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师半友半知己 —- 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共同体

半师半友半知己

—- 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共同体

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专题选修教材《草堂一鹄是吾师一杜甫专题学习》将面世,它是我最感兴趣的课题成果,我和同伴们很认真的做着一项项研究工作,比十月怀胎还艰辛,时不时请人助产,接生婆当然是第一、二届丘小云工作室的成员,我们都很激动!

近五年,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建了一个研修共同体(丘小云教育工作室),做了一个市级课题,带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这个研修共同体,课程开发研修共同体,以丘小云教育工作室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实践摸索为路径,通过“1+12+N”(1位名师+12位研究学员+N个学员引领的帮扶对象)模式,充分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区域语文、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提高。这个研修共同体,还以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或任务为核心,组建学生研究性学习共同体。师生两个共同体成员之间互相支撑、互相依伴、相互欣赏、互相依赖,并为共同体所影响,以探究、交流和协作的研修方式,开展协商、呈现知识、承担责任,互相讨论、共同决定、多方合作。研修共同体强调组织的共同愿景,营造任务驱动、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团队文化。大家共同上研究课、出书、申奖。

丘小云教育工作室的老师发展得很好,2012年以来,大家都有了喜人的进步,刘晓英成了特级教师,在《中学语文》发了两篇文章。欧苡成了市优青,市优秀班主任。王永成为学科带头人,申报成功了国家规化办课题。蔡嘉伟成了区拨尖人才,他写的调查报告获得省二等奖。苏小红评为区最美女教师,她主持的全国教育学会课题结题。杨金增成为区教研员,带领三十六中获市课题奖多次。庄立的巴金专题做得真好,兼职区科研室主任工作计划性、主动性令我印象深刻。吕金铭成为年级组长,教学研究进步很大,层进式研究课效果很好。刘清华、董彩霞、朱莉从不懂科研到成为学校课题领头人。罗小维、赖晓红两位教研员像竹子拔节样成长。数学老师杨金增、苏晓红,历史老师也和我们语文老师跨科研究,我自己成为正高级教师。

我们的团队,编写了教师用书《中学语文专题阅读》,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还编写了这本师生共同使用的书《草堂一鹄是吾师一杜甫专题学习》,在这本书里,大家贡献着智慧,丘小云、庄立老师编写专题准备,王永、蔡嘉伟、庄立等老师编写了专题评价,吕金铭老师提供参考资料,专题实施这一主体部分由以下老师编写:

第一课段 初读诗歌 生成问题(刘晓英)

第二课段 自读传记 知人论世(丘小云 赖晓红)

第三课段 研读评论 鉴赏诗歌(丘小云 欧苡)

第四课段 比较阅读 品味风格(朱莉 蔡嘉伟)

第五课段 班级交流 成果展示(刘晓英)

第六课段 写作实践 个性表达(丘小云 刘清华 )

这两本书我们改了二十七稿!一点点构思,一次次课堂验证,一次次反思讨论,一次次优化完善,这样做下来,学会了科学严谨,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听不同声音,学会了讨论时聚焦主题,学会了查资料,学会了理性和思考的逻辑性,修炼了教育科学的话语……

我们开发了“语文专题阅读选修课程”。我们提出专题阅读课程核心主张:“阅读点亮生活,自主提升能力,语言与思想、思维共生”。我们探索了“六环节八课型”的专题阅读教学:形成了“初读质疑—独立阅读—分组研读—比读思辨—班级交流—表达创造”六个专题阅读教学环节,形成了“自读质疑、泛读导引、原著研读、互文比读、自由阅读、阅读欣赏、阅读汇报、定向写作”八种基本课型。问题基于自主阅读,思维发展于独立思考,真情激荡于探究研讨,思想升华于比读思辨,创造付诸于自由表达,实现语言与思想思维共生。

大家相互成为老师、朋友、知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想起《半字诗》中的诗句“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就用“半师半友半知己”为此文标题吧,再用一个字作结—值!

半师半友半知己  —-   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共同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