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装修不必心忧,专家教您化“弊”为“利”

  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报道 本周,华北地区迎来了一波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暴雨、甚至特大暴雨,这样闷热潮湿的天气,让正等着刮腻子刷漆的北京市民贺先生有些郁闷。原来,刮腻子师父说,墙壁天花板上面刮腻子,每一遍要经过一段干燥期,碰到雨季,一道腻子刮完后,一个星期都没有干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墙壁要刮三至四遍腻子后才可刷涂料。但是也不能着急,得等腻子干透后,再进行下一遍。”贺先生的装修只能多等些日子了。

  每年自6月下旬到8月底的炎夏,是传统的装修淡季,因为很多业主担心夏季高温湿热,会使得许多建材尤其是木制品受潮、膨胀、变形,装修时墙面、地面不易干透等问题出现。

  虽然夏季装修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专家称,其实夏季装修有不少好处。另外,现在随着建材性能的提升,很多人们担忧的夏季装修的一些不利因素已经不必再担忧了,如何减少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可在选材和一些重点工序上加以注意。

  夏季装修五大好处


夏季装修不必心忧,专家教您化“弊”为“利”

  1,施工过程更精细。夏天是装修淡季,不必太担心因赶工期而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工程质量会更好。此外,正是因为夏季气候变化大,装修工程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进行,所以装修机构往往会派在处理防潮方面更有经验的工人来操作,在施工工艺上也更加精细。

  2,漆面光泽度更高。在非雨天刷漆,因为夏季气温高,空气中的含灰量少于其他季节,可使漆膜更好成型。此外,因为夏季经常通风,油漆干燥速度加快,使得打磨非常及时,可充分显现油漆的光泽度,让漆面效果更好。

  3,更易避免“表干”现象。“表干”现象会导致墙面刷漆后涂料脱落,从而影响墙面施工效果。一般夏季气温相对潮湿,可以等墙面刮的腻子慢慢干透再进行下一步,就能从根本上避免常见墙体粉化、起泡和开裂等问题。

  4,瓷砖铺贴更牢固。因为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一般瓦工会提前浸泡瓷砖,主要为了保证瓷砖充分吸水,在使用时还要进行二次浸水,这样就使得瓷砖能吸饱水分,很牢靠的黏贴在地面或墙上。另外贴完瓷砖后,会用水浇透瓷砖表面,然后开窗户通风自然晾干,瓷砖就能粘得更为牢固。

  5、夏季更利于有害物体释放。首先,消费者更容易通过闻气味的便捷方式初步判断主材或装修工人使用的辅材是否环保。其次,装修完后,高温潮湿天气反而有利于加速空气中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释放,例如木质材料,当气温达到28℃,湿度超过45%时,材料中的甲醛就会成倍释放。另外,夏季装修施工的好处还在于可以开窗通风,加速释放有害气体,使装修更为安全。

  选材、工序多注意

  季节性因素不可能对装修毫无影响,无论选择哪个季节装修,都会有每个季节独有的问题。对于夏季装修,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可以通过选材和一些重点工序中加以注意,降低高温或者高湿天气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夏季装修不必心忧,专家教您化“弊”为“利”

  木质品的选材上,必须选择一些吸水率低以及变形系数较小的木材。包括主料的大芯板,辅料如白木条、阴角线、门边线、窗框线和踢脚板等,最重要的是注意其含水率。按国家规定,标准板材的含水率不能超过12%。专家建议,在雨季购买材料时,可适当选择干燥些的,材料进场后略放置一两天,使它与周围湿度相同,这样使用起来就比较合适了。另外,运送木质材料最好选择晴天的时候进行。小雨对普通的夹板不会造成太多大的麻烦,但对于饰面板一类的板材就会有影响。

  对于木材自然的膨胀收缩问题,夏季在铺装实木地板时,要掌握好分寸,为实木地板留下一定的伸缩系数。地板缝隙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铺装效果,地板缝隙过密,在木地板受潮膨胀后,会发生起拱变形的现象。

  易燃物品的摆放需注意,防火是夏季装修的重中之重。室内装修时工地上会堆积大量木质建材,因此在施工时,墙漆、油料等易燃物品应存放在室内阴凉、通风的地方,不要堆在一起;对工作区域和材料摆放区域做合理划分,杜绝带电作业靠近施工材料;木制品的油漆和胶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阳台,避免过度的阳光照射而加速产品老化,影响性能。

  施工时间上,不要急于赶工期。遇到潮湿天气,乳胶漆干得慢可能出现发霉变味的问题,做好基层腻子的干燥处理最为关键。室内要做好通风,每次的干燥时间要尽量延长。等腻子干透后,再刮下一遍,墙壁要刮三至四遍腻子后再刷涂料。

  夏季装修施工方面,有经验的工人会尽量规避天气因素造成的影响。例如雨季可以先将与木质材料、刷漆等无关的施工,比如水电的改造,但要注意不能将裸线直接埋在墙体或地板里,必须要用PVC电线管进行保护。尤其要注意在阳台等下雨容易淋湿的地方,埋线时露在外面的线头一定要特别处理,尽量包好,以免发生电线受潮短路或漏电伤人等事故的发生。如果是装修中期,可以先进行瓷砖铺贴工程,注意水泥砂浆的凝固时间要延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报道”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如未注明来源,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