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參加單位體檢正常爲何還會發生心血管病「漏網」?

45歲的陳先生是一名公司職員。近期總覺得胸悶、喘不過氣,到醫院做了常規檢查,結果卻被告知有心血管病。陳先生很不理解:“我年年都參加單位組織的檢查,上個月才剛剛做過,為什麼我會惹上它呢?”.....

年年參加單位體檢正常為何還會發生心血管病“漏網”?

圖片編號:P12091

明明各項檢查都正常,為何還會有“漏網”?

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專家指出:常規檢查並不等同於看病,如果感覺身體不適,應儘快去醫院做針對性的檢查,以便開展相應治療。而常規檢查則是通過不同的生理指標來評價描述人體健康狀態,對身體進行定期健康管理。

簡單點說就是:常規檢查所關注的多為基礎病、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而做針對性的檢查則是在普通檢查的基礎上更側重於某類疾病的早期篩查。倘若只進行常規檢查,卻沒有選擇針對性篩查,就有可能出現“年年到醫院做檢查,為何還會發生心血管病?”的困惑。

由此看來,依據個人具體情況,綜合分析既往史、家族史、健康危險因素以及經濟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才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宗旨!

年年參加單位體檢正常為何還會發生心血管病“漏網”?

圖片編號:P12238

既然做了針對性檢查,又為何要“定期”呢?

防治心血管病的檢查並非一勞永逸,一次檢查只能反映現階段的身體狀況。而定期檢查,做好每次檢查結果的收集和保存,通過逐次比對和既往病史的收集,構建良好的個人健康管理檔案,才是抵禦疾病的重要堡壘。

就拿中老年人群來說,老年人由於機體各器官的功能均在逐漸退化,加之可能患有某些慢性疾病,體檢項目和年輕人相比,不僅要更全面,也需要更加有針對性、定期性。這樣才能做到更大程度上的避免!

單憑“檢查”就能遠離心血管疾病嗎?

答案當然是不能的!定期檢查固然重要,但也離不開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防病最重要的是“合理膳食,適當運動”這八個字,但很多人真正做到了嗎?

把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每一天的點點滴滴中,看似簡單,實則不易。比如,有些人檢查出有心血管疾病,醫生建議多運動、少吃高熱量食物,而他第二天出門就忘了,或堅持十天半個月就放棄了。倘若時常如此,做再多的檢查也沒有任何用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