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车难”成为常态,北京开启非法网约车严打模式

“叫车难”成为常态,北京开启非法网约车严打模式

近期,“叫车难”现象似乎席卷了整个北京,不少市民开始抱怨打车难,网上叫车半小时没司机接单已成惯例。监管部门对无资质的网约车也进入了严打周期。

从本月1日起,北京市开始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网约车专项治理整顿行动。北京市交通执法部门组织人手,在北京各人流密集、网约车遍布的地区展开执法检查,“黑车”一经查出,车辆将被扣押,司机被吊销驾驶证,并被处以一万至五万元的罚款。

据相关消息,接下来,北京市将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行动,通过持续的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运营行为,特别是在交通枢纽、轨道车站、旅游景区、进出京主要道路沿线,重点部署力量,遏制“黑车”乱象。

这一次对滴滴的考验比上一次网约车新政落地时更大。2016年11月1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当时北京和上海分别出台当地细则,除了暂行办法规定的当地车牌外,还同时要求网约车司机必须是“京籍”“沪籍”,而广州和深圳则要求司机提供当地居住证。

暂行办法出台后,大量的网约车司机离开。根据滴滴官方当时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名司机中,只有不到1万名有本地户籍。北上广深的市交委对滴滴等网约车平台的要求是停止给外地车牌司机派单。

如今户籍、证照等问题重现,这无疑是对网约车的运力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且不仅是滴滴,神州专车、易到等网约车平台同样受影响。

接单的网约车司机称,这几天同行明显减少,“我身边有五个人跑滴滴,因为户籍不符,三个人这两天都不跑了,我也打算这几天在家休息一下,看看形势再说。尤其是火车站、机场这些地方,真的不敢去了。”

对于近日出现的“打车难”问题,滴滴方面表示,近日平台收到很多用户反映由于供需失衡,北京部分地区高峰期打车成功率下降,等待时间变长,“我们深感抱歉,在此也提醒广大用户尽可能提前规划出行方式,更多通过预约或拼车出行,成功率会相对高一点。”

(综合自:时代周报、劳动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