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政權有多少個?

買雲南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在那顆歪脖子樹上吊死後,大明王朝核繼續苟延殘喘了將近40年,歷經四個皇帝,一個監國。

清朝時錢綺有《南明書》三十六卷。 詳細記錄了這一段歷史。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 滿族人入關,在北京正式開始了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歷史進入了清朝。

明朝最高統治者雖然死於非命,他手下的宗室及文武大臣卻沒有隨他而去,而是早早逃離了北京城,而宗室王爺還在地方抗擊清兵。

佔據淮河以南半壁江山的明朝大臣們也在引領者他們各自的隊伍以及不滿清朝統治的起義軍與清軍浴血奮戰。

這些“南明小朝廷“就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鄭成功)時期。

崇禎上吊後,福王朱由崧監國於南京,後即皇帝位,改元弘光。隨後清軍快速南下,圍攻揚州,揚州城池破,清軍屠城,史稱揚州十日。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

1645年 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鄭成功指父)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州稱帝,改元隆武。隆武帝在大臣黃道周的主持下發動了短暫的北伐,同時還採取聯寇抗清政策;

不過後來隨著鄭芝龍降清,事態發展急轉直下,隆武帝被俘後絕食而亡,清軍迅速佔領東南大部。

這時,大西軍的殘餘部隊和明朝官僚聯合起來,在西南地區又擁立桂王朱由榔為帝,改元永曆。

與之相呼應的是,鄭成功在東南沿海也乘勢崛起,東西兩面打擊清軍,抗清局面出現了高潮。(不過,這一段歷史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屬於“南明“)。


閒看秋風999


南明政權的數目,總的來說應該是四到五個,主要在於鄭家政權到底算不算南明的問題上。

第一個南明政權,自然就是天啟和崇禎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政權,他也應該算是最具有正統性的南明政權,因為他是神宗皇帝的親孫子,和皇室的親緣關係最近,不過他完蛋的也最快,僅僅一年就被攻破南京,並在江南地區被清軍制造了巨大的慘案。

第二個南明政權是唐王朱聿鍵建立的隆武政權,這是南明裡頭最進取、最有作為的一個政權。隆武帝即位之初,就著手發動大規模北伐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於南明內部派系鬥爭激烈,僅僅存在了兩年左右,隆武政權也宣告滅亡。

而所謂的派系鬥爭,就是指與此同時,在浙東地區,魯王朱以海被扶植監國。但是在這個時候,兩位王爺不但沒有攜手共進,卻為誰是正統地位大打出手,結果就是被清軍各個擊破,魯王也在隆武帝身死前一年就被擒殺。

最長命的南明政權就是桂王朱由榔建立的永曆政權了,一共存在了十五年。此時各地的抗清勢力基本都在向永曆朝廷靠攏,也確實掀起了三次反清高潮。但是,內鬥再次席捲南明朝廷,1659年南明的撤到緬甸境內,標誌著實際上這個政權的覆滅。隨後的咒水之難,更是將這個王朝推進了萬丈深淵。

而鄭家王朝作為隆武帝的支持者,儘管鄭芝龍投靠了清朝,鄭成功卻依然堅持抗清,並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功,由於他已經被賜姓朱而且封了延平郡王,因此可以算作明朝宗室。他在臺灣又堅持抗清了二十幾年,最終才被施琅平滅。



青言論史


崇禎滅國之後,南明一共經歷了三個政權六位皇帝,其中南明第一個政權,史稱“弘光政權”。是福王朱由崧在順治元年五月在南京建立的,年號弘光。弘光政權被當時的東閣大學士馬士英和閹黨、兵部尚書阮大鋮所控制。

明朝此時已經滅亡,但是民心還是有的,但是弘光政權內部的官僚還在內鬥,政治昏暗,貪贓枉法。順治二年,福王被俘,弘光政權結束。


南明的第二個政權是由唐王朱聿鍵所建,朱聿與順治二年在福建建立“隆武政權”,但是隆武政權也沒能逃脫滅亡的悲劇,建國次年便被清軍所滅,總的來說,隆武政權還是沒能阻止統治集團內部的亂象,各方勢力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致使隆武政權破滅。

南明的第三個政權便是“永曆政權”,是由桂王朱由榔與順治三年在廣東的肇慶建立的,永曆政權相對於其他兩個政權來說,優勢比較大,但是此時已經沒有迴天之術,雖然與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軍聯合抗清,無奈此時清朝已經勝券在握,但還是由於起義軍受到排擠,各方勢力未能持恆,導致集團內部矛盾重重,最終滅國。


