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之眼:環型外型的形成至今仍是一個謎團,被稱爲地獄之門

非洲位於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之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縱跨赤道南北,非洲大陸高原面積廣闊,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高原佔非洲面積的60%以上,有“高原大陸”之稱。非洲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記載。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

撒哈拉之眼:環型外型的形成至今仍是一個謎團,被稱為地獄之門

撒哈拉沙漠形成於約250萬年前,是世界僅次於南極洲的第2大荒漠,面積約906萬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位於非洲北部,該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撒哈拉”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在阿拉伯語中“撒哈拉”為大沙漠,源自當地遊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原意即為“大荒漠”。

撒哈拉之眼:環型外型的形成至今仍是一個謎團,被稱為地獄之門

撒哈拉之眼又被稱為“理查特結構”,位於非洲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的毛里塔尼亞境內,它的直徑達到48公里,在太空上清晰可見。起初該地形被認為是由於隕石碰撞而形成的,目前地質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地質結構上升或侵蝕造成的,這種環型外型的形成至今仍是一個謎團。被稱為地獄之門,因為任何接近它的人大多都失蹤或死亡,來此探險最恐怖的後果是屍骨無存。

撒哈拉之眼:環型外型的形成至今仍是一個謎團,被稱為地獄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