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唐朝

公元618年~907年

开元通宝

铸造背景与时间:

公元618年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直取长安建立了唐朝。因当时隋末的钱币轻小淆杂,非常混乱,于是李渊于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开铸“开元通宝”。并规定每枚开元的直径24毫米,重量为一钱,每10枚钱重量为一两。(中国衡制中的一两十钱制即起源于此)。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方圆兼备,浑厚端庄,相传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亲笔书写,其中开元是开创新纪元的意思,通宝则是通行宝物的意思。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

特征:品种繁多,按铸造时期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开元:轮廓精细,文字精美,堪称后世钱币的楷模。

中期开元:钱背后多铸有月、星,祥云,同心结等各种纹饰。(传说月纹是杨贵妃在看到大臣进呈的开元钱蜡 样时留下的甲痕,实则是为区别各钱局所发行的钱币而做的一种标记)。

晚期开元:由于铜料冶炼不精,铸币粗糙,以“会昌开元”为代表。“会昌开元”就是钱背铸有文字的开元通宝钱。唐武宗李炎在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因铜料紧缺而毁天下寺院,取寺中铜像等铸钱。当时各州所铸的钱币均在钱背后添加当地地名,以区别于前期铸造的开元。目前发现的会昌开元背有文字的品种有:昌、京、洛、益、永等23种,以“永”字铸量最少,次为“丹、福、平、桂”。其中昌为年号,余为地名。此类钱币因铸于会昌年故统称“会昌开元”。但当时只铸造了8个月就因唐武宗的去世而停铸。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开元通宝遒劲版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开元通宝寄郭版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开元通宝寄郭大字版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开元通宝白铜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开元通宝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开元通宝 短一元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开元通宝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鎏金开元通宝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铁质开元通宝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铅质开元通宝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开元通宝背祥云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开元通宝背蝌蚪云(祥云)下月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开元通宝 折十

乾封泉宝

铸造背景与时间:高宗乾封元年(公元 666 年)铸,是唐代的第一个年号钱,从此以后各代所铸钱币均冠年号,发行之时以一当开元十枚,次年停铸,仅仅铸造一年故今存世不多。

特征:铸造规整精美。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封泉宝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封泉宝背星版仅见。

乾元重宝

铸造背景与时间:公元758年

乾元元年七月唐肃宗,御史中丞奏请铸行“乾元重宝”,以乾元重宝一枚当开元通宝十枚。有光背及背下俯月、朱雀、穿上或穿下祥云或星文的。政府于乾元二年铸行乾元重宝重轮钱钱背面外廓双层,故叫 “重轮钱”,以一当开元通宝五十文。重轮钱钱径3.5厘米,钱文隶书,顺读。这两种“重宝”在发行中不断减值,乾元重宝重轮钱流通至第二年,改为一当三十,开元通宝小平钱与当十钱皆以一当十,后再改与乾元重宝重轮大钱都以一当三,直至一当一行使。

特征:初铸品轮郭深俊,字文精美。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小平阔缘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小平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小平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小平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小平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小平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小平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小平大字背同星结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小平背祥云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小平背右月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背上星

乾元重宝折二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折二 背下星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折二 三角重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背重轮小平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背重轮大型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背重轮大型背祥云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乾元重宝折十背重轮阔字版

大历元宝,

铸造时间:代宗李豫大历年间公元(726~779年)

特征:多出于新疆库车以及邻近地区。中原出土少见。元字钱皆为大历元宝之省文钱。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大历元宝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元字钱

建中通

铸造时间:德宗李括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

特征:多出于新疆库车以及邻近地区。中原出土少见。另有“中”字钱,是建中通宝钱之省文钱。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建中通宝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中”字钱

古钱币图录——唐朝上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