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原來是個吃貨——金庸先生筆下千奇百怪的美食

路邊有賣叫化雞的,驀地想起了金庸。

金庸先生是不會武術的,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這並影響他成為武俠小說的大宗師。

至於金庸先生是不是會做飯,水平如何,不得而知,但從他的字裡行間來看,至少他對此道是頗為熱愛的。

金庸原來是個吃貨——金庸先生筆下千奇百怪的美食

叫化雞

說到叫化雞,在很多文學作品裡都看到過,也曾吃過,味道也很是不錯。但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射鵰英雄傳》中洪七公出場時的描寫,“撕作三分,雞屁股給我!”僅幾個字,就把一代宗師貪吃的性格描繪得淋漓盡致,而且這個出場想必也大出眾人意料。對於叫化雞的印象多是來自於這句話,至於雞的味道如何到是不怎麼看重了。至於後來吃叫化雞,也是精神多於口感。

許是因為洪七公的存在,《射鵰英雄傳》中對於美食的描述頗多,讓人看不禁大流口水。

金庸原來是個吃貨——金庸先生筆下千奇百怪的美食

二十四橋明月夜

二十四橋明月夜,寫得很惑人,說白就是火腿蒸豆腐,不過豆腐要削成圓圓的小球,想來就煞是好看。金庸先生是南方人,南方的豆腐和北方的不甚相同,北方的豆腐相對要好削一點兒,大概也用不上蘭花拂穴手。當時看的時候就不停的在笑,東邪黃藥師的獨門絕技用來削豆腐,虧得金庸老爺子想得出來。後世令狐沖用獨孤九劍殺青蛙,卻是異曲同工了。

金庸原來是個吃貨——金庸先生筆下千奇百怪的美食

好逑湯

玉笛誰家聽落梅,好逑湯,好不好吃另說,光名字起得就迷到一片了。其實這些菜在現實生活中也都是可以做出來的,並不只是作者主觀的臆造。記得同為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就復原過,據說很有意思。

其實說到金庸筆下的吃食,最讓我心動的是洪七公在華山頂上烹製的蜈蚣,這個能不能吃,有沒有可行性暫且不說,但真的誘惑了很多人。

其實金庸先生在寫這些美食同時,也藉此說明了一個道里,大道至簡。書中說一個廚師的技藝高低不是看他會做多少複雜的菜,而是在平常菜中體現。比如炒白菜,蒸豆腐等。

金庸原來是個吃貨——金庸先生筆下千奇百怪的美食

黃霑用大音希聲的道理,寫出了《滄海一聲笑》,而金庸先生用大道至簡去寫美食,也算大道小用了。

新人寫手,持續碼字,請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