南柯多萌


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攻破北京,明思宗朱由檢在北京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清軍入主中原之後,明朝宗室先後在南方建立了5個抵抗清朝的政權,他們統稱為“南明”政權。“南明”政權包括弘光政權、隆武政權、魯王監國、紹武政權以及永曆政權,前後共歷時18年。

弘光: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三,馬士英、史可法等人奉明福王朱由崧監國於南京。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即皇帝位,年號弘光,是為弘光政權。朱由崧是明神宗的孫子、老福王朱常洵的兒子,最初被封德得昌王,後來進封世子。明弘光元年三月,寧南侯左良玉稱“奉崇禎太子密詔,入誅奸臣馬士英以清君側”,在武昌起兵進逼南京。正月十一日夜,興平伯高傑被暗降清軍的河南總兵許定國誘殺於河南雎州袁可立府第,巡撫越其傑、參政袁樞和巡按陳潛夫則隻身返回金陵。

隆武:弘光元年(1645年)閏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撫張肯堂、禮部尚書黃道周以及南安伯鄭芝龍、靖虜伯鄭洪奎等,奉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監國,閏六月二十七日稱帝,改福州為天興府,年號隆武。

朱聿鍵,是朱元璋九世孫崇禎五年嗣立為唐王,崇禎九年因為率兵勤王擅離南陽而獲罪,弘光時獲釋。順治二年五月避亂經過杭州,鄭洪奎等人將他迎入福建。即位之初,隆武帝想有所作為,他聚集廷臣討論抗清戰守。即位不到半月就下詔親征,影響很大,同時他還安撫難民,聯絡抗清義軍,改變了原來弘光朝廷聯虜滅賊的錯誤方針,使得江浙、安徽、江西各地義軍紛起,響應抗清號召。

魯王時期:隆武元年閏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餘姚、會稽等地抗清義軍以及故明官吏縉紳的扶持下,明魯王朱以海在紹興任監國。朱以海是朱元璋十世孫,魯王朱壽鏞的第五子,他於崇禎十七年二月嗣王位。


紹武:隆武二年十一月初二,大學士蘇觀生、隆武輔臣何吾騶等在廣州擁立朱聿鍵的弟弟為帝,改元紹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軍李成棟部攻入廣州,紹武政權滅亡。

永曆:隆武二年十一月十八日,明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等擁戴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稱帝,年號永曆。


買雲南


南明政權有四帝兩監國。

第一個是建立在南京的弘光政權,皇帝是小福王朱由崧,江湖人稱“蛤蟆天子”。由南明重臣馬士英、姜曰廣、史可法等人擁立,存在一年既被南下的清軍滅亡。

第二個是唐王朱聿鍵的隆武政權,由鄭芝龍、鄭鴻逵等人擁立,在位一年被清軍李成棟部覆滅。朱聿鍵被認為是南明四帝中最賢明最有雄心壯志的人,可惜自己手中沒有軍隊,受制於海盜鄭芝龍家族。

第三個是廣州邵武帝朱聿奧,由蘇觀生等人擁立,存在僅一個多月,被清軍李成棟部俘殺,邵武帝比較有骨氣,拒絕李成棟的飲食供應,說“我如果飲你一勺水,死後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李成棟擒殺南明兩條龍。

第四個是永曆皇帝朱由榔,由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等人擁立,後來依靠大西軍餘部孫可望、李定國等人支撐,存在時間長達16年。

兩個監國是魯王朱以海和潞王朱常芳。

魯王朱以海被鄭遵謙、張國維、錢肅樂等人擁立監國,長期在浙江沿海一帶與清軍周旋,後來兵敗去往臺灣投奔鄭成功。



流賊聞之心膽搖


隨著明朝滅亡,逃到南方的南明政權共有三個。南明的第一個政權是由馬士英,阮大鋮等擁立福王朱由崧於順治元年五月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權”。第二年4月就滅亡了福王被俘。南明第二個政權是唐王朱聿鍵於順治二年在福州建立的“隆武政權”。第二年清軍進入福建,唐王被俘。南明第三個政權是桂王朱由榔於順治三年在廣東肇慶建立的,史稱“永曆政權”。這個政權後來退守雲、貴,存在了十五年之久。總之,南明的三個政權都很短命,只有永利政權因為地處邊遠,還存在了15年。因為南明這些小朝廷,仍然延續了明末那種腐敗無能,宦官專權,內部勾心鬥角,在士氣正旺的清軍全力追擊下,走向覆滅,這是必然結局。


樂樂愛收藏


謝邀請!關於這段曆史,我以為應該是這樣回答吧:

一、沉湎酒色的弘光帝朱由崧;

二、壯志難酬的隆武帝朱由鍵;

三、漂泊海上的魯監國朱以海;

四、危時高枕的紹武帝朱聿(金+粵);

五、問警即逃的永曆帝朱由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