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撐起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脊樑

本網訊 報道:火紅八月,熱力四射。

袁州區總投資30億元的寶江鋰業已於上月底全面試產,正加快推進項目後續工程建設,預計明年產值將達70億元;宜陽新區高端商業綜合體天虹購物中心已正式營業,成為市民休閒購物的好去處;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力推進,勾勒出一幅“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美麗鄉村畫面……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產業強則經濟強。市委四屆三次全會以來,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從更高層次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重要要求,緊緊圍繞建設贛西區域性中心城市目標,大力實施產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產業發展迸發出強勁活力。

來看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長9.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分別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2、0.1、0.1、0.3個百分點。1至7月,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262.1億元,同比增長12.6%。

新時代、新宜春、新發展。產業升級釋放出的巨大能量,為我市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做強產業,首要是強攻工業。

去年10月,我市吹響了“四年翻一番、決戰工業八千億”衝鋒號角,明確了“8647”主攻計劃,即:到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000億元;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豐城高新技術產業園、樟樹工業園區、高安高新技術產業園、上高工業園區、奉新工業園區等6個園區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突破1000億元;鋰電新能源、醫藥、電子信息、建材等4大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1000億元;遠東福斯特、江特集團、濟民可信、仁和集團、金源紡織、瑞林稀貴金屬、合縱鋰業等7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100億元。

目標既定,關鍵在行動。

初秋時節,記者走進江西陽光安全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十餘臺嶄新的全自動生產設備一字排開,工人師傅輕點觸摸屏操控設備,一塊塊鋼板原材料經過開平、剪切、折彎、噴漆等數道工序便加工成型。“近年來,公司投入1000多萬元引進智能化生產設備,建立了16條數控自動化生產線,年產值從9億元猛增到22億元,用工反而減少了40多人,不僅產品品質得到提升,每年還可節約生產成本248萬元。”一番細賬算下來,公司董事長張建平笑逐顏開。

在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中,我市堅持招大引強,加快園區集群平臺建設,大力建設標準廠房,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著力壯大鋰電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中醫藥、先進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推進建築陶瓷、紡織服裝、機電、食品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產業“新”意越來越濃。

一個新的項目就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在實施重大工業項目建設“221”攻堅行動中,全市共新簽約項目204個,開工項目185個,竣工項目124個。智慧經濟產業特色小鎮已簽約落戶近30家知名大數據企業。

截至目前,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達1551家。今年上半年,全市八大重點產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其中鋰電新能源、醫藥、電子信息和先進裝備製造四大新興產業分別增長26.7%、10.5%、15.2%和7.6%。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6.5%,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利潤增長26.4%。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4.0%,高於全省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

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8月初,記者來到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在智慧農業展示中心巨大的顯示屏上,農作物長勢、每日農事安排、人工和生產資料投入及未來產量和收益等數據盡收眼底;走進一個個現代化蔬菜大棚、智能溫室,映入眼簾的是蔬菜長勢喜人,綠意盎然。這是我市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縮影。

宜春素有“農業上郡,贛中糧倉”之稱。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成敗。近年來,我市把做大做強農業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用工業化理念謀劃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接二連三,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逐步實現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六大特色產業升級加快。目前,全市綠色、有機、富硒農產品基地面積達273萬畝,肉牛規模養殖場達509家,中藥材種植面積37.6萬畝,各類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業園區(企業)達582家。擁有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2個、省級休閒農業示範縣3個、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30個。全市“三品一標”認證產品達860個,佔全省總數的19.2%。“宜春大米”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宜春大米”“奉新大米”成功申報“江西稻米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項目”。

高標準農田建設及設施農業發展全力推進。在去年建成高標準農田54.1萬畝的基礎上,今年49萬畝高標準農田陸續開工建設。網易味央、蘇州楓彩等產業化龍頭企業落戶並啟動項目建設。上半年,新增鋼架大棚、普通大棚、智能溫室大棚近2萬畝。

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有新突破。我市從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入手,著力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加工增值水平高、行業位次領先的龍頭企業。去年,全市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5家,總數達397家。推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質,全市農民合作社達到6978家,新增1087家,總數居全省設區市第三,其中國家級38家、省級127家,示範社比例達到7%。同時,進一步完善家庭農場認定標準和登記管理辦法,目前全市家庭農場達到2056家,新增315家。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速。我市從抓好“兩園一體”建設入手,率先在全省實現省級農業示範園區全覆蓋,在示範帶動的同時,發展智慧農業,推動全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從點到面逐步推開。今年上半年,新增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單位和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各1家。

全域旅遊紅紅火火

正值高溫炎熱時節,記者走進宜春部分景區,只見人潮湧動,天南地北的遊客,在宜春盡享夏日清涼、山河美景,景區的熱度絲毫不減。

圍繞市委四屆三次全會提出的把中心城區打造成“三個中心、一個基地”的發展定位,我市大力實施“旅遊+”,不斷豐富休閒旅遊、健康養生、度假旅遊、禪宗旅遊等新業態,努力打造旅遊開發全景化、旅遊體驗全時化、旅遊發展全業化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旅遊產業快速發展。

明月山溫湯旅遊度假區成為省內首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溫湯鎮成為全國首個“世界溫泉健康名鎮”;樟樹市仁和科技園開啟了“工業+旅遊”的新航程;銅鼓湯裡森林旅遊度假區獲批省級森林養生基地、省級旅遊度假區;靖安被評為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如今的宜春,全域旅遊花香四溢。目前,全市國家3A級以上旅遊景區達33家,三星級以上飯店37家,江西省A級鄉村旅遊點60家。宜春旅遊風光無限,八方遊客紛至沓來。今年1至7月,全市共接待遊客4606.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8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2%、30.4%。

不僅如此,隨著資本“活水”源源而來,宜春旅遊產業發展後勁十足。靖安文旅小鎮、越王山度假城、通達生態休閒谷等一大批旅遊項目紛紛簽約,接踵落地。目前在建旅遊項目66個,總投資額723.75億元,投資規模位列全省第一方陣。天柱峰、巴夫洛、三皇裡、田下古城等一批品牌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市第一家大型文化演藝項目宋城·明月千古情大劇院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10條旅遊公路項目建設正有序推進,其中宜萬同城快速通道已被列為省重大項目。

旅遊產業業態轉型升級趨勢明顯。旅遊大項目中休閒度假養生旅遊投資比重佔51.3%,觀光遊樂旅遊投資佔比已從59.3%下降到35.6%。

征程萬里雲鵬舉,潮湧風勁正揚帆。在新的歷史征程中,宜春正不斷書寫產業發展新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