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微宣讲:柏荣生老人照顾瘫痪儿子十四年(故事)

说唱新时代郯城微宣讲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讲述身边凡人善举、好人好事,中共郯城县委宣传部创新宣讲形式,开办了“微宣讲”栏目,并组建了郯城县宣讲志愿者队伍,以“接地气”、带温度的宣讲,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郯城微宣讲:柏荣生老人照顾瘫痪儿子十四年(故事)

陈怡卉

郯城县宣讲志愿者

郯城县广播电视台职工

大家好,我是郯城县宣讲志愿者陈怡卉,现在郯城县广播电视台工作。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是:柏荣生老人照顾瘫痪儿子十四年的故事,用坚韧铸就大爱,用希望守望未来。

郯城微宣讲:柏荣生老人照顾瘫痪儿子十四年(故事)

“妈妈,月光之下,静静地,我想你了……”十几年前,一首《天之大》红遍大江南北,母爱,再次引起无数人的共鸣,确实,母亲,一直是我们的避风港,无论你长到多大,只要你有母亲,你就可以在她的怀中做个孩子,在郯城就有这样一位“长不大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做李延林。

时间回到十四年前,曾在空军部队做地勤的李延林退伍回家后不久,便做起了贩卖蔬菜的生意,一家人生活虽说不上荣华富贵,却也其乐融融,这本是个美满的家庭,但所有的幸福在2004年2月12那天戛然而止,那天,李延林在德州平原县贩运蔬菜时,被一辆飞驰的摩托车撞出十多米远,当场昏迷不醒,虽经医院抢救命算是保住了,但他却再也没能醒来,栢荣生老人说,自那之后,天,塌了。十四年里,老人不断地在失望与希望中挣扎,在惊喜与绝望中哭醒,午夜梦回,她多么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儿子健健康康的站在她面前,再大声的喊她一声妈,然而,第二天睁眼后,看到的,却仍然是闭目“酣睡”的儿子,一次次的期待,一次次的失望,无人知晓,从希望到失望,从充满斗志到疲惫不堪的十四年里,柏荣生老人内心的煎熬,面对瘫痪在床的儿子,她用时间,用耐心,用爱,诠释着一个母亲的坚强和守望。

郯城微宣讲:柏荣生老人照顾瘫痪儿子十四年(故事)

谈起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柏荣生老人想到的便是那个滴水成冰的冬天,儿子因为抵抗力弱感冒发烧了,这可愁坏了李家人,医生说,喉咙有痰不能平躺,不然就会有窒息的危险,柏荣生老人便三天三夜把儿子抱在怀里,为了增强儿子的抵抗力,家里的营养品老人舍不得吃一口,全给了儿子,而老两口自己却在严寒中煎饼就着咸菜寸步不离地守护着,窗外大雪纷飞,可两位老人的心却很暖很暖,因为他们坚信,坚信自己的儿子终有一天会睁开眼,对着他们,叫一声爸妈。

老人的坚持也深深的打动了李延林的妻子,在老人不抛弃、不放弃坚定信念的感染下,十四年来,这位柔弱的女性用肩膀支撑起了这个多难的但充满爱的家。一说起儿媳妇的重情重义,大娘就泪流满面,她常对人说:“俺儿媳妇可怜啊,别人家遇事都是两口子一起商量,俺孩子没人商量,早出晚归打工挣钱,照顾这个家,不容易啊”。就是这样的一家人,面对困难不仅没有一丁点的放弃,反而凝成了牢牢的一股绳,并借这股绳,勇敢携手前行。

郯城微宣讲:柏荣生老人照顾瘫痪儿子十四年(故事)

70岁,一个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为了照顾“酣睡”在床的儿子,而要14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柏荣生老人执着的母爱深深的触动着人们的心,身为县电视台记者的我们怀着敬佩,来到老人家中,进行了采访,采访中,老人一直在流泪,或许只有在此刻,她才能释放内心的脆弱和无助吧。李家的境况也是一贫如洗,但我们能从老人坚定的眼神里 读懂一个母亲的选择:不抛弃,不放弃。我被老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台里的同事被深深的感动了,许多认识不认识柏荣生老人的郯城人被深深感动了,他们纷纷来到老人家中看望老人,给这个家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们都曾抱怨,社会的浮躁让我们无法安放纯净的灵魂,我们都曾鄙视,鄙视身边那些拒绝赡养老人的子女,那些抛弃亲生骨肉的父母,这些负面新闻,影响着我们对这个社会的正确认知,影响着自己对某一事件的公正判断,却不曾想到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的一角,一位老人在用十四年,甚至一辈子的等待,守护着一个渺茫的希望,守护着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是啊,一瓦顶成家,家的含义并不只是一个空荡荡的房子,而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温情和幸福,有时候天灾人祸会拆散一个家,但有时候困难中的守望相助也会诠释家的真正含义,大爱无疆,我想,柏荣生老人一家带给我们的便是这种大爱;一家人面对困难时的不抛弃不放弃,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也在无形之中影响带动着周围的人,大爱无声,这便是他们带给这个社会的力量。

我在想,身为记者,我该如何坚定我的选择?工作中遇到的突发状况、忙不完的工作、生活中的琐碎,我曾想过要不要这么努力,但此刻,只有一个声音,一个执着的声音坚定的告诉我:要!无论前面的路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会坚定地走下去,遵循自己的初心,坚定信念,不抛弃不放弃,为宣传社会正能量唱响最强音!

郯城微宣讲:柏荣生老人照顾瘫痪儿子十四年(故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柏荣生老人一家便如郑燮写下的《竹石》一般,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我也坚信,通过电视台的报道和媒体力量,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柏荣生老人一家一定会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