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制药贝伐珠单抗冲刺上市,千亿肿瘤药市场大变局!

作者 | Chriss

来源 | 健识局(jianshiju01)

罗氏贝伐珠单抗400亿市场将受冲击。

公开数据显示,昨天(8月15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已受理齐鲁制药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贝伐珠单抗)新药2类上市申请。首个贝伐珠单抗的生物类似物或将加速上市。

齐鲁制药贝伐珠单抗冲刺上市,千亿肿瘤药市场大变局!

而另据健识君查询发现,除了齐鲁制药,2016年以来,信达生物、上海复宏汉霖(复星医药)、三生国健药业、百奥泰等8家企业的贝伐珠单抗,也早已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并被CDE受理。

齐鲁制药贝伐珠单抗冲刺上市,千亿肿瘤药市场大变局!

近年来,我国对生物类似物的研发鼓励力度加大。在2016 年7 月国家药监部门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中,规范生物类似药的概念,并首次提出“药物审批时应当重点关注: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的类似”。

业界指出,国家鼓励药械创新、鼓励生物类似物研发等政策支持下,本土企业正在向生物药领域进军,以贝伐珠单抗为代表的进口生物药,将逐渐失去独家优势,抗肿瘤药千亿市场也将受到冲击。

齐鲁冲刺领跑信达生物、复星医药等

齐鲁制药的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贝伐珠单抗)对标的是罗氏的三大王牌药之一——安维汀。该药2004年首次在美国获批上市,最初的适应症为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经不断开发适应症,逐渐成为广泛应用于晚期癌症治疗的首个抗血管生成药物,覆盖结肠癌、乳腺癌、肺癌、肾癌、脑癌与卵巢癌等。据统计,其2017年全球销售额约为7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490亿元。

2015年在我国上市后,虽然只有结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个适应症获批,安维汀的销售额,还是有较快的增速。据统计,该产品2017年在国内样本医院的销售额超5亿元,推测终端销售约15亿元。

2017年安维汀还通过谈判进入国家医保,降价62%——由每瓶5210元下降至1998元。业界分析,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落地,以及适应症领域不断释放,未来该品种的市场份额将超50亿元。

但,安维汀可能无法独自承接这一利好。

基于降低药品加价,提高患者药物可及性的落脚点,我国已在医保、药采各环节,推进原研药临床替代工作。(详见>>国家医保局药采试点将启动,仿制药称霸70%市场!)在此基础上,齐鲁制药、信达生物、复星医药等企业的生物类似物无疑将成为安维汀的劲敌。

齐鲁制药贝伐珠单抗冲刺上市,千亿肿瘤药市场大变局!

发力不均热门靶点扎堆研发

生物类似物素有“市场空间大、壁垒高、降价少”之称,也是国家重点鼓励研发的产品。

2015年2月,CFDA就发布了《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鼓励并规范本土药企投身于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申报。

2016 年7 月,国家药监部门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中,首次提出“药物审批时应当重点关注: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的类似”。

去年10月,罗氏另一王牌——赫赛汀(曲妥珠单抗)专利即将到期之际,CDE还特意广告“英雄帖”,征募、助力本土企业积极研发曲妥珠单抗的生物类似药。这一品种2017年销售总额近75亿美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国内共有179个企业申请单抗和Fc抗体融合蛋白临床试验,热门靶点VEGF、TNF-α、EGFR、CD20、HER2、PD-1/L1等研发扎堆,罗氏三大王牌——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都是企业研发的重点。

齐鲁制药贝伐珠单抗冲刺上市,千亿肿瘤药市场大变局!

其中,仅PD-1就有20多种,成了继“干扰素井喷”“替尼爆炸”之后的有一个爆发点。(详见>> 4款PD-1在华上市“提速”,恒瑞、信达、君实争夺领跑权!)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现状的形成,与本土企业的认知和判断力不足,以及资本的介入垂青有直接关系。而这种同质化竞争势必导致恶性竞争,几败俱伤,甚至劣币逐良币,使真正的创新药无法实现应有的回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