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說再見嗎?

真的要說再見嗎?

如果真的走到即將分開的階段,預知分手則是一項帶有強烈焦慮的經驗。腦中會想到各式各樣的原因,這個時候也是你開始受傷的時刻,因為你有了即將失去一切的預感,每一次回憶都像再嘲笑一次曾經擁有的美好、再踐踏一次深深相信的永恆。

考慮分手期(疑惑不安),經歷分手期(分合拉扯)與確定分手期(悲傷失落),三者都會出現受傷的感受,但因為關係形式不同而有些細微的差距。本次話題主要聚焦在考慮分手期,也是最有可能複合的時期。我們將從一個人的外在行為、內在情緒、腦中思考、深層渴望,分析彼此溝通時的關係狀態,以及最後如何重建信任或妥善分離。

分手是個重大的決定,更是一個嚴重程度不一的創傷經驗。如果真的愛過,那麼這份愛情會成為胸口最重的負荷,緊壓著難以喘息。不只是分手的當下,而是想到即將要分手就難以呼吸。

真的要說再見嗎?

曾提出複合型創傷後壓力失調症(CPTSD)的心理學家茱蒂絲‧赫曼認為,創傷應該以光譜式的觀點來看待,也就是由輕微到嚴重。若將創傷的概念應用在愛情關係裡,則是從微小的爭吵演變成巨大的嘶吼,從關係能夠自行修復到雙方都不願低頭,使得愛情的破洞大到難以癒合。這些可能發展出以下三項特徵,分別是過度警覺、回憶湧現、封閉退縮等分手前症候群。這些特徵也許出現在行為上,但更多是心裡的感受,一種從安全、穩定越趨轉移到焦慮、浮躁的感受

1、過度警覺:身處分手焦慮中,對方的一舉一動都特別在意。對方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都讓你認為是在拉近或推開你們之間的距離。你會放大審視對方,他是不是偷吃?他是不是想分手?他好像沒有心了!或是他這麼做是想挽回我嗎?我看見原本的他了!他好像還是愛我的!你也會放大審視自己的一舉一動,深怕一個不小心,漏回一個信息或說錯一句話,這段關係就此成為遺憾。所以你處在高度警戒的情況下,時時惦記手機,對於和他有關的一切都變得特別敏感。可能也會因此失眠、隔天又疲憊的爬不起來,吃不下飯或暴飲暴食,還有大量的時間在放空。

2、回憶湧現:你看到任何一點回憶提醒物,都會引發空洞失落的情緒,為什麼?因為這個情緒卡在心中動彈不得,潛意識這位掌控心靈的老大看不下去,跳出來提醒你需要趕快處理,否則你就要被冰封在回憶裡了。但凡你們以前遊玩的景點、路邊的小吃、牽手走過的人行道、他送的你最愛的抱枕、文章中某個和你相似的女孩,甚至只是跨過家的大門門坎,抬頭看見沒有他的房間,都可能再次回想起你們當初的相遇,相戀。我們會自虐地拿來與現在的關係做比較,然後努力不讓淚水掉出來。

3、封閉退縮:一種徹底的無能為力。任何形式的作為都喪失可能後,容易陷入屈服放棄的深淵中。暫時不動或許是當下能做的最大努力,因為說了什麼或不說什麼,似乎只會讓關係惡化。常見的原因是雙方仍用原來的溝通方式,但也是因為這個方式才讓彼此走到今天這一步,因此產生我做什麼都沒用的感覺。後續會再討論如何觀看並跳脫現在的狀態,以及可以做哪些新的嘗試,改變原有的惡性循環。

真的要說再見嗎?

在上述三者的折磨之下,加上求助無援,不論自己原有的方法、對方的響應、朋友的建言,都無法改善爭吵越演越烈、愛意越減越少。分手,似乎成了唯一選項。即便心臟像被用力掐著的難受,但好像也沒有辦法了,你需要止血,痛一時總比痛一世好過,理智這麼告訴你。

但另一方面,你又不甘心這段感情就此結束。如果你在這之前也有過深刻的情感經驗,也許會意識到自己正在重複某些循環。如果跑了,那也是和下一個人進入相同的關係模式、相同的痛苦,然後痛久了之後麻木。所以,如果他真的是你在乎的人,你願意做出一些不同的嘗試嗎?

真的要說再見嗎?

你的心還在我身上嗎?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如果我方感受不到對方的心意或努力,那麼這段愛情你會把它定義成什麼?有人覺得自己不在戀愛中的話,其實分手也沒區別。有人覺得自主獨立很好,但需要對方時卻找不到人,那麼談戀愛幹什麼?一段關係裡如果感受不到心,肯定會快速地支離破碎,因為人與人是由親密互動建立起關係,若摻雜了迷戀的感覺,它就成了愛情。若再加入雙方的承諾,則順利發展成一段愛情關係。

即便,現代的關係快速變化、型態迥異,但一段穩定的愛情關係,多數仍需要上述的各種元素。尤其交往時間越長,迷戀的感覺會漸漸消退,但不減反增的是親密感。

真的要說再見嗎?

什麼是親密感?

在我方的世界中,能感受到對方多數時刻的同在:我知道你會一直陪著我,在我需要你的時候,我可以相信你。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情侶天天打電話,不間斷的相互發信息,或至少是在可接受範圍內的不在身邊,那也是我能夠在視線餘光看到你、注意你,而我知道你也是。

所以當不被理會的感覺出現時,就變成了我看不到你在哪裡,我大聲喊叫、四處奔跑都沒有你的身影。化作實際的行為就是短信不讀不回,電話不接,找不到人。另一種情況是我能夠在視線餘光看到你,但你卻沒有再注意我,這情況發生在你知道對方在哪邊,他也會讀你或回你的訊息,但很慢,慢到你懷疑他是手機壞了還是人壞了,不禁為他擔心,但後來又看到他打卡,知道兩者都沒壞,那就更生氣了,因為那好像代表關係變淡。

響應是維繫親密感的來源,讓我方感受到雙方的連結是親近密實的

,它代表了語言及非語言式的溝通,對方才接收的到關係的連接,更不用說一段需要具有擁抱性的愛情關係。一段愛情關係若少了相互回應的親密感,它就只剩下承諾,空洞的承諾。

真的要說再見嗎?

最後我想說,人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挫折或者創傷,人們可能會出現緊張、焦慮、抑鬱等情緒體驗,可能這些情緒會干擾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自己如果緩解不了,這個時候我們要去求助一些能夠幫助我們的人把不好的情緒釋放出去,恢復正常的心理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