心技术全部应用于鸿立缝制设备的生产中,产出的针织缝制设备,包括包缝机系列、绷缝机系列、平缝机系列等产品,具有智能程度高、操作简单、环保洁净等优点;同时兼顾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对于智能技术与传统制造的融合问题,郑曦表示:探索智能技术在缝制设备领域的应用十分重要,这关系到行业智能化升级发展,关系到新时代下缝制设备企业寻求突围的发展方向。浙江鸿立作为智能缝企的先行者,也在积极推动智能技术在缝制、针纺设备上的应用,在未来还将探索在行业智能工厂建设方案中的应用,与行业用户、合作伙伴一同寻找行业智能制造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为智能技术在缝制、针纺行业的应用推广、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做出贡献。

如今,鸿立已研制出多种自动缝制单元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缝制设备,旗下产品包括全自动智能包缝机、全自动剪线绷缝机、自动电脑平缝机等。这些包含鸿立研制心血的智能化产品将为服装纺织制造企业节省大量人工成本。其中亮相于2017年中国国际设备缝制展览会的“超高速直驱右切入气动自动剪线绷缝机(HR2633D-PUT-RPG)”,因配备了RP默认齿轮后拖轮、平轮后拖轮、气动自动剪线和滚轮扩张装置,使圆筒衣物上平松紧带的缝合工序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备受服装企业厂商青睐。

由此不难看出,服装产业升级,基础设备先行。作为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下游最主要的应用产业,纺织服装制造业在日益多样化的海内外市场需求和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下,对上游缝制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转型升级空间广阔。除此之外,我国作为当今服装加工的“世界工厂”,服装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缝制设备制造行业智能化发展必将有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而在这之中,浙江鸿立作为缝制设备制造行业的生力军,将依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和《智能制造2025》等国家级战略的指引,继续探索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在缝制设备领域的应用,助力服装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文:李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