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微課堂」張思卿:到基層去

「培訓微課堂」張思卿:到基層去

張思卿,1932年出生,河南洛陽人,1952年加人中國共產黨。1985年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1988年任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1993年3月 至1998年3月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初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張思卿,並沒有滿足於坐在辦公室裡看材料、在會議室裡聽彙報。1993年5月,為了求證上述工作決策的正確性,他帶著高檢院的辦公人員離開了北京,他要深入基層就如何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狠抓嚴格執法、進一步強化法律監督進行調研。

5月8日下午,最高檢察官走下火車,踏上了貴州的土地。到達貴陽第一站時他就參加了貴州省、市檢察機關刑事案件疑難問題研討會,並在現場慷慨陳詞:“不瞭解人民群眾的呼聲就不能叫‘人民檢察院’,不研究實際就是脫離了實際。”在會場的聽眾看來,張思卿在提出這一觀點時,語氣中帶著難抑的激動。

9日上午,他在聽取貴陽市委、市檢察院的報告後,又及時提出:“以罰代刑是監督不力的一個主要方面,目前檢察機關的改革主要是強化法律監督……可以從貴陽市試點搞幾種犯罪的立案備案制度”;當日下午在和貴州省公、檢、法、司座談時,他又談到嚴格執法就是要解決徇私枉法問題;10日上午他與貴州省檢察院幹警座談,下午奔赴遵義:13日到安順;14日返回貴陽;15日東進凱里;16日又轉都勻……就這樣靠汽車,在貴州高原蜿蜒的大山裡,奔波了幾千裡的路。張思卿在旅途勞頓中不停思考深入反腐敗這個重大命題,並逐漸堅定了自己的工作思路。離開貴州,張思卿又馬不停蹄地來到廣西。廣西的某沿海城市,當時正處於改革開放發展最為迅速的時刻,整體經濟充滿了泡沫危險,但當地的領導似乎仍沉醉於冒進之中,看不到虛假繁榮背後蘊藏的危機。

按原來的日程安排,張思卿應該於第二天上午聽取當地檢察院的工作彙報,但在晚上接風宴時當地領導提出第二天先去開發區參觀,下午再聽彙報。張思卿感到疑惑,但他並沒有提出來。藉著席間上廁所的時候,張思卿低聲問帶路的當地檢察長:

“為什麼改行程?”

“因為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太忙了,還沒來得及審查我們準備的工作彙報,要等他們看過了才行。”檢察長悄悄告訴張思卿。

席上,張思卿繼續不動聲色。晚飯過後,他回到下榻的賓館,把隨行的辦公廳工作人員宋寒松和童建明叫進屋裡。他直接說:“基層向我們高檢院彙報時都是這麼字斟句酌,不敢說真話。我們怎麼能瞭解真正的情況?”為了不驚動有關方面,張思卿當下拿定主意,派宋寒松和童建明等人去該市下屬的幾個區縣檢察長的家裡以他的名義進行慰問,並說:“你們要聽他們說點心裡話、真實話。”是夜,張思卿一直沒有體息,等到很晚,等各路人員返回住處向他彙報摸到的實際情況。

張思卿有一句名言:“中央的精神和基層的實際,就像吃饅頭一樣上牙和下牙要咬合在一起,不然是咬不下來的。”在他看來,高檢院不瞭解實際情況就會左出一個政策,右出一個決議,只能讓基層疲於奔命,不符合基層實際,工作根本見不到實效。

1993年11月27日,張思卿又率領調研團隊先後到福建和湖南等地進行調研,主題集中於今年反腐敗鬥爭成果怎麼樣?存在什麼問題?下一步如何深入?明年工作怎麼開展?這次調研,既讓張思卿看到一年來全國各地的反腐敗成果,也讓張思卿更加深刻意識到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

12月9日,張思卿結束調研返回了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